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是一名初一年級的女生,她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目光總是盯著一個地方,很少舉手問問題或答問題,對學業毫無興趣。
經過深入溝通,阿敏7歲時父母就離異,她和年邁的奶奶一塊生活。
她常常獨來獨往,總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父母離異、家庭破裂,這種家庭的變故對于阿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因為她還處于成長和發育階段,生活的閱歷還相當貧乏,自我調整能力較差。
父母離異,無疑給她的內心帶來嚴重的影響。
不健全的愛使她對社會認識有了偏差,從而產生了自卑心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班里的同學看到衣冠不整、手臉不干凈的阿敏,都不愿主動找她玩,也不怎么關注她。
阿敏由此認為人情冷漠,從此不愿與人來往,在人面前表現得畏畏縮縮,用退縮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脆弱的心靈。
由于扭曲的想法,阿敏害怕別人恥笑,怕別人瞧不起自己,繼而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封閉自己。
她認為別人有父母的愛,自己沒有,別人有溫暖的家,自己沒有,別人有零用,自己沒有,別人能引起他人的關注,自己不能。
事事不如人的心理壓力使她封存的情感得不到外泄,憂郁與自卑占據了整個心靈。
阿敏剛到咨詢室時,低著頭很少說話,也不敢正眼看我。
我看出這是膽怯與自卑心理在支配著她。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讓她信任我。
我:我看出你很孤獨。
阿敏猶豫地點了一下頭。
我:我覺得你非常堅強,父母不在身邊還能堅持上學,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話引起了她的情感共鳴,她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順著面頰流下來,我看著阿敏,用心等待著這特殊的宣泄。
她輕聲地哭了一會兒,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我:你要面對現實,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阿敏感激地看了我一眼。
在溝通中,我用心去接近那顆受傷的心靈,用心去感受阿敏的痛苦心情。
阿敏也感覺找到了理解她的人,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便漸漸拉近,建立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阿敏囑咐我不要告訴任何人,我伸出手和她拉勾一言為定。
我深深地被幸福感包圍著,因為我取得了一個冰封的孩子的信任。
她稚嫩的語言中充滿了痛苦、召喚,看到她的內心表白,我確立了下一步干預策略。
我感覺到阿敏的扭曲想法,進一步看出她憂郁與自卑的原因是,認為一切都是父母之過。確立問題的焦點后,我又一次走近她。
我:父母常來看你嗎?
阿敏:父親常來看,但我感到他們不愛我。
我:父親對你有期望嗎?
阿敏:希望我成才,希望我聽話。
我:事實上,你有沒有實現或按父親的意愿去做?
阿敏:其實我以前根本沒想這么多。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我引導她意識到父母的愛,學著去了解父母的不易,轉變其偏激的扭曲想法,幫助她擺脫痛苦,找回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阿敏:近來我感覺好多了,我覺得我并不比別人差。
我:我真為你高興。
阿敏:開始我不想和同學們玩,是怕別人恥笑我。后來才發現,他們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敏的病理性記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總是感覺自己的父母不夠關心她,總是害怕父母會不要她,因而她很缺乏安全感。
父母的爭吵甚至鬧到了學校門口,同學們得知此事后,開始對她議論紛紛,甚至嘲笑她,但她卻始終不敢說出事實。
她認為父母已經破裂,沒有人可以給她支持。
阿敏感到無法反駁,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能默默忍受。
我對阿敏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她委屈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敏逐漸擺脫了憂郁、脆弱和自卑,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
阿敏的學業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學業中,她能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學業的興趣有所增加,上課偶爾有舉手提問或回答問題的現象。
阿敏也能主動加入同學們的活動中,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