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征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后,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并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yetanbusiness@163.com,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復。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葉檀財經團隊
最近,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谷雨實驗室一篇兩萬字左右的輕紀實。
紀實的內容是回顧2月12日在大連去世的中國著名女性學專家李小江老師的生平。李小江老師被不少西方學者稱為“中國的波伏娃”,上野千鶴子也十分尊崇她,兩個人交情頗深。
最初做研究的時候,李小江老師試圖在史書中尋找女人的足跡,結果令人失望,婦女未載史冊。哲學也一樣,哲學家中99.9%都是男性,很多人不結婚,但都有女人照顧他們的生活。人類是由男女共同構成的,所有關于人的學問和歷史中怎么能沒有女人的位置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困惑,李小江老師開啟了她的女性學人生。
(圖源:pixabay)
80年代做女性研究,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但李小江卻用一種別樣的人生態度,坦然面對困難。李小江認為,一個人在精神上站起來,不是靠爭論,而是真真正正去做事情。解釋是一件最沒有用的事情,自己做事情才重要。
谷雨實驗室在文章中寫道,李小江非常喜歡愛因斯坦,電腦里一直留著一篇愛因斯坦寫世界觀的文字,正是這樣的世界觀,支持著李小江渡過生命中的諸多艱難時刻。
愛因斯坦將客觀世界描述為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一切宗教、人文和科學都是為了解開這個謎題,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會在某一刻獲得“靈魂沉醉喜悅中的強烈戰栗”和“一種壯麗的美”。
李小江說,她時而能從知識中感受到這種“壯麗之美”,這足以幫她抵御孤獨、爭議和批評。這些東西鼓舞了她,壯大了她,讓她可以去抵擋那些來自于不同方向的東西。
人生無常,生老病死是誰也逃不過的結局。
73歲,李小江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在和病魔斗爭的過程中,李小江獲得了新的人生感悟。她認為,與身體的博弈是思想和精神可能深入精進的契機,用生命去認識生命可能也是一種機緣。
病情稍有穩定,她便抓緊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記錄故事,整理書籍。
李小江常說的話,to do or to die,她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李小江讓人堅定了人生的意義,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當下的沉醉而歡喜,盡力而為,不留遺憾。
(圖源:pixabay)
#01
科技強勢,南下資金滾滾流入香港市場
本周A股和港股表現均出現科技強勢,銀行強勢的啞鈴型結構。
座談會之后,市場一度利好兌現,但調整了僅一天便企穩回升,以科技股為代表的強勢板塊甚至再創新高。
港股已經成為2025年表現最好的主要市場之一。
恒生漲得好,恒生科技漲得更好。截止2025年2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數的漲幅已經超過30%,笑傲全球股市。
恒生科技能有如此表現,和一系列的利好分不開。deepseek之后,中國科技巨頭利好不斷,座談會的召開給市場加了一把火。
阿里巴巴的業績大超預期,是最新的股市催化劑。據華爾街見聞2月21日消息,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幾乎所有業績都超出市場預期。
營收增速創一年以來最快速度,電商淘天業務收入加快,阿里云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且增幅近兩年以來最高,AI板塊收入更是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圖源:pixabay)
這還沒完,最令市場興奮的是阿里重新大筆投資。據阿里巴巴季報,最新一季阿里巴巴資本開支達到驚人的318億元,同比大增259%,環比也大增82%。
在財報會上,阿里CEO吳泳銘進一步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戰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三年投入規模將超過過去10年總和。
據機構估算,未來三年,阿里每年資本開始將在1500億以上。
在阿里的帶領下,2月21日,中概股在美股逆勢上漲,和納斯達克背離。同一天,因為同樣的原因,恒生科技漲幅接近6%,超過924政策后最高點位,再創新高。
從市場角度看,中國科技的信心確實回來了。
阿里超預期加碼AI,加上此前的字節跳動All in AI,國內科技巨頭的AI戰局一觸即發。目前各機構紛紛調高2025年以后國內AI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資本開支。
