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隋文帝楊堅突然下旨,將南征嶺南得勝歸來的重臣虞慶則處以極刑,罪名是蓄意謀反。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人們的猜疑,因為虞慶則是隋朝的開國功臣,官至宰相,如果他想要謀反的話,為何不在南征領兵期間呢?這顯然是個冤案,那么文武兼備、功績顯赫的虞慶則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一、隋朝功臣
虞慶則的先祖本姓魚,曾為建立大夏政權的赫連氏效力,因此定居于靈武,成為當地豪強。北周時期,虞慶則的父親虞祥任靈武太守,后遷居于京兆櫟陽(今陜西臨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虞慶則自幼練習武藝,成年后更是勇武非凡,“有膽氣,善鮮卑語,身被重鎧,帶兩鞬,左右馳射,本州豪俠皆敬憚之”。
之后,虞慶則折節讀書,“常慕傅介子、班仲升為人”。549年,文武兼備的虞慶則在高颎的推薦下擔任石州總管。沒過多久,隋國公楊堅矯詔輔政,大概還是在高颎的引薦下,虞慶則成為隋文帝的心腹,參與了篡位相關事宜,并勸說楊堅殺光北周皇室。楊堅稱帝后,虞慶則“進位大將軍,遷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營新都總監”。
二、降服突厥
開皇二年(582年),突厥的沙缽略可汗率領大軍南下,隋文帝立即調兵遣將進行反擊。虞慶則被任命為元帥,率軍駐守弘化。在與突厥的較量中,虞慶則因按兵不動,導致偏將達奚長儒損失慘重??墒撬逦牡蹧]有責怪虞慶則,還讓他擔任宰相。此時的虞慶則,與高颎、楊雄、蘇威并稱“四貴”,是朝中最顯赫的官員之一。
突厥分裂后,沙缽略可汗請求隋朝派遣重臣前去談判,于是在開皇四年(584年),虞慶則承擔了這一重任。在談判的過程中,突厥并不愿意臣服,欲與隋朝分庭抗禮。經過一番較量后,突厥首領們“皆拜受詔,因即稱臣朝貢,請永為籓附”。之后,沙缽略可汗還贈送虞慶則一千匹馬,“又以女妻之”。對此,虞慶則沒有請示隋文帝,而是擅自接受了。
三、受到猜忌
對于這件事,隋文帝雖然沒有追責,但已經引起了他的反感。在平定陳朝后,隋文帝舉行了一次宴會。期間,虞慶則竟然與楊素發生激烈爭執,雙方互相揭短,鬧得十分不快。隨著天下的統一,隋文帝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他對那些幫助自己奪取天下的人十分忌憚,擔心他們會效仿自己,因此殺掉了不少開國功臣。
開皇十七年(597年),“嶺南人李賢據州反”。隋文帝楊堅直接點名虞慶則,讓他率兵出征。當時,虞慶則的妻弟趙什柱“與慶則愛妾通”,擔心事情被發現,于是散布謠言,說虞慶則不愿出兵,結果引起了隋文帝的不悅。在平定叛亂后,虞慶則派趙什柱回京匯報軍情。可是趙什柱卻誣告虞慶則“謀反”。于是,猜忌心極強的隋文帝處死了虞慶則。
參考資料:1.《隋書》;2.《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