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阿里巴巴美股市值接近拼多多的 2 倍。
作者|薛星星
編輯|蔣澆
封面|肖申克的救贖
人們甚至不愿意多問幾句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
昨日(2 月 20 日)阿里巴巴 2025 財年第三財季(2024 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9 位分析師中僅有一位提到了與電商相關的業務,剩下的問題幾乎全部與 AI 和云計算有關。
即便當季淘天集團各項數據均表現不錯,營收同比增長 5%,經調整 EBITA 在連續兩季度下降后重回增長,同比微增 2%。淘天線上 GMV 實現高單位數增長,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 9%,是上季度增速的 4 倍以上。
但這些都不是分析師們關注的重點。財報電話會上,幾乎所有的討論都圍繞 AI 展開。分析師們迫切地想要知道,阿里巴巴的管理層如何思考 AI 的未來、AI 將會怎樣深刻地影響這家公司、大模型競爭的終局將會如何等等。
關于 AI 的提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新上任的阿里電商事業群 CEO 蔣凡只發言了一次。僅僅是三個月前,人們提問的主角還是電商。
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對 AI 展現出積極進取心態。他在回答分析師們的提問前率先表示,阿里未來三年在云和 AI 的基礎設施投入將會超越過去 10 年總和。
吳泳銘未對外透露具體規模。去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資本支出同比大漲 80% 至 317.75 億元。阿里巴巴 2024 年資本支出總計 934.47 億元。
吳泳銘稱,未來三年,阿里將繼續圍繞 AI 戰略為核心,在 AI 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 AI 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 AI 轉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過去一個多月,阿里巴巴已經成為 DeepSeek 熱潮下的最大受益者。年初至今,這家公司的港股及美股股價上漲均超過 50%,股價觸及近三年新高。2023 年,拼多多市值曾短暫超過阿里。現在,阿里巴巴美股市值接近拼多多的 2 倍。
在云計算業務投入超過 15 年之后,外界才開始真正用看待亞馬遜與微軟的眼光來重新審視阿里巴巴。這家中國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電商公司,或許終于擺脫了“該死的零售商”身份。
財報發布當晚,阿里美股股價收漲 8.09%。今日港股收盤,阿里股價大漲 14.56%,日內成交額超 400 億港元,媒體稱“創歷史天量”。
阿里歷史上最大的資本支出周期
吳泳銘在兩年前將阿里巴巴的戰略重心定為“用戶為先,AI 驅動”。他當時表示,傳統互聯網模式嚴重同質化,已走向存量競爭,AI 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新動能。阿里必須自我變革,才能找到打開未來的鑰匙。
過去兩年,吳泳銘對外發言次數寥寥,但每次表態均要提及 AI。吳泳銘同時兼任了阿里智能云董事長及 CEO。去年 11 月,阿里將電商業務打包成電商事業群交由蔣凡管理,吳泳銘的工作重心或許更能放到 AI 上面。
阿里的兩位永久合伙人馬云及蔡崇信同樣如此。馬云去年時隔多年再度公開演講,主題仍然是 AI。蔡崇信在世界政府峰會上,聊的也是 AI。中國所有的電商公司中,阿里可能是將 AI 戰略拔得最高的那家。
現在,阿里巴巴持續多年在 AI 及云計算的高壓強投入,似乎終于有了回報。2024 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商業化收入重回 13% 的雙位數增長,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來,阿里云收入已經連續 9 個季度單位數增長,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態勢。
財報電話會上,吳泳銘用了極大篇幅篇幅來強調阿里巴巴對于 AI 的信心,稱這一次的 AI 機會將是幾十年一遇的行業變革。他可能也是國內互聯網大公司中少有的將 AGI 作為 AI 戰略首要目標的 CEO——過去,這樣的表態通常只出現在有著技術理想的創業者身上。
吳泳銘說,因為 AGI 可能會遠遠超過現在可見的任何一個應用場景。他將當下的 AI 應用場景諸如 AI 搜索、ChatBot 都稱作是“AI 能力提升中產生的一些機會”。AGI 的定義是能夠完成 80% 以上的人類能力。吳泳銘說,如果能夠實現 AGI,人工智能相關產業將是全球最大產業,有可能影響或替代現在全球 50% 的 GDP 構成。
但在當下,人們對阿里的追捧或許并不是來自吳泳銘的 AGI 理想。過去一個月,無論是蔡崇信對外官宣阿里與蘋果達成合作,還是 DeepSeek 帶動開源模式市場火爆、中國 AI 產業的價值重估,一系列利好消息最終都折射在阿里上揚的股價之中。
阿里云龐大的市場規模也終于被外界正視。這家電商公司是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云服務商,在過去一年 AI 應用逐漸加快落地之后,云廠商們有望成為 AI 時代的基礎設施。去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同樣實現高達 26% 的同比增速。
