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正在企穩。
前兩天,1月份的70城房價數據出爐,亮點是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一線市場都出現了明顯的漲幅:
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1%,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0.1%。
并且從去年9月以來,全國新房市場房價止跌向上的城市數量也在持續增加;
到1月份為止,70城中已經有40%的城市新房價格停止下跌,出現上漲的勢頭。
對于這份成績,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沒有多少體感上的變化,其實很正常,相反,這更意味著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分化行情正在加劇。
一個,是城市之間。
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的環比上漲了0.1%,二手房價格下降了0.3%;
三線城市則是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都在環比下跌,分別下降了0.2%和0.4%。
顯然,一線市場的熱度蔓延,目前也只蔓延到了一部分二線城市里面。
一個,是新房與二手房市場之間。
新房市場連續4個月止跌的城市有13個,但二手房市場卻只有6個;
這背后,也跟新房和二手房的產品越來越割裂、價格傳導鏈條越來越弱有關。
由此,站在2025年的開端,我的判斷是:
房地產的價格分化,已然成為主流。
市場底部,也已經非常接近。
不夸張地說,房地產熬到今天,已經不會再出現前兩年那樣大幅下跌的情況了。
回穩,甚至小幅回升,將是今年的大趨勢。
如何得出?
先說市場層面。
1、從開年的數據來看,新房、二手房的環比都出現了積極的信號,分別有43城和39城都上漲或持平,超過半數城市房價環比趨穩,這說明市場下行的速度正在放緩。
并且,你仔細看一下從9月以來國統局對房價的解讀也會發現,從“降幅收窄→繼續上漲”表述的轉變,再加上接下來又是每年樓市小陽春的旺季,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大概率還會持續回暖。
2、對于房企的主動出清淘汰、對于“保交房”的落地,也都已經過了半程,形成了正循環,只等今年的最后發力。
一來,很多BAO雷房企空出的生態位,正在被房企新勢力填補上。
年前開始就在不惜注入大手筆資金+更換操盤手拯救某科的動作就是一個信號;
且不僅是以央、G企為代表的新勢力在涌現,現階段能存活下來的老牌房企,也將擁有更強的產品力。
二來,房企白名單的落地運行也逐漸成熟,截至2024年底已經增至5萬億;如果能進一步爬上8萬億,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取得勝利。
而從1月份房企信貸規模同比增長24.92%的數據來看,今年能站上8萬億確實綽綽有余。
總體來看,房企的信心的確在修復當中,也因為有地方資金的支持,開年以來敢拿地的房企也越來越多了。
則傳導到市場,下一步就將是市場信心的真正修復。
再說政策層面。
1、到目前為止,出臺的都是利好政策,比如重慶一開年就打響了取消限售的第一槍,還有蘇州契稅減免百分百,各地也在積極提高公積金額度、甚至給空置房降物業費等等;
包括說房貸利率的持續下調,今年大概率也會集中進入到2字頭。
不過因為前兩天LPR的維持不變,有朋友也在擔憂說今年大規模的降準降息會不會落空。
完全不用擔心,今年的大方向是很確定的,像年前發布的《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就已經明確表示過:在下一階段,將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并且要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話里話外就一件事:2025,就是進行新一輪貨幣放量的轉型之年。
而別忘了,雖然房價上漲不一定是因為貨幣放量,但貨幣放量卻一定會去推動房價上漲,且還是推動房價上漲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今年的回穩,確實指日可待。
2、隨著地方收儲的力度同步加大,供需也在被加速扭轉當中
前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庫存積壓有多大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去年4月份的時候上面正式提出了“去庫存”,并且開始大量收儲存量房。
時間來到現在,截止2024年底,新房銷售面積已經比市場新供應的房子多出了26%以上。
再按照這種速度下去,新房庫存會很快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也將實現真正的止跌企穩。
雖然我也看到有人在討論說,新房價格再漲,但買過來也會變成二手房,那只有新房止跌回穩又有什么意義呢?
可實際上,很多人都忽略了房地產轉型之下的一個需求變化:
未來的買房主力,將不再是剛需,而是改善群體。
像當前二手房市場的以價換量,看似“踩踏”,背后也有置換需求增加的原因。
而另一邊的新房市場,在一線、強二線的核心地段,“日光盤”又重現江湖,同樣是改善型住宅一房難求的結果。
就當下來說,二手房在價格上的卷,也并不代表其未來真實的資產價值就是如此,所以不是說你把新房買過來變成二手房它就貶值了。
反而,當下新房市場的定價,才是未來的方向,或者說才是激發房產金融屬性的那把鑰匙。
這也是為什么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就一直跟大家強調——買新不買舊。
進一步而言,當下,也確實是各位可以開始布局買房的時機。
畢竟要說價格,大部分城市都已經跌回了18年,甚至有的還跌回了16年,來到了近7年來最友好的位置。
只不過因為預期還未扭轉,從信心層面來看,大家都在等那個更確定的底部,但問題就在于,根本就沒有人能抄到真正的底。
過去大部分能從房子里面賺到大錢的,也只不過是在一個相對的底部入場罷了。
也正因此,其實你只要確定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城市的房價在未來是會持續上漲的,那么當下就算沒有完全企穩,你也可以買,因為你拿捏的是這個房子的長期價值。
那,到底如何才能知道這個城市的房價在未來還會持續上漲?