以前我們總說企業不愿意投資,但在AI時代,頭部科技企業已然開始新一輪投資,命運的齒輪重新轉動起來了。
(圖源:pixabay)
更有意思的是,近期京東和美團兩家激烈競爭的公司,股價也都被帶了起來,足見市場有多火熱。
2月19日,京東官網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京東將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京東成為中國第一家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
據北京日報報道,外賣平臺上的騎手大部分是眾包騎手,也有部分騎手是平臺專送騎手,在相對靈活的合作方式中,騎手流動性較大,平臺通常沒有給騎手繳納五險一金,而是會通過職業傷害險、意外險等,為騎手提供安全保障。
京東破天荒的給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值得大大的點個贊。
在京東的政策刺激下,美團跟進。京東宣布消息后不久,美團也表示,將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
站在社會角度,企業愿意為員工基本保障可以提升社會整體效率,但站在資本市場看問題,就是另外一個畫風了。京東和美團要擔負更多的成本,從而降低盈利預期。兩個公司的股價也有最直接的反應,在港股高歌猛進,科技股大漲的時候,京東和美團的表現差強人意。
從競爭的角度看問題,京東此舉算是近期第二次對美團發起進攻了。
(圖源:pixabay)
不久前,京東外賣剛宣布0傭金計劃。據京東官方微信公眾號“京東黑板報”發布的消息,2月11日起,京東外賣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并宣布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可享受全年免傭金。
美團目前傭金為6%到8%,京東掀了桌子。作為消費者和商家來說,樂見京東免傭金政策,但一下子讓美團和外賣甚至本地生活的競爭格局白熱化。
可以預見,美團和京東之間的惡戰在所難免。
除了中美關系、科技企業等催化等因素,南下資金持續大舉南下,也是重要的推動力。
2月18日這一天具有代表性。
在A股回調之際,南下資金卻大舉買入200億元之多。歷史上,南下資金凈買入超過200億,只有三次,一次是2021年1月20日,另一次是2024年2月23日,第三次就是2025年2月18日。
(圖片為2月18日南下資金)
我們此前在文章《金融戰關鍵時刻,萬億美元馳援香港?》中曾專門寫到,央行1月13日破天荒第一次提出要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這可能意味著,數以萬億的資金會源源不斷馳援香港,穩定香港市場。
南下資金兇猛,正是在上述背景的結果。
在香港頭部企業快速上漲的過程中,估值修復比較快,小米等公司已經不算便宜。這些風險,投資者要酌情考慮。
當然,站在國家的角度看,A股IPO和再融資收緊后,大量企業需要一個泄洪出口。如果估值一直上不去,不利于企業獲得融資。香港市場目前的熱況,適配于可預見的赴港上市潮。
而越來越多企業,大企業到港股融資,勢必會造成香港市場的壓力。從供給角度考慮,后續可能會存在再平衡的問題,類似印度市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表現不俗,但隨著IPO越來越大,最終步入調整。
只是,這中間有個時間差,給投資者機會。
(圖源:pixabay)
#02
A股有個性,科技銀行居然同時“雄起”
聊完港股,再來看A股。
A股近期也算強勢,調整時間越來越短,科技股向上的動力越來越足,且并沒有因為銀行板塊的拉抬,造成市場情緒低迷。這在此前是比較少見的。
作為算力硬件投資的主陣地,A股有大量產業鏈上的公司。
在阿里消息的刺激下,2月21日,科創50暴漲6%。寒武紀、海光等算力龍頭漲幅均在15%以上,科創50也一躍924政策高點,再創新高。
兩市的成交量溫和上漲。2月21日,兩市成交量再度突破2萬億,水位上升加上短期的樂觀情緒,讓市場能夠承載銀行和科技雙雙上漲。
過去水火不容的銀行股和科技股甚至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科技股上漲可以理解,為什么銀行也會漲?以工行為代表的不少銀行,甚至還創下了新高。
就短期因素來說,近期的小作文,比較符合市場對政策的預期。且科技股崛起和中美關系的再平衡,讓降息降準的短期必要性降低,對銀行利差的修復有幫助。
中長期來看,銀行作為股息率優質標的,在房地產風險逐步緩解的過程中,越來越被保險等長期資金認可,甚至作為債券的替代選項。
粗線條的可以理解為,買科技股的人和買銀行股的人,壓根不是一路人,各做各的,只是在當前恰好一起上漲。
(圖源:pixabay)
現在市場信心起來了,很少有人再談什么放水之類的話題了。我們一直堅持認為,如果靠印錢能解決經濟問題,問題早就解決了。如果靠發錢能解決問題,世界上可能也不會有經濟問題了。
歸根到底要看產業,看創新。中國,還要看產業,看科技創新,看消費。
#03
馬斯克很忙,但發布了個AI大模型,華人自我競爭
不知從何時開始,AI已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經濟話題,國家議題。有沒有AI,能不能高效使用AI,成了中美乃至世界格局演進的重要契機,作用堪比核武器。
正因為AI如此重要,中美兩國開足馬力希望趕超對方。deepseek火爆全球后,美國企業都感受到巨大壓力,OpenAI宣布開源后,另一大玩家馬斯克也有新動作。
作為本周最熱的AI話題,馬斯克旗下的XAI發布Grok 3,一周前就吊足了市場胃口。按照馬斯克此前的說法,Grok 3是比deepseek更強的模型。
事實當真如此嗎?
