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工智能,正在強勢生長。
最近關注到蘇州三家人工智能公司:
一家是以泳池清潔機器人打開歐美高端市場的“星邁創新”,
一家是將特斯拉一體壓鑄技術用到咖啡機上的“咖爺科技”,
另一家則是短短兩個月便拿下2億元融資的“樂享科技”。
一個立志“用創新邁向星辰大海”,一個號稱“想用馬斯克的邏輯,做瑞幸們的生意”,一個吶喊“要創造價值并幫助他人”,看似毫不相干的三家企業背后,他們的創始人卻都有一個共同的“老東家”——
追覓科技。
追覓是蘇州公司,全球首發機械臂技術,掃地機器人超越戴森拿下2023年法國“黑五”清潔品類第一,《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榜上有名,雄霸蘇州吳中區一角,是當之無愧的“智造新星”。
我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現象:
自2022年以來,追覓科技接連曝出多名高管出走自立門戶,創業后也都勢頭強勁廣受資本追捧,一時之間為社會輸送了多名行業人才的追覓科技,儼然成為了蘇州智能機器人界的“黃埔軍校”。
01.
被資本追逐的“追覓系”創業者
想想這些高管們確實厲害。
追覓現在是頭部公司,放棄頭部企業的優厚待遇,選擇在硬科技深水區進行“二次創業”,這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而從結果來看,他們確實擁有著再出發的能力和底氣。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三位追覓前高管的創業戰績:
2022年,追覓科技常務副總裁王生樂離職,創立了星邁創新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成立僅2年多就估值近20億元,并接連獲得了高瓴、順為等知名機構的連續重注,A輪融資更是成為2024年截至目前行業內最大的融資交易之一。
同樣是2022年,追覓科技創始合伙人吳鵬離職,創立了咖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短短幾個月就獲得了近億元的天使輪投資,高瓴更是在后續發展中進行了兩輪投資,不斷加碼。
去年11月,追覓科技又有一名高管出走:公司中國區執行總裁郭人杰離職,創立了蘇州樂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才9個人,竟然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吸引了IDG資本、經緯創投、紅杉種子基金等多家著名投資方入場,融資總金額接近2億元。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在這三家初創公司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資本競相押注的推波助瀾。
為何離開了頭部平臺的加成,三人依然能夠輕松獲得資本青睞呢?
答案或許就在他們共同的履歷上。
王生樂 在追覓科技待了6年 ,負責研發、供應鏈以及大B客戶銷售業務,和創始人一起將公司做到了幾十億規模體量; 郭人杰 是出了名的“天才高管”,帶領追覓中國區在短短3年間實現年營收從0到60億元的突破; 創始合伙人吳鵬則更不必說,全程陪伴了追覓從0開始走向頂峰。
簡單來說,三人都見證了追覓從起步到成長為獨角獸的全過程,而成功的項目經驗、深度參與項目從立項到上市獲得商業成功的全過程,正是投資智能硬件、機器人項目時資本所看重的,可以說在追覓金光閃閃的履歷,不僅成為了他們個人能力的證明,也為他們帶來了資本認可。
02.
離職不離城,為什么還是蘇州
有意思的是,出走追覓的幾位高管仿佛商量好了一樣,不約而同選擇了“海外市場+蘇州落地”的主體框架,看起來頗有和老東家“打擂臺”的架勢。
其實不然。
對于“追覓系”前高管們來說,海外市場是他們最擅長和熟悉的領域,選擇沿用這樣的路徑無可厚非,但他們的創業之路絕非是對“追覓模式”的生搬硬套。
正如三家打出的slogan所言,雖然都將目光聚焦海外市場,但在場景細分上卻各有千秋。
在已經深耕十年的機器人賽道,王生樂將目光投向了在國外有著廣闊市場的泳池清潔機器人賽道,最終憑借出色的產品一舉打開了歐美市場,獲得了高端消費者市場的一片贊譽。
吳鵬的創業則是源于一次在歐洲的考察,在供應鏈100%被歐洲壟斷的咖啡機行業,他看到了廣闊的前景。咖爺科技采用的CPS陶瓷刀盤,能做到恒溫恒徑、硬度更高、壽命更久、精度更高,每個刀盤的成本更是能至少下降50%。當前,咖爺科技手握200多個專利,其中接近40%是發明專利,是國內首家基于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效沖泡系統等核心技術的企業。
與前兩者在具體產品上發力不同,郭人杰瞄準的是AI消費硬件賽道。這位15歲就進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天才大佬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定下了“做實業,要創業”的目標。因此,郭人杰從創造價值、幫助他人兩方面入手,將目光瞄準兒童市場,期待未來新產品落地能夠填補家庭場景機器人的空白。
除了海外市場,“離職不離城”也是這幾位前高管之間無言的默契。
他們為什么依舊選擇扎根蘇州?