吳泳銘說,云和 AI 的深度結合將成為最重要的 AI 基礎設施。他判斷未來 90% 的 token 都會在云計算網絡上生成,并在云上輸出。雖然當前各家公司之間的大模型差距在縮小,開源模型和閉源模型的差距也越來越不明顯,但他認為這樣反而利好云計算公司,因為大部分模型最終都要托管到云計算網絡上。
“對于所謂的智能商品化,我認為最利好的可能就是云計算網絡。如果人工智能是未來最大的商品,類似于現在的電的話,那么云計算網絡就相當于現在的電網。”
基于此,他們將會不斷加大在云和 AI 上的投入,未來三年將會是阿里集團歷史上最大的資本支出周期,投入規模超過去十年總和。
分析師們可能沒有預料到阿里的投入規模如此巨大,不止一位分析師試圖追問管理層未來三年投資的具體規劃、是否會影響公司整體盈利乃至大模型如何變現等等。
吳泳銘沒有給出更多詳細回答。他聊了許多機會,比如阿里內部的釘釘、夸克乃至本地生活,市場想象空間都十分巨大。但這些都還是方向、機會或者判斷,當下似乎也很難給出準確的商業回報。
唯一能確定是,云廠商們至少不會太吃虧。就像吳泳銘說的那樣,無論未來模型能力是否提升,他們的云都是十分明確的商業模式。
去年第四季度,阿里云經調整 EBITA 為 31.3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3%。
電商重回增長,菜鳥成唯一下滑業務
即便市場開始重估阿里云的價值,但當前阿里巴巴的基本盤仍然是電商業務。上季度實現了雙位數增長的阿里云營收,也只占阿里集團總營收的一成左右。去年全年占比同樣僅為 11.56%。
當前為阿里營收貢獻最多的仍然是淘天集團,去年第四季度淘天集團營收 1360.91 億元,同比增長 5%,占集團總收入的 48.68%。
淘天集團本季度更亮眼的數據來自于客戶管理收入的高速增長,本季度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 9%,遠超去年其他季度。阿里巴巴解釋稱,該部收入主要由于線上 GMV 增長和 Take rate (電商貨幣化率)的同比提升驅動。
市場分析認為,阿里去年推出的全站推廣以及 9 月開始收取的 0.6%軟件服務費助力不少。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徐宏將這些舉措稱之為“開源”。蔣凡說,這些商業化上的動作為淘天帶來了商業化率的明顯提升。
當季,淘天集團經調整 EBITA 同比增長 2% 至 610.83 億元,增長主要來自于客戶管理服務費的增加,但部分被對用戶體驗的投入增加抵消。
蔣凡于去年成為阿里新成立的電商事業群 CEO,負責阿里核心電商業務,向吳泳銘匯報。電商事業群整合了阿里旗下幾乎所有電商業務,包括淘天、阿里國際以及 1688、閑魚等。晚點此前報道稱,今年阿里電商事業群優先級最高的戰略是“增長”,第一件大事是通過扶持優質品牌和商家來做增長。
在財報電話會上,阿里管理層對國內電商業務的總體基調是“健康地穩定市場份額”,強調優化營商環境。阿里此前一度陷入對拼多多低價策略的拙劣模仿之中,但此后轉變策略,放松僅退款、加大對商家扶持力度。體現在財報上,當季銷售及市場費用同比提升 26%,占收入比重提升至 15%。
“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還是很堅定,我們需要繼續在用戶體驗、新用戶、商家的營商環境等各個方面進行投入。總而言之,我相信目前我們處于投入期。”徐宏說。
阿里巴巴各板塊業務收入
阿里幾塊業務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阿里國際板塊,當季營收同比增長 32% 至 377.56 億元。AIDC 目前仍在投入階段,當季經調整 EBITA 虧損同比擴大 57%。阿里稱,虧損擴大主要是由于對 Trendyol 跨境業務和速賣通投入增加所致。
蔣凡稱,他們有信心在未來幾個季度實現整體跨境業務損益的明顯改善。“阿里國際業務未來的盈利路徑還是比較清晰的。”
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大文娛等板塊當季均實現營收增長,分別增長 12% 及 8%。菜鳥是所有板塊中唯一出現營收同比下降的,當季菜鳥營收同比下降 1%,經調整 EBITA 同比下降 76%。阿里稱,變動主要由于跨境物流履約解決方案以及國內物流業務利潤下降所致。
2024 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總收入同比增長 8% 至 2801.54 億元,高于市場預期的 2793.4 億元。阿里當季凈利潤為 464.34 億元,同比增長 333%。
但這部分利潤絕大部分來自于投資及利息收入、出售銀泰及高鑫零售影響以及螞蟻集團貢獻的投資收益等非經營性收益。
比如當季阿里從螞蟻集團獲得投資收益為 44.9 億元,去年同期僅為 0.8 億元。當季阿里巴巴的利息及投資收益也高達 111.46 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 35 億元。甚至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也讓阿里的其他凈收入同比增長 945% 至 45.88 億元。
當季,阿里經調整 EBITA 后為 548.53 億元,同比增長 4%。非公認會計準則下,阿里巴巴當季凈利潤為 510.66 億元,同比增長 6%。
阿里巴巴仍在縮減人員。截至去年 12 月 31 日,阿里員工總數為 19.43 萬人,一年減少 2.49 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