根據XAI公布的一些技術圖表來看,在數學推理、科學邏輯推理和代碼寫作等能力表現方面,Grok-3在多項benchmark測試中均取得了比DeepSeek-v3、GPT-4o、Gemini-2 pro更優的效果。
xAI工程師介紹,雖然Grok起步較晚,但在MMLU得分上以超快的速度追上了ChatGPT;Grok-3和Grok-3 mini在多方面性能上都超過或媲美Gemini、DeepSeek和ChatGPT等對手。
為什么Grok起步晚,還能追上來呢?當然,這跟Grok進行比較的方法有關,如果換一種方法,不一定能趕上DeepSeek等模型。
還有一個原因,大力出奇跡,錢夠多,卡夠多。據澎湃新聞,xAI報告稱,Grok 3的開發得益于其僅用八個月時間就建成的Colossus超級計算機。該系統由100,000個英偉達H100 GPU驅動,為訓練提供了2億個GPU小時,比其前身Grok 2增加了十倍的計算資源。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使Grok 3能夠更高效地處理大型數據集,縮短了訓練時間并顯著提高了模型準確性。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披露了 Grok 3 的訓練成本。據老馬自己說,Grok 3 訓練過程累計消耗20 萬塊英偉達GPU。
deepseek的意義在于改變了大力出奇跡的慣性思維,但老馬似乎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AI路徑。他只是在跟山姆奧特曼斗爭。
很多人在看完Grok 3 后得出一個結論,Grok 3 沒有老馬吹得厲害。
(圖源:pixabay)
據極客公園公眾號2月19日的文章,有網友對比了使用 2000 張 H800 訓練兩個月得出的 DeepSeek V3,計算出 Grok3 其實際的訓練算力消耗是 V3 的 263 倍。而 DeeSeek V3 在大模型競技場榜單上與得分 1402 分的 Grok3 的差距,甚至還不到 100 分。
用263倍的算力消耗,換來100分的差距,性價比似乎太低了。這次Grok3的表現,讓不少人意識到,靠堆積算力產生突破的邊際效應越來越明顯。
結合deepseek的出現,AI競爭的關鍵是人才。馬斯克的發布會有一個四個人,中間兩個黃皮膚,很像華裔。
據ITBear科技資訊,其中有一名來自杭州的天才吳宇懷。吳宇懷是杭州建蘭中學的畢業生,高中畢業后到多倫多讀大學,后又在斯坦福大學進行了博士后研究。
馬斯克團隊的華人面孔,再次證明華人頭腦或許確實適合做AI。擁有更多優秀的華人頭腦,也許意味著會在角逐中處于有利位置。
據日經中文報道,美國麥克羅波洛智庫的分析顯示,在美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專門從事AI研究的頂尖學者中,畢業于中國本土大學的人數最多,他們很多都是在中國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后前往美國攻讀研究生的。2019年這一比例為27%,2022年已經達到38%,而當年畢業于美國大學的AI研究人員占比是37%。
(圖源:pixabay)
不知道特朗普要不要給這些優秀人才簽證呢?因為美國的政策變化,國內AI潮興起,越來越多海外大牛回到國內。
據新浪財經2月18日消息,資深AI專家吳永輝博士近期已從谷歌離職,正式加盟字節跳動。對此,字節跳動相關人士予以確認。目前,吳永輝博士已入職字節跳動。
據澎湃新聞2月19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官網更新顯示,原任美國萊斯大學終身教授的鈕鳳林已回國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杰出講席教授。
芯東西則在2月19日報道,曾參與研發蘋果3nm M3/M4芯片的王寰宇博士,已就職于華中科技大學,擔任集成電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2025年秋季有多個博士生和碩士生招生指標。
美國人才回國浪潮似乎正在開啟。
當然,只有人才還是不夠,還需要有適合人才發揮頭腦的環境。近期,被媒體廣泛報道的deepseek“AI才女” 羅福莉就希望互聯網能讓自己安安靜靜做點事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羅福莉的一名親屬確認,羅福莉已到新崗位上班,但未提及是否正式入職小米。此前《證券時報》報道,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希望用千萬年薪挖角羅福莉,邀請她到小米帶領團隊從事AI大模型研究,該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科技過度娛樂化,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
#04
土地市場大消息,地王和收儲,守住房地產不破的底線
本周小作文流出,未經證實的內容里有一點很重要,政府可能推出萬億級的房地產收儲計劃。
實際上,不少地方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土儲計劃。
