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為什么沒有玉皇大帝?那就先來說說玉皇大帝這位神明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這就要先從上清派掌教人稱山中宰相陶弘景畫了一幅大名鼎鼎的真靈位業圖,這是道教最早的神譜體系化著作,其神階排序如下:
- 第一中位:元始天尊(至高神)
- 第二中位:玉晨道君(靈寶天尊)
- 第三中位:金闕帝君(道德天尊化身?)
- 第四中位:太上老君(老子神格化)
- 第七等級:酆都北陰大帝(幽冥主宰)
關鍵矛盾點:玉皇大帝在此譜系中完全未被提及,而同時期的《度人經》等經典已出現“玉帝”名號。這一現象說明:
- 玉帝神格尚未定型:南北朝時期,“玉帝”可能僅是泛稱(如“諸天玉帝”),或依附于其他主神(如元始天尊)之下;
- 神權與皇權的割裂:此時道教試圖構建獨立于儒家昊天信仰的神譜體系,刻意淡化“天帝”概念,以三清為絕對核心;
二、玉帝神格的早期雛形
(1)道教“玉”崇拜的根基
- 材質象征:道教以玉為“至陽至潔”之物,《抱樸子》稱玉器可通神辟邪,故最高法器(如玉清三元冠、玉圭)皆用玉制;
- 名號溯源:早期“玉皇”“玉帝”實為對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的尊稱(如《真誥》稱元始天尊為“玉皇道君”),尚未獨立成神。
(2)佛教傳入的催化
- 佛教“帝釋天”(忉利天主)的“天帝”形象與中土“昊天上帝”產生競爭,道教需塑造本土化的至高天帝以抗衡;
- 北周《無上秘要》首現“玉皇道君”獨立神格,其職能開始接近“天帝”。
三、儒道博弈與玉帝的崛起
(1)儒家“昊天上帝”的壟斷
- 自周代起,“昊天上帝”為官方最高祭祀對象,代表“天命”與皇權合法性;
- 漢武帝獨尊儒術后,歷代帝王皆以“天子”身份壟斷昊天祭祀,民間不得僭越。
(2)道教的“曲線救國”
- 神格嫁接:唐代道教將“玉皇”與“昊天”暗合,宣稱“玉帝即昊天”(《玉皇經》);
- 等級壓制:在道教神譜中,玉帝雖名義上低于三清,但通過“輔佐三清、總理三界”的設定,實際掌握行政權,形成“三清虛位、玉帝實權”的格局;
- 政治投機:唐玄宗封玉帝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首次將道教神名與儒家昊天等同,為宋代的全面融合埋下伏筆。
四、宋代皇權的決定性推動
(1)宋真宗的“天書封禪”
- 背景:澶淵之盟后,真宗需重塑“君權神授”權威;
- 操作:
- 泰山封禪時,以玉帝取代昊天為祭祀主神;
- 下詔“玉皇上帝”為官方最高祀典對象,與昊天合一。
(2)宋徽宗的“神霄運動”
- 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構建“神霄玉清府”體系;
- 政和六年(1116年)加封玉帝為“昊天玉皇上帝”,徹底完成儒道神權的整合。
(3)結果:玉帝信仰的“雙軌制”
- 官方層面:玉帝=昊天上帝,成為皇權合法性的終極來源;
- 民間層面:玉帝被俗化為“老天爺”,與土地、城隍等世俗神共構信仰網絡;
結論:玉帝的本質是“宗教政治復合體”
玉皇大帝的神格提升史,實為一部中國古代政教關系的縮影:
- 宗教層面:道教通過吸納儒家昊天信仰,構建出兼具神圣性與世俗性的至高神;
- 文化層面:玉帝成為跨越儒釋道三教的“最大公約數”,最終演化為中華民族集體意識中的“天”之化身。
《封神演義》作者許仲琳生活在明朝時期,那個時候關于玉皇大帝的神話傳說已經很多了,為什么遺漏了這么位至高神明?
有好幾種說法,有一種認為在玉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早在封神事件前就已統御天界。根據原著和道教神話,玉帝原為鴻鈞老祖的童子,后受命成為昊天大帝,掌管天庭事務。封神榜的任務是為天庭補充神職人員,而非重新確立玉帝的地位。因此,姜子牙封神的本質是“為玉帝招聘打工者”,當然是先有老板才開始招聘員工,是不是這個道理!
姜子牙雖執掌封神榜,但其權限僅限于封神榜上的名單。玉帝作為天界最高權威,其地位超越封神范疇,故不在姜子牙的封神范圍內。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封神演義》成書于明朝,作者許仲琳在創作時需規避政治風險。玉帝作為天界“皇帝”,象征人間皇權,若過度描寫其與闡教、截教的互動,可能被解讀為影射現實政治。因此,書中僅通過側面提及玉帝的旨意(如“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而避免直接刻畫其形象。類似地,瑤池金母也未露面,僅以宮女傳遞物品的方式間接體現。
還有很多人說玉帝姓張,為什么姓張?下面這則故事可能就是最早的出處!
在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天翁姓 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嘗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乘天翁車騎白龍,振策登天,天翁追之不及。堅既到天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劉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 張堅的凡人出身
張堅字刺渴,漁陽(今天津薊州區)人,年少時性格不羈,不拘禮法,喜好狩獵。他捕獲一只白雀并馴養為寵物,卻因此觸怒時任天帝“劉天翁”。 - 白雀的警示作用:白雀實為神鳥,多次在劉天翁試圖殺害張堅時通風報信,助其逃脫310。
- 智奪天帝之位
劉天翁親自下凡問罪,張堅設宴款待,灌醉劉天翁后,偷乘其白龍車駕飛升天宮,并關閉北天門阻斷劉天翁歸路。張堅隨即更換天庭官員,封白雀為“上卿侯”,徹底掌控天界權柄。 - 權力妥協與神職分配
劉天翁被剝奪天帝身份后,在人間制造災禍。張堅為平息混亂,封劉天翁為“泰山太守”,主管人間生死事務,將其納入新天庭體系
天津薊州區至今保留“玉帝故里”傳說,當地民俗活動中仍可見對張堅的崇拜。而泰山神(東岳大帝)的信仰,亦與劉天翁的結局形成呼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