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黃梁海,陽江市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陽江市師德先進個人,陽江市教育學會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陽江市江城區小學數學兼職教研員。曾獲第一屆全國小學數學微課評比一等獎,多篇論文、教學設計等獲獎或發表,主持或參與9項省、市、區級課題研究。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德馨、守正、求是、創新,靜心教書,潛心鉆研,耐心解惑,悉心育人。
辛勤耕耘講臺27載,讓每一朵花向陽綻放。走進教育的沃土,她以一片丹心培育芬芳的桃李,將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她用熱情點燃教育之火,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留在講臺的方寸之間,奏出敬業的贊歌。她便是全國模范教師、陽江市實驗小學數學教師——黃梁海。
打造趣味課堂分享數學樂趣
“我從小就想當老師!我喜歡學校的環境,也喜歡與孩子們相處。”每天早上7時許,黃梁海會提前來到學校,走進教室與早到的同學們聊聊家常和學業,再回到辦公室開始準備一天的教學工作。
1997年,19歲的黃梁海從陽江師范學校畢業,進入陽江市實驗小學,如愿成為一名數學教師。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熱愛的她,一直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作一種享受,并希望將這種樂趣分享出去。
黃梁海
然而,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數學看起來枯燥、煩瑣,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呢?在多年的探索中,黃梁海逐漸摸出了一條自己獨有的教學主張——“理趣數學,悅享成長”。
其中,“理”代表著理性思維和嚴謹的邏輯,“趣”強調趣味性和生動性。黃梁海說,“理趣數學”將理性思維與趣味元素相融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講授幾何圖形時,她引導學生設計制作建筑模型理解圖形性質;講到統計與概率時,她又讓學生模擬市場調研,分析數據并作出決策;她還在課堂中加入動畫、數學故事等元素,制作的微課在2017年6月舉行的第一屆全國小學數學微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把握學科本質進行教學”,是黃梁海的經驗之談。她說,在教學中,教師要透過表面的知識與技能,讓隱含其中的學科思想凸顯出來,教學才會有更高的立意。例如,在組織學生數學學習時,設計一些具有“含金量”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比較、猜想、驗證等過程性學習中發展數學思維,讓學習觸及數學本質。
黃梁海在指導學生 課堂上的黃梁海扎著馬尾,說話干脆利落,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堅定而有神,透著對教育事業滿滿的熱愛。
“數學能夠培養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的工作中,都可以憑借扎實的數學素養和嚴謹的思維方式,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黃梁海說,“教師的工作特別有意義,因為教育具有改變人生的力量。每當看到學生在我的幫助下取得進步和成功,我都感到非常滿足。”
有情懷有力量育人蘊含溫度
作為有著27年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黃梁海像一位擺渡者,迎來送往一撥又一撥學生。她始終堅持著“以學生為中心,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時代新人”的教育理念,把“關注差異、尊重個性”放在首位。
“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更加活躍,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突出,獲取知識途徑廣,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從面對“90后”學生到“00后”學生,再到“10后”學生,黃梁海總有自己的教育妙招。
黃梁海在課堂上 2018年至今,黃梁海還擔任起班主任這一角色。除了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相處細節也讓她歷歷在目。
有一天,黃梁海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學校,陪著孩子們早讀。這時,電話鈴突然響了,是小亮的媽媽來電話,說話的聲音中帶著哭腔:“小亮到了學校教學樓樓梯口,但是他不肯回教室。腿受傷之后,他的心理壓力很大,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掛了電話,黃梁海立刻往樓梯口方向走去,只見母子兩人剛哭完,眼睛還是紅紅的。小亮一條腿的膝蓋背部被尖墻角劃傷,休息兩天后返校,因為走路姿勢不好看怕被同學笑話,心里有負擔。黃梁海一邊跟小亮說:“老師和同學們都在等著你,有什么事情我們一起面對”,一邊扶著他走進教室。課間的時候,同學們爭著去幫助他,讓小亮感受到集體的愛與溫暖。
“尊重”和“理解”是黃梁海育人的兩個重要關鍵詞。她說,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以及想法,無論成績好壞,都要平等對待。在課余時間,她也經常主動和學生聊天,不局限于學習,他們也一起聊著最近發生的趣事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僅如此,黃梁海還盡可能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也要表揚他們。
黃梁海說,教師角色要根據時代的變化發生轉變:從“講授者”向“對話者”轉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從“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用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與學生共建課堂,一起學習成長。
在教學中,黃梁海注重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問、眼神交流、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在課堂上,黃梁海時刻留意學生的反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為了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她還努力擺脫模板式教學的困境,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一絲不茍論曲直,孜孜不倦畫方圓。“教育這個領域,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在萬物更新快速發展的時代,黃梁海一直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和研究,成為學者型、科研型的教師。
2001年,黃梁海通過自考取得了中山大學的大專學歷;2007年,她完成了廣東教育學院本科學業。閱讀專業書籍和文獻、聽公開課、請教前輩老教師、反復打磨教案、參與數學比賽……在完成日常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她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休息時間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學術水平。
2016年至今,黃梁海參加國家級教研活動2次、省級教研活動20余次。去年5月,在“南方教研大講堂”教研沙龍環節中,她和其他六位專家一起,為一線教師講授將數學故事與教學有機結合的經驗和做法,展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樣態,活動輻射全國教師近5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黃梁海還將教學經驗提煉總結,形成了系列科研成果——她先后主持或參與9項省、市、區級課題研究,論文、教學設計等多篇成果獲獎或發表。此外,她參與撰寫《小學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參與的策略研究》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參考》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兩本書目均已出版應用。作為陽江市教育學會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城區小學數學兼職教研員,黃梁海還多次踏上送課下鄉之路,通過籌備示范課、開展各類講座,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給更多師生。
不忘育人初心,守護桃李芬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將會打開認識世界的新大門,我特別希望自己能當好助力學生走上這條探索世界之路的引路人。”黃梁海說。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