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敗柯潔的AlphaGo到火爆全球的ChatGPT再到引爆全球輿論場的DeepSeek,AI 大模型產品正以磅礴之力帶動行業發生深刻變革。在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受關注的民營企業家不僅有宇樹科技的王興興,還有DeepSeek的梁文鋒。從DeepSeek的全球走紅,到海外大模型巨頭的“免費”與“更新”,再到AI公務員、AI搶奪人類飯碗的思考,這些關于新興科技的討論正在輿論場中發酵。
知微數據分析師結合海內外數據,就正在發生的“變革”做出分析,完整版報告可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
01
AI大模型“免費潮”
>>>官宣免費的大模型們
隨著DeepSeek走紅全球,“開源”“免費”成為其“大殺器”。隨之而來的是,“AI巨頭們”的“免費潮”與“更新潮”。
境外方面,2月13日,OpenAI宣布免費版ChatGPT將在標準智能設置下無限制使用GPT-5進行對話;谷歌最新人工智能模型套件也于近期宣布正式向所有用戶開放使用;18日中午,馬斯克在X平臺直播發布旗下xAI公司研發的最新Grok 3。而正是這款被馬斯克稱為“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能”,2月20日已開放免費使用(直至服務器崩潰)。
周期內,Open AI相關聲量最高,Open AI的CEO Sam Altman2月12日在推文中提到,不再將“o3”作為獨立的AI模型發布,而是計劃整合o系列和GPT系列,同時提到將推出GPT-4.5以及計劃發布的GPT-5;xAI發布Grok 3后,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馬斯克更是在X平臺上發布多條推文介紹Grok3并為其征集使用反饋,推文互動量也相對較高。
此外,2月13日,百度發布消息稱,文心一言將于4月1日0時起全面免費。
>>>大模型產品免費,是賠本賺吆喝嗎?
綜合來看,大模型產品免費后的商業模式大概分為以下三點:
技術優勢推動免費模式。頭部廠商如DeepSeek、百度、阿里和OpenAI憑借技術優勢,以更低成本提供更高性能服務,使“免費”成為鞏固市場地位的利器。
免費潮將加劇行業洗牌。中小廠商因無法承擔技術迭代成本可能退出市場,而頭部企業通過用戶數據積累優化模型,形成“技術升級-用戶增長-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環,資源會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免費基礎服務將成為流量入口。通過技術輸出、企業級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實現商業閉環。這場競爭的本質,是爭奪下一代人機交互標準的制定權。
此外,據央視新聞報道,免費會吸引更多用戶和開發者,推動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另一方面,這也會引發新的競爭格局,促使其他企業跟進或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更多分析內容,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完整版報告。)
02
DeepSeek帶動的“AI升級”
>>>超200家企業接入DeepSeek,行業升級加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200家企業宣布接入DeepSeek,包括微軟、英偉達等世界級云計算巨頭。
而面對DeepSeek的走紅,OpenAI、xAI以及谷歌等大模型企業近期除了宣布免費外,還官宣將升級自身產品。如:2月13日,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通過一則推文透露了該公司的諸多重要動作。其宣布未來幾周將發布GPT-4.5,未來幾個月內將發布GPT-5;2月18日,xAI發布發布旗下xAI公司研發的Grok 3;2月20日,谷歌公司已經開發了一個人工智能(AI)實驗室助手co-scientist,目的是幫助科學家加速生物醫學研究等。
海外媒體與網友反饋如下:
OpenAI:外媒對OpenAI的關注不僅限于新產品本身,還包括其經營戰略的變化。 外國網友和AI研究者的反應中既有期待也有懷疑。
Grok 3:盡管Musk對Grok 3表達了高度的贊譽,早期的反響顯示 OpenAI可能仍然在某些方面保持領先。一些AI研究人員在Grok 3的初步測試中表現出復雜任務的解決能力,但未能在所有領域完全超越。
co-scientist:外媒普遍認為, 這個AI系統具備潛在的革命性,可能會極大地“增強”科研能力。外國網友對此的反饋也各有不同。在社交媒體和科學論壇上,很多用戶對其協作設計表示了積極的期待,一些人強調了這個工具的潛在應用價值,尤其是在生成創新研究假設方面。不過,也有一些評論對其實際效果保持謹慎態度,指出其仍在發展階段,尚需更多的實際應用驗證。
>>>跨行業合作及使用亂象
當前AI在政務、醫療、外交、軍隊選拔、教育、游戲、電商等多行業/場景中均有使用。
其中,據知微輿論場,#深圳上崗70名AI公務員# 、#DeepSeek給出的診斷和醫生基本一樣# 等相關話題引發討論。網友在肯定AI跨行業合作的能力的同時也對“AI是否會搶人類飯碗”展開了討論。媒體在該議題中的觀點為“AI的使用可以提高辦公效率,無法取代人類”。
值得一提的是,2月21日下午,中央網信辦官網發布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通知,將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突出AI技術管理和信息內容管理,強化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打擊借AI技術生成發布虛假信息、實施網絡水軍行為等問題,規范AI類應用網絡生態。
(更多分析內容,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完整版報告。)
如需完整版報告或其他行業報告,請掃碼添加“知小微”,也歡迎加入營銷、公關專屬社群進行交流。
知微輿論場
知微事見
知微危機案例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