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中國的城市,放在一個班級里,那深圳在許多方面,都稱得上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比經濟成績、比設施建設,比科技創新等等,深圳無不是收獲了滿滿的小紅花。
但要是談到一個點,深圳可能就顯得有些底氣不足,那就是“有故事”。
這里的“有故事”,準確來說是指一座城市在影視劇故事中出現的頻率。
對比同屬大灣區的香港和廣州,它們兩個一個憑港片聞名世界,一個以歷史和煙火扛起嶺南影視文化的傳播重任,相比之下的深圳似乎顯得像一個沒有故事的“同學”。
然而,深圳真的沒有故事嗎?
非也。如果你密切關注近些年的影視作品,會發現深圳正在快速趕上,在中國的影視史上留下越發耀眼的深圳故事。
不僅如此,爆紅的《哪吒2》故事背后,也藏著一股離不開的“深圳力量”。
在最近召開的“光影雙輝·星耀鵬城2025”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與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上,更是云集一眾深圳好故事和深圳技術大牛。
在文章的開始,讓我們先回味下過去的深圳故事與深圳力量。
01
大灣區故事的主角
中國故事的“隱藏主角”
深圳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奮斗者故事”。
就像無數經典勵志片的劇情一般,深圳從一個地圖上毫不起眼的小漁村,一路“打怪升級”,成長為世界聞名的國際大都市。深圳本身,便是勵志片“成長-成功”這一恒久主題的現實寫照。
城市面貌,是城市里的人的面貌集中展現。正因如此,在深圳,你很難找到一個“沒有故事”的人——從華強北的電子檔主到南山科技園的碼農,從大鵬漁村的民宿老板到前海創業的00后CEO,這座城市的每個毛孔都流淌著跌宕起伏的奮斗故事劇本。
他們,也正是深圳故事最堅固的核心,也是為深圳影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當《奇跡·笨小孩》以14億票房刷屏時,無數深圳人在影院里紅了眼眶——主角景浩在華強北維修手機、臺風天追車求訂單的片段,分明就是父輩的青春寫照。
影片中“笨小孩”的原型,正是那些用“笨蛋式努力”在深圳扎根的普通人:他們或許不懂資本運作,卻敢把全部積蓄押注翻新機市場;他們可能連PPT都不會做,卻能用一雙手拆解出87%合格率的手機零件。
《奇跡·笨小孩》劇照
沒有多少先例可參考,老一代的深圳奮斗者大都如鄧公所言的“摸著石頭過河”,靠著一腔熱血,踏過無數次失敗,才到達成功的彼端。
正如一位龍華市民觀影后感慨:“景浩的奮斗,就是我們這代人的縮影。”
這種真實感,讓深圳故事自帶共情基因。當深圳跨入“科技創新”的新紀元,也依然是新一代奮斗者的源動力。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這是一段激蕩的歲月
這是一個陽光普照充滿希望的春天
我們信心百倍
我們曾經一無所有
我們終將無所不有”
這是電視劇《青春之城》中,主角提及的一首詩,也是整個故事的靈魂。當科技創新成為當今時代的迫切需求,新一代深圳人如何迎難而上,追尋夢想?《青春之城》聚焦的,就是一群以實現高新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化為夢想的創業者們的故事。
所謂“青春之城”,當然就是現實中的深圳。劇中,創業者們在智能機器人實驗室的每一次技術突圍,都能讓科技園的“深漂”們會心一笑。畢竟劇中的角色,都是他們自己在熒幕上的投影。
奮斗故事不是深圳的專屬,它更像是以深圳為燈塔,照亮大灣區身懷類似故事的人們的身影。
2022年,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福田區委區政府等聯合出品的電視劇《灣區兒女》,也是一曲“格局更大”的奮斗者贊歌。
故事的主角麥斯鈺,是一位生于澳門的漁家女孩。“一條船、一家人、世世代代都在船上”是疍家規矩。
但彼時正值澳門行將回歸,深圳城市已經崛起以及大灣區逐漸融合之際,麥斯鈺想走出來,看看更大的世界。
麥斯鈺的身影,穿梭于澳門、深圳等大灣區城市間,在燈飾行業的階梯上一路向上,直至行業的世界領先地位。
一些追劇的深圳人,很快想到了前海的深港青年夢工廠。大灣區各處的追夢青年,都能在深圳找到心靈共鳴。
深圳,是一座由五湖四海的人構成的移民城市。因此,深圳也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創作者,講述五光十色的“深圳故事”。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深圳市委宣傳部攜手共創,由胡歌等知名藝術家參與的精品短劇集《奇跡》于近期正式啟動,同步面向全球征集深圳故事,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
曾執導《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等熱門劇集的沈嚴,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說到深圳,所有人印象中最能夠代表她的兩個字就是“奇跡”,“在深圳任何奇跡都會發生。我期待看到這些故事,這不僅是深圳故事,也是中國故事。”
