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憑什么起訴?憑什么申請行為保全?有本事把拖欠的貨款先還給我們!”被告M公司負責人宋女士在電話里非常激動地說道。
這是一起發生在兩個企業間的名譽權糾紛案件,H公司以M公司侵犯其企業名譽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申請行為保全。
溝通過程中,我一直嘗試安撫宋女士的情緒,但她越講越激動,堅稱自己員工的行為是正當維權,不是H公司所謂的侵權。
是維權還是侵權,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我們這就是正常維權”
名譽權訴中行為保全較為罕見,法律規定和裁判指引也有待進一步明確。我意識到,此次行為保全的特殊性與緊迫性必須加以審慎考慮。
由于雙方矛盾沖突過于激烈,我決定先組織雙方就行為保全事宜進行聽證。
H公司提到,M公司今年曾用公司官方賬號發布詆毀視頻,對其商譽造成很大損害。
但M公司卻認為這些都是員工的正常維權行為。
一方認為是侵權,另一方卻認為是維權。為何M公司還堅持自己的“道理”?
背后另有隱情?
為了進一步弄清雙方矛盾的背后原因,我嘗試在審判系統內檢索雙方是否還有其他糾紛。果然,雙方還有一起貨款糾紛正在訴訟中。
通過調閱卷宗材料發現,M公司之所以有這些“維權”行為,是因為雙方就供貨合同的履行產生了爭議,M公司還沒有收到全部的貨款。
宋女士很著急:“我們只是個小企業啊,沒有這筆錢,我們拿什么去生產,拿什么去給員工發工資??!”
看來,雙方的貨款糾紛或許才是爭議起因。聽著M公司看似強硬、實則無奈的辯駁,我內心深感觸動。換位思考,保持“如我在訴”的態度,才能真正找到案件背后的爭議焦點。
幾乎每次溝通時,宋女士的情緒都比較激動。于是,我嘗試與M公司關聯案件的代理人苑律師進行溝通,希望代理律師能從側面對其進行引導,苑律師爽快地表示愿意配合法院的協調工作。
在進行多次釋法說理后,情緒有所緩和的宋女士也講出了難處:“我們員工的情緒確實有些過激了,但是拿不到工資,我們也實在難以安撫?!?/p>
考慮到M公司發布的視頻仍在互聯網上繼續傳播,我們在綜合考量行為保全的正當性、合法性、必要性、緊迫性等因素后,作出了要求M公司停止侵權行為的保全裁定。
裁定書送達后,我也一直在做宋女士的思想工作,最終,法院的溝通解釋起了作用,這份裁定書沒有走到法院強制執行這一步,M公司履行了相應義務。
“我們想要一句道歉”
行為保全的事情處理好了,但雙方的名譽權糾紛仍未得到全部化解。
通過行為保全,H公司的訴訟目的已經部分實現,雙方的矛盾也有了回轉的余地,所以我又嘗試與雙方進一步溝通和解意向。
在溝通具體方案時,我了解到,H公司的核心訴求是要消除M公司行為對自己商譽的影響。
“我們要的是對方真誠的道歉!”H公司一方擺明了態度。
漸漸地,M公司也松了口,表示同意賠禮道歉,但是希望能晚一點。
考慮到雙方的實質性爭議在于關聯的貨款合同糾紛,于是在我的建議下,雙方都同意將賠禮道歉的時間延長到關聯案件的裁判文書作出后十天內。
同時,為了避免關聯案件處理結果對M公司履行賠禮道歉義務的影響,我要求M公司提前擬定好賠禮道歉的內容,并經法院多次審核修改后,雙方都認可了這份即將公開的道歉申明。
最終,雙方在法院的組織下簽訂了調解協議,這場名譽權糾紛至此得到圓滿解決。
最讓我感觸很深的是,通過耐心釋法,宋女士一方表示,已經認識到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應當更為理性地作出商事行為,運用合法、正當的方式維護自身權利,從而有序地參與市場競爭。
法律規則是既定的,但現實生活是多變的,處理新類型案件時,既要保有對法律規則的探究,也要堅持實質性化解當事人糾紛。
多換位思考,多往前一步,聚焦矛盾癥結所在,避免“一案消多案生”,方能妥善化解涉企糾紛,才能更好地營造更為正氣的輿論環境、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更為高質的營商環境、更有溫度的司法環境。
主審法官
卞貴龍
浦東法院
自貿區法庭
法官
線索提供丨自貿區法庭
本文作者丨卞貴龍、楊泓藝
責任編輯丨曹赟嫻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