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后,面對應用題時總是容易出錯。算式列錯的背后,映射出學習欠缺的是什么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拿來一道應用題,孩子讀一遍直接寫上了答案。看孩子寫得快,以為孩子會。沒想到答案是錯的。
這是為什么呢?
1.沒有讀懂題。
部分孩子一年級時識字量有限,題干里有很多不認識的字。這就導致孩子讀不懂題。這時候需要大人幫忙!
幫忙讀題、教孩子識字。
可以找題干中重復性比較多的字,針對性的帶孩子練習。比如:
找一找、圈一圈、涂一涂、畫一畫、連一連、寫一寫、填一填、一共、剩余、多、少、比、左邊、右邊、算式等。
2.沒有專心讀題。
第一遍做錯,再做一遍就答對,發現不是孩子不會做,差的是一個給讀題的媽媽。
多次觀察一下,會發現孩子做錯是因為讀題時丟字落字,影響題干的理解,所以做錯。
媽媽讀題時,逐字逐句,不會丟字拉字。有媽媽在旁邊盯著,孩子聽得也很認真聽懂題,就做得對了。
這種情況下孩子做錯題,就是不專心讀題的表現。
解決辦法也簡單,要求孩子讀題時用鉛筆點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遇到已知條件用鉛筆圈出來。手指著、眼睛跟隨手移動、嘴巴把看到的讀出來,提升孩子專注力。
3.自以為是的答題。
什么是自以為是的答題呢?就是孩子大概掃了一眼,覺得這道題應該這樣答,他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寫答案,并沒有仔細的讀題。
尤其是題里面涉及一些圖案,孩子根據圖案自己判斷題問的是什么。
如果題干問的和圖案給的正好是相反的,孩子很可能算錯或者是少步驟得不了滿分。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跟孩子強調認真讀題。
4.孩子不理解題干問的是什么意思?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認識每一個漢字,但是把字連起來,就不明白題干傳遞的意思。
這種情況是孩子認知和理解沒有到位的表現。
做題時,孩子認知水平和理解力是相互影響的。
現在數學題考得很靈活,把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事物融入到數學題里。但缺少生活經驗的孩子,他們就有可能不明白這個事物到底是什么。比如:
- 家里不做生意的孩子,可能就不明白怎么計算成本。
-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如果不通過繪圖呈現視覺圖像,很難通過空間想象思考搭建農村小院所需的籬笆周長是多少。
- 還有種樹問題,間距算錯了,怎么移栽更省時省力?
對于這種與生活關聯的應用題,提高相關認知力,帶孩子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孩子看到,很快就能搭建相關的邏輯思考、理解答案了。
5.語文能力弱
語文能幫助我們很好的使用母語。母語是語言,隨時隨地可練習。如果孩子是因為語文能力弱,不理解題意。我們可以這樣做:
- 把語文書課后詞語是什么意識弄明白。然后造句,爭取學一個詞匯就掌握一個詞匯。
- 生活中,在讀故事時、和孩子聊天時、看社會事件時,多和孩子交流、辯論、討論,幫助孩子提升理解力。
- 和孩子進行看圖說話。看孩子描述的和圖片表達的是否一致。和孩子一起交流。
最后A媽想說,陪孩子學習需要我們擁有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問題根源;需要我們擁有足夠多的耐心、足夠大的包容心、足夠多的理解力靜待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