這里,我也根據經驗,簡單跟大家分享3點判斷的方法:
1、去看這個城市的新房市場,有沒有完成對改善需求的匹配
說白了,就是看這個城市有沒有地王或日光盤出現。
比如春節假期結束后,土地市場就迎來了新一輪土地出讓的“開門紅”,像北京、上海、成都,高溢價成交的地塊都不在少數,說明這些城市的土地依然具備高價值;
還有新盤的熱銷,深圳、上海、鄭州、廣州也都在年前出現了日光盤,一來帶動了區域板塊的熱度,二來又增加了大家對這座城市的信心,同樣是積極的信號。
2、去看這個城市是如何盤活存量市場的
但這里說的盤活存量,還不只是簡單的去庫存,你還要去看它有沒有對未來保障房的整個落地完成托底。
比如通過以舊換新、房票安置,又或是開年以來還在不斷加碼的收儲、城中村改造等等。
因為以上這些動作,都是在解決庫存壓力的同時,又實現了往市場里導S的目的,從而又進一步推動完成了房地產市場供需的迭代。
3、去看這個城市的民Y企業入駐情況
這同樣是當前最重要的一個觀察指標。
前兩天聲勢浩大的民Y企業座談會大家也都看到了,而上頭之所以這么重視,正是因為他們早就深諳——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消費潛力和人才的創造力,才是城市乃至房價向上發展的內在邏輯。
再說白一點,一個城市、一個區域,有了更多的就業人口,就有了購買力,房子的價值就有了支撐,接下來也就會成為樓市回暖后價格最先爆發的城市。
所以,如果你發現以上3點,你所在的城市或者你關注的城市就出現了其2,那么這個城市就是你值得關注起來的城市。
當然,這3點看起來不復雜,但實際上監測起來也并不簡單,因為很多數據的出具也是不一致的。
也因此,為了幫大家更方便快速地厘清判斷,我們大胡子團隊也專門去考察了全國各個城市,先行幫大家整理出了一批產業潛力夠大、城市造血能力夠強,且房價也有望在即將到來的3月小陽春迎來回暖的城市名單,并將在最新的閉門直播中跟大家進行詳細分析。
想知道是哪些城市?以及支撐這些城市還有機會繼續上漲的價值是什么?哪些價值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這些城市里又有哪些板塊和樓盤是值得重倉的資產?
包括想了解未來整個城市格局的變化、以及資產配置理念的朋友,也都歡迎掃碼先加到我微信,來我直播間聽聽我的看法,課后也不要忘了來領取我精心整理的《2025年房價將迎來回暖的價值城市》名單。
最近還看到很多人在討論一個話題:房子到底還是不是財富的錨?
而這個話題被延伸的背后,正是源于個體在國運面前的自我反思:大國崛起到底跟我有啥關系,我不是照樣買不起房子?
但事實就是,即使我們每個人站在當下正在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憂慮,也仍然會為DeepSeek的爆火出圈、為《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票房榜而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豪。
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是因為本質上,我們所有人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金錢或者說物質,而是自己在人口序列中的排位。
換句話說,為什么我們會為大國崛起而感到自豪?
這是因為在這種時代變G之下,我們每個國人都是既得的利Y者。
這意味著全體14億我們國人在80億全人類中的人口序列排位,會整體提升。
就像一艘巨輪,巨輪的速度快了,無論你在頭等艙、二等艙還是三等艙,都一定會比其他的巨輪跑得更遠,生活質量提升得更快。
對應到我們個體,也是一樣的。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發展,我們從農村進入城市,從飛鴿傳書到網上聊天,排名范圍也被擴展到了整座城市乃至整個互聯網的成百上千萬人群,而為了排名靠前,你想要的自然也就變得越來越多。
而這,才是我們當下真正憂慮的點。
畢竟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家其實心里也都明白,這個世界的速度變化還會繼續快到不可想象。
越往后,所有依靠人力的東西,也將逐步被取代,無可避免。
但好就好在,時代大勢雖不可逆,但能穿越歷史周期的,除了作為人的我們自己外,唯有房子。
除非人類能站出來說徹底脫離土地的限制。
但有可能嗎?
不可能的,即使我們很確定高科技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主力,很確定掌握高科技的公司,也將占據人類財富增量的大部分——
你也會發現,高科技產業生長的土壤,只能也一定會去落在某座城市、和城市里的某片土地上。
則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現在你認為,房子還是不是財富的錨?
肯定還是的,只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你對房子的財富想象力,也就要去跟隨那些掌握高科技的公司,去落在大城市里。
畢竟購買這些城市的房子,也相當于買了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股票
——不僅僅只提供使用價值,更是你得以實現在這座城市階層躍升的一張門票。
所以2025年,別再糾結房價還能不能漲,或者是科技創富時代下房子還有沒有價值了。
不如先問下自己:
我的資產,還跟不跟得上這個時代?
畢竟,未來5-10年,只有兩種人能贏:
一種,是果斷拋棄“雞肋資產”,擁抱核心城市的人;
另一種,是看透分化邏輯,知道要用房產置換階層的人。
則在這種邏輯變化之下,當下周期,買賣置換、調倉換倉如何做選擇?又該如何順應趨勢去配置資產?針對以上內容,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做判斷的話,我也都會在最新的閉門直播課里跟大家去進行剖析。
包括3月將到來的重要會議,又可能會透露出哪些信息?我也將專門設置一門閉門直播課來跟大家詳細解讀,想聽的朋友也一定不要忘記添加微信獲取免費的直播門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