《奇跡》將采用短篇集的結構,每集10分鐘,以一到兩集來作為一個獨立的篇章,闡述涵蓋創業、懷舊、青春、喜劇、懸疑、科幻、歌舞等各種類型的故事,為觀眾呈現精彩紛呈的影像畫卷
短劇拍攝成功后,將會在央視1套播出。對于心懷電視劇夢想的人,作品上央視,無疑能在職業履歷上留下光輝的一筆。正如《奇跡》短片想要傳達的理念:努力可以造就奇跡。
除了直接書寫故事,深圳也為更多、題材更廣的故事注入深圳力量。
最近十幾年來,影視工業化的概念廣為流傳。后期特效,便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
對于強調視覺沖擊力的大片來說,特效屬于重中之重。但要讓特效夠“真”、夠“震撼”,背后需要依托強大的特效產業。
而深圳的特效產業力量,就是托舉中國大片的一只強有力的大手,堪稱爆款大片后的“隱藏主角”。
拿最近刷新中國票房紀錄的《哪吒2》來說,深圳洛克特視效科技有限公司是《哪吒2》的主力視效制作團隊之一,深度參與了影片中多個高難度特效鏡頭的制作。
該公司負責了“裂空爪”巖漿特效等復雜鏡頭,涉及8層不同材質流體和上億能量粒子的分層堆積效果。
還有華強方特(深圳)電影有限公司、深圳澤森軟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瑞云科技等深圳企業,也都在不同方面給《哪吒2》提供了技術的支持。
可以說,《哪吒2》破紀錄票房的背后,有深圳的一份“原始股”。
《哪吒2》之外,《白蛇:緣起》《姜子牙》《熊出沒》《流浪地球2》等爆款作品的背后,也少不了深圳視效團隊的貢獻。
而且他們的野心不止于技術——還在于用代碼重構東方美學。例如在《深海》的“粒子水墨”場景中,黑屋文化將中國傳統水墨的暈染效果,轉化為3.6億粒子的動態模擬,讓水墨在銀幕上如活物般流淌。
從國漫崛起到科幻爆發,深圳視效軍團用一行行代碼改寫著中國電影的基因。這里沒有橫店的仿古建筑群,卻有全球一流的視效產業;沒有好萊塢的百年積淀,卻有用“深圳速度”迭代的技術革命。
除了傳統的影視行業,作為“科技大咖”的深圳,也在新媒體短片的領域,用技術和創意引領發展變革。
02
短劇
就看深圳“智”造
2024年,全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用戶超6.6億。
當新媒體短片成為當下時代影視創作的熱點,深圳也早早完成了布局,在新賽道上一路飛馳。
短劇、短片,短的是時長,而不是品質。
說起深圳短劇,肯定繞不過深圳衛健委。本以為公眾號上的各種趣味圖文,就已經是深圳衛健委的“整活”極限,沒想到到了短劇領域,“深小衛”還能再上一層樓。
有趣當攻堅的沖鋒隊,專業科普坐鎮大本營。這是深圳衛健委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
《我在霸總劇里當怨種醫生》、《我在霸總劇里當怨種護士》兩部爆款短劇,也不例外。
它們成功解構了市面上流行的“霸道總裁”故事。通過醫生、護士這樣原本跟“霸總”故事幾乎毫無聯系的角色的加入,跟“自信爆表”卻“醫療白癡”的“霸總們”產生搞笑沖突,帶來一出出爆笑喜劇。
不過,別看劇中“霸總們”一個比一個荒唐離譜,其實在現實中醫務人員確實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離譜”病人。
比如護士面對霸總“服務員”的稱呼時怒懟“這是上完大夜班又開會的班味”,既吐槽了職業偏見,又精準傳遞了醫護工作者的真實狀態。
除了治療疾病本身,幫助患者們養成正確的健康的觀念,同樣是醫務人員的重任。搞笑之余,深圳衛健委的短劇從來不忘夾帶健康知識的“私貨”,比如早防、早篩、早治,不要談癌色變。
《敦煌遺書》也是誕生于深圳的現象級爆款短片。片子播出不久后,“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的詞條就沖上了熱搜首位。
當早年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被擬人化,哀傷地道出“我想回家”的心聲,屏幕前的觀眾仿佛都能切實體會歷史留下的失落與悲痛。
深圳短劇短片,可以搞笑,亦能走心。
常言道,內容為王。那技術,便是托起內容的王座。
作為科技創新名城,深圳短劇的繁榮離不開一個大招——科技賦能。
在深圳,拍片可以享受“一條龍”般的體驗。
華強北的電子元件、騰訊的IP孵化能力、大疆的拍攝設備,共同構成了從創意到落地的完整鏈條。例如《逃出大英博物館》等爆款短劇,便依托深圳的硬件優勢實現了電影級畫面質感。
還有大家更熟悉的AIGC。
深圳的AIGC有多強?這么說吧,它可以把拍片從一個劇組的規模,縮減成只有AI的“獨角戲”。
去年的端午節,深圳光明實驗室AIGC短劇《嫦娥奔月》便登陸央視網、央視頻App,這部短劇從導演、劇本設計、配音到鏡頭和畫面設計,全程由AI完成,是人工智能在影視創作領域的一次里程碑式探索,展現了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
光明科學城的“創意未來”科幻短片大賽,更讓程序員與編劇聯手,用代碼寫出賽博朋克版的“深南大道故事”。
長短片兩手抓,臺前幕后兩開花,也許正因實力如此“全面”,也讓深圳成為一眾影視行業節日、大會的舉辦地。
就像是最近的2月19日至23日,“光影雙輝·星耀鵬城2025”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與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便在福田區、光明區同期舉行。
03
影視夢想與星光
在深圳閃耀
