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需要買課學習才能應用自如?”
網上有很多賣課商販稱 DeepSeek 和以前很多其他大模型一樣,需要好好學習提示詞技巧才能自如使用,很多對 AI 感興趣的朋友紛紛付費購買。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并不正確。
不要購買這些課程。一方面,此類課程不少是用以前的提示詞技巧拼湊而成,根本沒有新意,也有很多免費渠道可以下載。另一方面 DeepSeek 這樣的先進大語言模型產品,普通用戶日常使用時已經不需要“古老 ” 的提示詞規則進行溝通,現在各大主流 AI 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聽得懂人話,說得出人話”成了 AI 的標配。
這個春節,DeepSeek 讓科技圈過年過得熱熱鬧鬧(學得勤勤墾懇),我們為技術的突破感到興奮,為國產大模型的崛起感到提氣振奮,為 AI 輔助工作帶來效率提升感到幸福……
但也有一部分人,為新技術和新工具帶來的時代轉折而感到危機和焦慮。
是的,焦慮也是人類的正常情緒,是我們數十萬年演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存基底。
但那么一小撮人,利用焦慮做鐮刀,而我們普通人不小心就迷迷糊糊上了當。
春節過后,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討論——賣 DeepSeek 課程的人已經趁著這波科技熱潮,賺到了第一桶金。
不用說淘寶閑魚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還是小紅書抖音等自媒體平臺,線上線下都涌現了大量的 DeepSeek 教程,價格幾塊錢到上千塊不等,多則銷售幾千上萬份,火爆一時。
千萬注意,下面這些例子只是讓你看看現在賣課的有多瘋狂
一個都不要買!
一個都不要買!!
一個都不要買!!!
圖片截自某平臺電商區
對此,很多媒體包括央視新聞都做了報道,特意提醒廣大老百姓——沒有必要花錢購買 DeepSeek 課程,可見這門生意實在有點坑人 。
圖片來自微博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我們也在此想跟大家聊聊——為什么不建議你花錢學 DeepSeek, 重點有以下幾點原因。
拼湊知識,制造焦慮
據很多購買過的網友吐槽爆料,大部分教程都是過往網上信息拼湊而成,都是公開知識,而且重復套路,新瓶裝舊酒。有的甚至是前兩年 Chatgpt 課程換了個名字。
其實網絡上免費的優質信息已經足夠普通人使用。比如,很多賣家售賣的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的一份資料,實際上是團隊免費發布的。
圖片來自該PPT
或者,我們稍微拍拍腦門子也能想清楚,哪會一夜之間冒出來這么多五花八門的課程,大過年的,專家學者們也得休息啊。
與其被人用信息差坑一筆,我們不如多關注幾個專業機構、團隊和專家的媒體賬號,如微信公眾號、知乎、微博號等,如果有重磅內容,方便我們獲得一手信源,免費又高效,何樂不為。
(伸手版甚至可以讓 DeepSeek 幫你給出名單,下圖中大家可以看到DeepSeek的推理過程)
圖片截自DeepSeek交互界面
這些課程販子不僅擅長拼湊教材,更深諳焦慮營銷之道。 近期鋪天蓋地的《DeepSeek 讓我 5 天收入 10 萬》《大學生用 DeepSeek 賺 12 萬》《不會 AI 的人將被淘汰》等標題,正是他們精心設計的心理炸彈。
在自媒體流水線的批量生產下,AI 課程與"月入 X 萬"的承諾被強行捆綁。然而現實遠非廣告描繪得那般輕松——有購買者投入時間金錢后直言課程"不靈驗"。實際上,當用戶嘗試用課程教授的"暴富指令"提問時,AI 給出的往往是"建議建立財務習慣"這類腳踏實地的答復,殘酷揭穿捷徑謊言。
其實,你若直接去問 AI,輸入“告訴我怎么快速暴富”后,AI 回復:“建議先建立財務記賬習慣...…”。
這提醒我們:AI 是生產工具,不是許愿池。
就像你不能指望微波爐自動做出佛跳墻,也別幻想輸入"我要成功"就能獲得人生秘籍。
自然語言:
人類與 AI 的"接頭暗號"
過去,提示詞的好壞會直接決定AI給出的結果,那時候可能還有必要在研究提示詞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但是,新技術迭代周期的 AI 產品使用門檻極大降低。目前大部分對話類 AI 應用,都只需要我們用自然語言跟 AI 溝通即可。