2月18日財聯社報道,北京打響土儲專項債第一槍。北京最近發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債券,包括101億元一般債券和 462.9億元專項債券。其中,462.9億元專項債券主要的募資用途就是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儲備等方向。
廣東或許是2025年土儲最先開始的地區。據財經網消息,春節后,廣東省內多地密集發布擬回購存量閑置土地的公示。據不完全統計,珠海土儲數量14宗,涉及金額66億,惠州8宗,規模近50億,茂名、中山、河源分別為4宗、3宗和3宗,金額均在10億以上。
另據克而瑞統計,截至2月12日,廣東省內有七個城市披露了收儲計劃,共涉及地塊48宗,收儲總價為171億元。
資金從哪來?
據財新報道,2025年 1 月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提及“對于實施利用專項債收儲土地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政策,廣東正在積極研究推進,爭取政策盡快落地見效”。
廣東的提法,北京的第一槍,依據是2024年11月自然資源部的政策。2024年11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通知》,允許專項債用于回購存量土地。
據國海證券的整理,專項債土儲始于2017年。當時,財政部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試行)》,目的是促進土地儲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說白了就是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圖源:pixabay)
2019年,也就是本輪調控大周期的關鍵節點,國常會明確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從此,土地市場更多成了房地產企業博弈的地方,直到現在。
從2021年地產周期見頂以來,肉眼可見各地土地越來越難賣,開發商手里的閑置土地越來越難以消化。為了托底土地市場,2024年底土地儲備專項債政策重出江湖,2025年是政策落地的第一年。
新周期開始了。
這一次,會有多少彈藥,借由專項債,進入土地市場呢?國海證券根據過往三年新增專項債情況,以及2017年到2019年土儲專項債占比,估算的結果是1萬億。
1萬億意味著什么?國海證券根據近5年的土地成交樓面價估算,相當于1億~2億平方米土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97385萬平方米。土儲的面積約合10%到20%的商品房銷售面積。這僅僅是估算,究竟是多是少無法確定。
正因為無法確定,廣東各地出現搶額度現象。據財新網報道,一名要求匿名的財政系統人士稱,中央下發給每個省份的專項債額度有限,廣東省又是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的試點省份,“各個城市之間是零和博弈,動作慢的城市可能就沒有額度了”。
從近期股市信心回暖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在信心不足的時候,政府花錢的效率往往很低,容易出現花大錢辦小事,如果信心起來了,可能都不用太多彈藥,就能夠撬動信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如果房價一直跌,人們對地產沒信心,政府花大錢,能夠起到的效果或許只是兜底,防風險。
一旦人們看到房地產市場有利可圖,收儲計劃可能也可以放回抽屜里了。早獲資金早受益。
(圖源:pixabay)
樓市還是要穩定,穩定,再要穩定,否則消費和金融底線守不住。
近期人們關注重點都在科技上,但樓市還是值得持續跟蹤,畢竟地產仍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財富效應是消費者投資和消費的基礎。
2月19日,官方終于公布了2025年樓市的第一份成績單——70個大中城市1月份的房價數據。
結果有喜有憂。
喜的是新房房價稍微有點起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24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比2024年12月多了1個。
別看就多了1個城市,就數量而言,已經創2023年7月以來新高。
這24個城市中,有15個是二線城市,另有上海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和七個三線城市。
據財新網的統計,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是2023年6月以來首次上漲。考慮到二線城市的數量,這樣的上漲讓人頗感欣慰。
在二線城市里,南京、成都表現最好,環比均上漲了0.7%,領跑所有城市。這兩個城市在2024年12月以0.6%的環比漲幅笑傲中國,環比連續領跑,說明兩地新房市場含金量頗高。
