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曾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落實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
《意見》旨在凈化校園環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保護未成年人。
對于違規、違法、犯罪的教職員工,將嚴格執行從業禁止制度。
也就是說,教師的“鐵飯碗”不再“鐵”了。以下這五類教師,或將面臨淘汰,請所有教師警惕起來!
師德敗壞者:
嚴重破壞校園安寧
《意見》明確指出:
實施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的人員,禁止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工作。
已經取得教師資格的,喪失教師資格,且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
“為人師表”,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學”要為人師,“育人”要為世范。如果教師不遵紀守法,反而侵害學生,怎么配得上“師者”這個崇高的稱呼?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我有一桶水,就把這桶水分給學生,用知識填滿學生的大腦。更要以自己的師德給學生正面的啟迪,以自己的人格拔高學生的品格,成為學生最好的榜樣。
人們常說,一個好老師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但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是一個“好人”,一個能讓學生變得更好的“師者”。
職務違法者:
擾亂正常教學秩序
教育部印發了《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其中特別強調了:
嚴禁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教師參加校外組織的有償補課;嚴禁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介紹生源、提供信息。
近年來,不少教師因為有償補課而被開除。有人喊冤,覺得教師利用專業補課無可厚非。也有人叫好,認為禁止教師補課才公平。
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有三大“危害”:
第一,就家庭而言,有償補課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第二,就學校而言,有償補課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第三,就社會而言,有償補課帶壞了社會風氣,引發教育不公平。
除了有償補課外,部分教師收受家長禮品、禮金,把校外的不良風氣帶到校園中。
教育,萬萬不應淪為一種“金錢交易”。校園,也絕不能出現“收禮辦好事”的潛規則。
“雙減”以后,國家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嚴厲處理有償補課的教師。教育者,唯有純粹而不摻雜利益,方能真正把孩子教好。
學歷不足者:
沒有相應教學資質
《新教師法》明確規定,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準入門檻。
一是提高教師的學歷要求,想要報考小學老師,至少要有本科學歷。
二是限制教師的專業范圍,想要考取教師資格,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學位。
從今以后,教師不再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了。有人說,現在很多人不是想當老師,而是把當老師當成退路。
在他們眼中,老師有寒暑假,工作穩定,壓力不大,比996、007好多了。也正因如此,大批非師范生涌入學校,沒有接受過相應的教育,卻搶占了師范生的崗位。
對此,家長們紛紛發出質疑:“學歷都不夠,拿什么教我孩子?”“沒學過教育學,能懂教孩子嗎?”
教育孩子,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師范生足足學了四年,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科專業知識等等,才有資格走上這條起跑線。
在之后的教學生涯里,還要大量地聽課、上課,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方知如何為孩子上好一堂課。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教育需要專業,教師更需要專業。
讓合適的人來教學,才是教育發展的長久之計。
能力低下者:
難以勝任教學工作
寧波市教育局發布《寧波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規定:
擬對未能聘任上崗、考核不合格、違反師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勝任(堅持)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予以退出。
還明確了考核不合格者“予以待崗”,多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這一“教師退出機制”,堪稱最嚴格的教師評價標準。一方面,部分教師考上編制后,就放棄了進步,當上混日子的“佛系”老師。
另一方面,學生考試也有優勝劣汰,那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
對于不負責任、沒有師德、教學水平較差的老師應及時淘汰。如此,既是為了保證教育的質量,也是為了優化教師的隊伍。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
“只有日益深入地鉆研教學和教育過程的微妙細節,只有不斷地開辟塑造人的靈魂這門藝術的新境界,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成為教師的教師。”
決定教育成敗的,是站在講臺前的那個人——教師。
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
懲戒過度者:
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對教育懲戒行為作出明確限制:
第一,教師對違規違紀的學生,可以實施批評、檢討、增加教學、承擔任務、課后教導、限制活動等懲戒。
第二,禁止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拒絕七類不當教育行為。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但是懲戒必須有度——適度和溫度。
要把握分寸,教育不是為了“贏”孩子,而是為了“贏得”孩子。要因愛而行,因為有愛,學生能理解老師的嚴格;因為有愛,學生不愿意辜負老師的期望。
《人民日報》曾刊文:“孩子,希望你能珍惜那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
懲戒只是方式,育人才是目標。有管、有教、有懲戒、有激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教師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孩子才能一路成長、成人、成才。
其實老師是很單純的群體,除了極個別以外,大多都腳踏實做著分內事。打破教師“鐵飯碗”,對于深耕一線的教師來說,絕對是件大事。
尤其是近幾年來,教改不斷,大大增加了教師職業的不穩定性。但凡事皆有利弊。
提高準入門檻,才能保證教師隊伍的資質和素質;優化人才結構,才能調動起教師提升自我的積極性。說到底,真正的“鐵飯碗”是自己的本事。
與所有教師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