1
前言
2月14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了2024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的藥品,數據顯示我國新藥獲批數量保持增長勢頭,創新藥的研發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NMPA共批準228個新藥上市申請,其中1類新藥48個,2類改良型新藥67個,境外已上市原研藥和改良型藥品94個,治療領域以腫瘤為主。兒童用藥和罕見疾病用藥獲批總數保持增長。我國正從“醫藥制造大國”大步邁向“創新驅動型醫藥強國”。
2
藥物獲批的特征
1. 總批準量顯著:
2024全年共有228項新藥申請獲批,這體現了中國藥品審評體系的效率提升,以及在疫情后醫藥創新的持續活躍。對比2023年,增速約8-11%,顯示審評資源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加。
2. 藥物類別分布特征
化學藥物(123項,53.9%)仍為研發主體,但較前幾年比重下降(例如2021年化藥占比約65%),反映傳統小分子藥物逐漸轉向靶向性更強、開發難度更高的領域,如PROTAC技術、小分子抑制劑等。
治療性生物制品(93項,40.8%):增速明顯,尤其是抗體偶聯藥物(ADC)、雙抗(bispecific antibodies)和基因治療產品(如CAR-T)可能占較大比例,表明中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追趕和國際市場布局加速。
中藥(12項,5.3%):雖總量低,但國家政策持續推動中藥現代化(例如《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獲批品種可能聚焦于重大疾病(如新冠后遺癥、腫瘤輔助治療)或經典名方二次開發。
3
藥物獲批的三大趨勢
1. 國產創新藥崛起:
政策驅動:2024年可能是“十四五”醫藥工業規劃中期成果期,“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推動下,國內藥企(如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的BTK抑制劑、PD-1藥物可能進一步拓展適應癥。
License-out增加:國產生物藥海外授權案例(如科倫博泰ADC藥物與默沙東合作)或間接促進NMPA加速審批以匹配國際試驗數據要求。
2. 進口藥加速“零時差”入華
審評機制優化:通過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及實施“臨床急需境外新藥清單”,使跨國藥企(如輝瑞、諾華)的新藥在中國上市時間與歐美差距縮短至1年內,甚至同步審批。
市場策略調整:進口生物藥(如GLP-1類藥物、新型疫苗)可能在華直接開展III期橋接試驗,而非重復完整臨床試驗,降低時間成本。
治療性生物制品(93項,40.8%):增速明顯,尤其是抗體偶聯藥物(ADC)、雙抗(bispecific antibodies)和基因治療產品(如CAR-T)可能占較大比例,表明中國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追趕和國際市場布局加速。
3. 中藥審批邏輯轉變
從“經驗”到“證據”:中藥獲批可能更多依賴真實世界研究(RWS)數據而非單純臨床驗方,例如連花清瘟在2022年獲批增加新冠適應癥的模式可能被復制。
4
影響與挑戰
行業競爭加劇:國內藥企需提升差異化創新能力,避免PD-1類似藥“扎堆申報”現象在ADC等領域重演。
醫保準入壓力:高價值生物藥和進口藥獲批后可能面臨醫保談判降價壓力(如2023年談判平均降價61.7%)。
監管國際接軌:NMPA或進一步優化臨床試驗倫理審查流程,推動多中心試驗數據互認,實現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同步研發。
5
小結
2024年中國新藥獲批趨勢體現為:數量增長與結構優化并存,國產創新藥崛起并加速國際化,政策與市場協同推動產業升級。這些趨勢表明,中國正通過政策、技術、市場三方協同,加速從“醫藥制造大國”向“創新驅動型醫藥強國”轉型。
參考來源:
1.Approvals by the China NMPA in 2024. Nat Rev Drug Discov.2025 Feb 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