先說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
自2010年創辦以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每年在深圳舉辦一屆,每年吸引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五千部影視作品參與,是國內外業界一致認可的國際重要短片節,并成為國際短片聯盟成員單位之一。
如第八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評選委員會主席蔣雯麗所說:“電影是造夢的地方,而短片是夢想的開始。”
2010年,在首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上,《哪吒》的導演餃子,憑借動畫喜劇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網絡人氣獎”和“金鵬獎評委會主席褒獎”兩項大獎。這成為他創作生涯中邁出的重要第一步,給日后從短片到大電影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像餃子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
開幕式上,獲得本屆短片節年度動畫短片獎《神弦曲-時光鈴鐺》的制片人王景就表示:“餃子導演的《哪吒》成為全球動畫票房榜冠軍,我為他感到高興,為中國動畫電影感到自豪。餃子導演從動畫短片走向電影,我們也在經歷這個轉變,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動畫電影《神弦曲》。”
踏夢而來的甚至還包括國外的創作者。本屆短片節共有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448部短片、微短劇參與。
關于對短劇的扶持,深圳還準備再加大力度。
開幕式上,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主導下,由騰訊、榮耀、廣電集團等多家深圳龍頭企業發起的深圳微短劇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聯盟整合深圳優質微短劇資源,搭建行業政策與產業合作對接溝通的橋梁,實現聯盟內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的同時,還打通微短劇創作、生產、發行、出海全產業鏈,開展微短劇產業跨區域合作。
再來看下影視行業的“開年第一會”。
2月20日,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簡稱“深交會”)也在深圳盛大啟幕。
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以“精品引領,向新向質”為主題,匯聚全產業鏈核心力量,突出產業發展和交易的功能,促進資源精準對接;并全面匯集產業鏈精英和影視明星,集結各大平臺,聚焦長短劇融合發展。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大會中的“金樹林·綻放之夜”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年度盛典。
這場盛典將推選從編劇、導演、演員、制片、表演、美術、音樂、攝影等多個細分領域的臺前幕后優秀表演者和創作者,彰顯中國影視劇集行業的不凡力量。萬千星光匯聚鵬城,共同見證這場屬于影視劇粉們的高光盛宴。
你在去年追的《我的阿勒泰》《唐朝詭事錄》等精品劇,都參與到獎項的角逐中。
“短片節”和“深交會”將通過資源互 補、產業 協同和國際合作,為全國影視劇產業、網絡視聽行業注入多維度增長動力。
“一節一會”作為深圳構建的影視業雙子星平臺,將一方面用心涵養產業發展的“成長根系”,厚植生態沃土。
另一方面,它們還將激活原創內容生產的“精彩富礦”,打響“深圳出品”品牌,讓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深圳風貌成為影視作品的流量擔當。
落實到具體層面, 作為兩大盛會主辦地的福田區和光明區,已經完成了一系列影視產業布局,幫助深圳故事走出去,也歡迎來自各地的故事萌芽到深圳生長壯大。
福田區已形成“影視+科技”產業集群,擁有深港國際影視后期制作基地、中國(深圳)新媒體廣告產業園等平臺,吸引了華誼兄弟、騰訊視頻等頭部企業入駐。
光明區則以光明科學城為中心,突出科幻元素,舉辦光明科學城“創意未來”科幻短片大賽,并聚焦AI運用,推動“影視+科技”深度融合。光明區還將出臺影視產業扶持政策,規劃打造科技影視城,助力深圳影視產業發展。
從《奇跡·笨小孩》到《嫦娥奔月》,從華強北的電子檔口到光明的虛擬片場,深圳正在證明:最好的劇本不在好萊塢,而在2000萬普通人柴米油鹽的日常,和城市蓬勃的科技脈動里。
當景浩們的故事被光影定格,當科技園的代碼成為藝術創作的推手,這座城市的影視野心早已超越娛樂——它要用自己的方式,給出講好中國故事的深圳答案。
當你走在深圳街頭,或許該多留意下四周——那些霓虹燈下的身影里,或許正藏著下一個爆款影視作品的源代碼。
文丨深圳微時光
本文為廣告內容,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部分內容素材來源于網絡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