簡單點說,蘇州其實是一塊隱藏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地。
我們查了一下資料,2024年蘇州市人工智能產業實現營收超 2300億元,聚集核心企業 近700家、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 超2100家,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其中共有上市企業32家、全球獨角獸企業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77家。
今年2月14日,2025年蘇州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推進大會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蘇州站)舉行。會上,蘇州推出一系列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吹響“人工智能+”發展“沖鋒號”,全面推動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努力建設“人工智能+”城市,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并亮出家底,以十多年來在人工智能賽道深耕的成果,邀全球客商共創“智造”版圖。
在資本與政策的雙重加持下,蘇州當前已形成“高校科研+產業孵化+資本賦能”的生態閉環,從“制造之城”到“智造之城”,蘇州一直在路上。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并非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需要上下游產業鏈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協作,放眼蘇州,不但這條產業鏈已趨于完善,整個產業生態也在基礎設施、資本資金、科研資源、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愈發蓬勃。
對于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業者來說,蘇州,實在是充滿誘惑力的沃土。
03.
叛徒文化和鯰魚效應,一場產業的共振
從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的產品突圍,到吹風機、吸塵器的高端破局,再到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推進,追覓科技在蘇州的“發家史”堪稱行業教科書級別。
盡管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方面表現亮眼,但近年來智能清潔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追覓也同樣面臨著市場飽和的壓力:
同類型產品創新同質化嚴重,以專利戰形式建立起的品牌護城河并不牢靠。可以說追覓最具想象力的時代已經過去。
折損多員大將對于此時的追覓來說或許是新一輪的挑戰和考驗,但對于蘇州來說,智能機器人產業卻迎來了新的機遇。
頭部企業的人才網絡裂變帶來了層層遞進的創新浪潮,為蘇州乃至全國的智能機器人產業注入了新的技術、資本和人才資源。
追覓這場“離職潮”或許不能被定義為簡單的人才流動,而是成就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蘇州產業進化。
不論是王生樂的泳池清潔機器人,還是吳鵬的智能咖啡機,都推動了智能機器人在垂直場景的深化應用。郭人杰針曾基于三個標準敲定了AI硬件方向,其中第一點就是在基本被驗證的品類里去做產品提升,并希望在此基礎上跟AI和機器人有一定的結合。
追覓前高管們帶著豐富的技術研發和商業化經驗,借助與老東家潛在的競合關系,為蘇州智能機器人產業注入了新的生機,也為蘇州在具身智能、消費級機器人等領域形成全國甚至全球影響力創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追覓系”高管們的離職創業,不僅是他們個人職業的華麗轉身,更是蘇州智能機器人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正如硅谷的崛起離不開“叛徒文化”,蘇州的機器人產業生態也需要這樣的“鯰魚效應”。
當技術精英、資本關注與政策紅利在此交匯,一座城市的創新基因正在不斷顯現。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們提到蘇州將不僅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蘇式浪漫,更是智能制造的創新策源地,是硬科技創業者心目中的新寶地。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
回復關鍵詞閱讀
- 無錫的精華,都被央視春晚整明白了(關鍵詞:央視春晚)
常熟造的“外貿神器”,讓中國小商家腰桿挺起來(關鍵詞:常熟外貿神器)
阿滿百香雞大戰紫燕百味雞,為何選擇南京(關鍵詞:紫燕百味雞)
年吞吐量剛破千萬的碩放機場,拿什么追趕樟宜機場?(關鍵詞:碩放機場)
一個研究院,默默給無錫“孵化”150多家高新企業(關鍵詞: 研究院 )
浙江非網紅小縣城,正在悶聲發大財(關鍵詞:浙江小縣城)
- 揚州毛絨玩具賣家做跨境,靠一個創意狂賺美金(關鍵詞:毛絨玩具)
- 如果不是蘇州這個園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可能要晚來兩年(關鍵詞:蘇州園區)
再一次被蘇南的鄉村震驚了(關鍵詞:蘇南鄉村)
南通出事,問題可能在豬身上(關鍵詞:南通)
一支穿云箭,中國創新藥出海千軍萬馬來相見(關鍵詞:創新藥出海)
上海嘉定看著臨港,眼里滿是自己年輕的模樣(關鍵詞:上海嘉定)
常州龍頭200億砸向淮安,這個全球第一穩了(關鍵詞:常州龍頭)
復活的蘇州,焦灼的東莞(關鍵詞:東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