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權傾天下,為何斗不過17歲的崇禎皇帝?
說實話,不是斗不過,而是大意了。
首先,魏忠賢心里沒底,有些大意。
我問一下,太監在皇宮內能坐到的最高位置是什么?
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官職是:司禮監大太監。這個離萬歲雖然只差一千歲,但是,那一步,大太監完全做不到。
從古到今,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太監能當皇帝。說一千道一萬,就算太監當了皇帝,也沒法傳給后代,畢竟,太監沒后代啊!
所以,太監的終極權力是“控制”最高位置的人,而不是自己坐到最高位置上。
因此,我們將自己代入魏忠賢身上:來了一個17歲的小皇帝,怎么辦?
如果能夠控制他為傀儡,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這就是魏忠賢的第一心理,他對崇禎沒底,不知道這個孩子好不好控制,只好先觀察觀察了。
第二,崇禎非常聰明,是天生的演技派,麻痹了對手。
有些人生來就是演技派,不服不行。崇禎就是天賦滿滿的演技派。
崇禎剛進入皇宮,就知道要“裝”成傻白甜。
魏忠賢多次試探,先是自己辭職,崇禎拒絕。后來,客氏辭職,崇禎同意。再是魏忠賢的左右手王體乾辭職,崇禎拒絕。最后是閹黨干將辭職,崇禎有同意的,有拒絕的。
總之,魏忠賢一次次試探崇禎,崇禎表現出太大的破綻。
如此,魏忠賢的神經被麻痹了,崇禎則悄悄布下了自己的大網。
第三,崇禎看到時機成熟,快刀落下。
魏忠賢被麻痹,崇禎的布局漸漸完成。
于是,小崇禎快速落子,逼迫魏忠賢辭職。
就此,魏忠賢大勢已去,知道自己的結局會很差,在辭職回鄉途中上,聽說錦衣衛已經前來批捕他,就此上吊自殺。
說實話,九千歲大太監魏忠賢想搞掉小崇禎,并不難,錯在他抱有僥幸心理,以為可以控制這個年輕的崇禎,未曾想,這個小老虎是很智慧的,最后把魏忠賢完全放倒了,并徹底鏟除了閹黨一派。
閹黨集團不可不除,作惡實在太多了。
魏忠賢集團倒了的唯一壞處是:黨爭的平衡被打破,東林黨人一家獨大了。不過相比東林黨人,閹黨的破壞性更大。
所以,崇禎的大策略沒有錯。錯就錯在,后來對東林黨人的控制不是很得力,這對大明晚期的政治生態是有副作用的。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