二手房方面,70個大中城市中,環比上漲的城市有7個,比去年12月份減少了2個。下跌的城市為60個,占比仍然在9成左右。
(圖源:pixabay)
隨著城市化進入后半程,越來越多城市二手房占主導地位,二手房也更能反映中國樓市的溫度。接近9成城市的二手房下跌,說明當前樓市仍然不太穩固。
7個環比上漲的城市,基本是一二線城市,其中上海、深圳環比上漲0.4%,寧波上漲0.3%,成都、無錫均上漲0.2%,北京、天津均上漲0.1%。
官方有官方的統計,機構有機構的整理。在官方公布數字前不久,中指研究院也公布了2025年全國的二手房數據。
數據顯示,2025年1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51%,同比下跌7.22%;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22%,同比下跌6.46%。
具體看城市,1月份十大城市里只有成都二手住宅價格上漲,漲幅不大,僅0.12%。深圳持平,位列第二,上海、重慶(主城區)和北京環比跌幅均在0.1%-0.2%,天津、廣州、杭州和武漢環比跌幅均在0.3%-0.5%之間,南京環比跌幅最大,為0.54%。
中指研究院的數字和官方的數字有不小的差別。官方的數字,環比上漲的有7個頭部城市,中指研究院只有1個。7和1的差別,或許在于悲觀還是更悲觀,都是冷色調,只是色調有差別。
近期,無論是輿論還是資本市場,非常明顯的趨勢是,以房地產為首的產業鏈正在被各種科技狠活替代。這樣的局面,可能是十年前,甚至三年前,誰都想象不到的。
#05
國際化疾行軍,中國國際化再迎重磅消息
世界有喜有憂,特朗普激起千層浪。
另一方面,白宮已經在憧憬從各國尤其是從中國獲得的關稅收入。據FX168披露,2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估算,美國對華10%關稅將在未來10年產生5000億至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而白宮減稅約4.5萬億美元的成本,看來特朗普還需要從全球四處找錢。
面對此情況,我們必須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
2月19日,《韓國經濟日報》引述負責中國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籌備工作的未具名高級官員說,中國政府需要加強與韓國的合作,后者將于今年10月承辦APEC峰會。
另據韓國媒體報道,中國可能最早于5月解除已實施八年的“限韓令”,韓國外交部稱,將更積極韓中文娛交流。這對喜歡韓流的人是好消息,有可能他們很快可以看到韓國影視、流行音樂和消費產品輸華的限制。
(圖源:pixabay)
針對中國計劃取消實施八年的“限韓令”,韓聯社周四援引韓國外交部稱,他們將更積極推動韓中文娛交流。韓國經濟日報報道出爐后,韓國多只相關股票當天集體飆升。
市場對于一些消息已經麻木,不管是黃金還是原油。2月21日英為財經報道,當天歐盤時段,WTI原油期貨小幅走低,跌至關鍵的50%回檔位72.08美元下方,50日移動均線71.93美元下方。73.65-70.12美元的短期區間反映了中性情緒,價格在擺動頂部、底部、移動平均線和回調水平之間波動。
交易者在觀望,不在意特朗普宣布還要開采多少原油,也不管俄烏局勢是否會導致原油產量增加,大家主打一個,沒感覺,誰讓市場一天三個重磅消息呢,根本反應不過來。市場正在分析,什么是真正的重磅消息,什么是真正的關鍵信息。
但歐美形勢正在推動新的多邊貿易體系的形成,這對于全球經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國際化才剛剛開始。
未來已來,后知后覺等未來來了才會知道,未來沒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沒有未來。
(圖源:pixabay)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葉檀財經矩陣號
聲明:近期,不少人以葉檀財經的名義,或xx葉檀、葉檀xx等名義,在各大平臺售賣和股市相關的課程,進行和股市相關的直播。
在此,我們聲明,任何和股市相關的直播、課程,均與葉檀財經無關,也沒有得到葉檀財經或葉檀本人的授權,認可。
葉檀財經運營并管理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暖人生、葉檀聊人生、半間白云、葉檀說、檀談人生,抖音號葉檀財經、檀姐姐暖人生,小紅書號葉檀財經,快手號葉檀財經,頭條號葉檀財經,百家號葉檀,請用戶認準上述賬號。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眾號均非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和葉檀對其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放松心情,把學習和享受貫穿在悠長的人生中,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