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能讀懂所有物種DNA模型問世,Arc、斯坦福、英偉達等聯合打造
美國研究團隊發布了Evo 2,一個突破性的AI模型,能夠統一建模生命三大領域的DNA序列。雖然該項目被廣泛稱贊為生物信息學的里程碑,但其在處理可能感染高等生物的病毒序列時能力有限。研究團隊通過嚴格測試確保這類分析和生成能力受到限制,以降低潛在的風險。此外,該模型雖然具有強大的預測能力,但實際應用中仍需謹慎,尤其是在醫學領域對致病基因變異的判斷方面。
默沙東/第一三共腫瘤新藥將入臨床,能攻破小細胞肺癌治療難題嗎?
默沙東申報的1類新藥MK-6070獲得了中國臨床試驗許可,以治療小細胞肺癌。然而,該藥物開發面臨不確定性,其靶向DLL3/CD3的新機制藥物此前在其他公司項目中曾遇挫,例如艾伯維的Rova-T臨床失敗。此外,中國市場對默沙東增長提出了壓力,2024年銷售額較前一年下降。DLL3作為靶點的研究熱度正重新升溫,業界期待新的突破,但也面臨挑戰和復雜的市場環境。
全球首個“雙環路”無創腦機接口問世:意念操控無人機,能耗驟降至千分之一
近日,天津大學和清華大學合作推出了全球首個“雙環路”無創腦機接口系統。這一系統在腦電信號解碼速度上提升了216倍,能耗降低至原來的1/1643。盡管該技術帶來了腦機長期交互的突破,但許敏鵬教授指出,傳統研究多為短時長實驗,因為大腦是一個非線性系統,其變化可能導致解碼正確率下降,這對持續穩定的腦機交互構成挑戰。此次實驗顯示,該系統能夠在6小時內保持準確率提升約20%。
清華大學AIR聯合水木分子開源DeepSeek版多模態生物醫藥大模型
2025年2月20日,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與北京水木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BioMedGPT-R1和ChatDD-R1,引入了DeepSeek R1版本以增強模型的推理能力。盡管此舉獲得廣泛好評,但也引發了對AI在生物醫藥領域潛在風險的關注,如過度依賴AI決策可能導致的錯誤判斷。團隊仍在積極探索如何通過這些模型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時保持謹慎,以確保AI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西藏發現大量大型真菌新種 科研助力食用菌產業成地方經濟新引擎
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和相關科研團隊在青藏高原開展大型真菌研究時,發現了大量新種。雖然超過95%的標本成功鑒定至屬水平,但該研究也揭示了該地區真菌資源分類與利用的復雜性,特別是在人工馴化和規模化種植技術方面仍面臨挑戰。目前,盡管已在部分地區推廣這些技術,但其全面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保食用菌產業能持久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