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國資已經成為股權投資市場最核心的力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這份2025年國辦1號文件指引下,上海將加速構建與顛覆式創新相匹配的投資模式。
創投基金助力前沿科技
當前,上海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2月19日,大零號灣創投二號基金正式啟動。“大零號灣創投二號基金”是上海閔行區首支自主管理的創投基金,首期規模3億元,由閔行金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各鎮及莘莊工業區共同出資。據悉,該基金將重點關注早期科創企業、硬科技企業,為科技創新注入金融活水,提供長期資金支持,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當日,大零號灣創投基金與時的科技、長森藥業、念通智能、樸烯晶等20家高成長性科創企業簽約達成投資合作,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前沿領域。
據悉,“大零號灣創投一號基金”規模5億元,從去年5月開始運營以來,已投資車儀田、念通智能、樸烯晶等6個早期科創項目。
無獨有偶,2月13日,臨方投資和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相關主體作為主要發起人,成功設立顛覆性技術專項基金,并完成中基協備案,工商名為上海高智前沿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由臨方投資擔任基金管理人,通過基金投孵賦能,快速構建“聯合研究院+基金+孵化器”三位一體模式,加速顛覆性項目選出來、干出來、用起來,打造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樣板。
據悉,該專項基金聚焦能源低碳、先進制造與未來交通、科學儀器與新型試驗系統、生命健康、集成電路與芯片、智能技術等六大領域。作為長三角區域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的重要節點,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負責相關項目的發現、遴選、管理和服務。
在上海市科委和閔行區支持下,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于去年底揭牌,落戶于漕河涇開發區科技綠洲園區。2024年,該中心已完成了對武漢迪鵬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的首筆投資。
2024年6月,上海市科委制訂并發布了《上海市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設立上海市顛覆性技術創新專項。這半年來,已完成了生命健康、未來能源、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一批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的布局,培育、引進多家了科技企業。
另外,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的子公司——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增資,注冊資本由11.3億元增至50億元,其全資子公司上海信息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也大幅增加。這一系列動作,顯示出上海國資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的決心和力度。
1月20日,總規模100億元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正式發布申報指南,面向全國VC/PE機構伸出橄欖枝。
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總經理魏凡杰介紹,該未來產業基金周期15年,將定位為逆周期耐心資本,聚焦在推動上海和中國從0到1原始創新的轉化。
截至目前,相關項目儲備已較為豐富。“2025年,上海未來產業基金將有一系列投資項目落地,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學、AI for Science、量子科技等都將是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瞄準的方向。”魏凡杰表示。
“上海國資通過設立各類基金,如未來產業基金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硬科技、未來產業和顛覆性技術領域。”一位股權投資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些基金不僅為創新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還通過構建全球化人才社區等方式,支持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和顛覆性產業技術創新。
該負責人直言,資金支持是關鍵。硬科技、未來產業和顛覆性技術領域往往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長期持續的資金支持。上海國資設立的這些基金,為社會資本指明了投資方向,有效引導了社會資本流向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前沿領域,“這不僅為創新項目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也降低了創新企業的融資難度和成本”。
長三角動作頻頻
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多個城市設立了專項基金,以精準支持當地重點產業和優質項目的發展。
2月12日,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第二批產業專項基金在南京集中簽約,令母基金總規模達到914億元。這批簽約的22只產業專項基金,總計408億元,涵蓋了設區市產業專項母基金、未來產業天使基金和省屬企業產業專項基金。目前,第三批產業專項基金的組建也在積極推進中。
2月18日,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專項母基金就決策通過了首個直投項目,助力蘇州美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
浙江省也不甘落后。2月18日,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在杭州簽約落地。該基金總規模70億元,是浙江“4+1”專項基金群規模最大、期限最長的一支產業集群基金。重點投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涵蓋關鍵材料及零部件、整車制造、汽車后市場等上下游產業鏈環節,以及與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網聯等方向的交叉領域。
另據杭州市國資委獲消息,杭州打造的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目前已投資市域內產業項目1540個,其中投資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項目1162個,投資金額503億元。
杭州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采取差異化的投資模式和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實施科學的收益分配和投資讓利機制。
“杭州的創投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涉足投早、投小、投科技轉型的領域,其中至少有六七成的機構專注于早期投資。”上述股權投資負責人表示,這一現象的背后,與浙江地區一批LP(有限合伙人)的提前轉型意識緊密相關。這些長期活躍在一線的民營企業家具有高度的市場敏感性,他們深刻認識到創新資本的價值所在,并堅信只有投早、投小才能把握未來。
“因此,他們甚至會要求GP(普通合伙人)在篩選項目時,更傾向于投資更早期的、天使階段的項目。”他說。
此外,安徽蕪湖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提出組建科創基金群,面向優質科技成果、高科技項目和創新型企業進行直投和跟投。
上述股權投資負責人指出,專項基金的投資標的并不是以排除特定地區或行業為前提,而是選擇確定性較高的項目進行集中投資,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資效率。
在他看來,這種“滴灌”式的金融支持方式,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夯實產業基礎,并精準扶持企業,從而推動當地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特設基金單投一個項目也成為當前政府投資基金的一大趨勢,這有助于進一步聚焦優質項目,提高投資效益。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