在央視新聞的采訪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互動媒體標準推進委員會副主席、互聯網與信息科技專家包冉跟觀眾們也蓋章鑒定:
普通用戶不需要去購買所謂的教程,因為技術迭代后類似 DeepSeek 這樣的先進大語言模型產品,普通用戶日常使用時已經不需要“古老”的提示詞規則進行溝通,現在各大主流 AI 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聽得懂人話,說得出人話”成了 AI 的標配。
你就把它想象成你的老師,或者同學,有問題可以多輪次溝通。
幾乎不需要工程思維,也不需要會寫代碼,或者學過計算機技術。
所謂“智能”,就是體現在這里。
就像你使用搜索引擎,甚至比搜索引擎還要簡單——因為它不會給你列出成百上千條答案,你還要一一查看,做出選擇,更不會給你推薦廣告(目前)。
還記得我們 20 年前學電腦要去"微機培訓班"嗎,甚至打字還要去報班學習嗎?現在想想,簡直天方夜譚。
如今 AI 時代的"五筆打字寶典"們,不過是給公開信息套了個精美 PPT 外殼。
DeepSeek 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用自然語言對話拆掉了最后的技術高墻。現在連超過 60 歲的我媽都能指揮 AI 寫廣場舞隊形方案(“要鳳凰傳奇的曲子,16 個人,隊形要有‘壽’字”),某些課程卻還在教“如何正確輸入問號”——這就好比賣游泳課的人站在兒童泳池邊上收費教學憋氣——多此一舉。
讓我們做個實驗:在對話框輸入“幫我寫首詩”,AI 可能給出平庸的“春風拂面百花香”;但如果改成“給八歲孩子寫首藏頭詩,每句首字連起來是“春節快樂”,要包含熊貓元素”,瞬間就能獲得充滿童趣的佳作。看,這就是 DeepSeek 最神奇之處——它不需要你懂編程術語,只要會“說人話”就能激發潛能。
最好的老師就是 DeepSeek 自己
我看過幾份網上這些所謂的熱門教程,其實大部分內容,你都可以通過詢問 DeepSeek,獲得解答,甚至更簡潔清晰明了——畢竟現在 DeepSeek 還沒學會畫一堆抽象的 PPT 框架,把簡單問題復雜化這種高級“匯報技能”。
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提示詞技巧就是——量化你的需求,并且提供背景信息。
比如,如果你問“幫我推薦一家餐館”, 效果肯定不如,“明天是我和大學同學聚會的日子,我們有 20 人想一起吃頓飯敘敘舊,幫我推薦一家在北京四環以內,人均 200 元以內,有 10 人以上包廂的餐廳。”
而且,DeepSeek 還有個加分體驗——展示了思維鏈推導過程,像數學老師寫板書般展示思考路徑。
你可以看到它一步步拆解問題的步驟,哪個環節思考了哪些關鍵元素。
閱讀后,如果發現哪些和你的預期產生了偏差,那么你及時告訴它,糾正就可以。
你看,實際上,這就是一種 debug(編程時找到代碼漏洞)過程外顯化的形式,而且人人可讀,可理解。
這種"思維鏈外顯"設計,簡直是把米其林大廚的做菜步驟直播給你看。
有個程序員朋友分享了他的學習心得:讓 DeepSeek 解釋代碼時要求"假設我是小學生",結果 AI 用"變量就像存錢罐"的比喻讓他豁然開朗。這種實時反饋、動態調整的學習模式,比任何錄播課程都高效十倍。
與其在魚目混珠的付費課程里沙里淘金,甚至不如直接請教 DeepSeek——這不是《五分鐘速成 DeepSeek》是什么呢?
圖片截自DeepSeek交互界面
我們總幻想存在某種"神秘開關",卻不愿相信最好的老師就藏在對話框里。
而且,DeepSeek 的官網上,也給出了提示詞的實例庫,你可以模仿幾個案例后,嘗試總結規律,相信很快就能摸到門道。
(DeepSeek官方提示庫,鏈接 https://api-docs.deepseek.com/zh-cn/prompt-library/ )
結語:讓AI回歸工具本質
回看技術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9 世紀蒸汽機催生"鍋爐操作證培訓班",90 年代電腦普及帶來"五筆輸入法速成班",如今AI時代又見"提示詞工程師認證"。這些課程就像超市里的"水果托盤"——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可能還沒包裝塑料厚。
但這次或許不同。DeepSeek 們正以周為單位進化,把學習成本壓縮到對話框的方寸之間。當我們發現 70 歲老人能用 AI 創作山水詩,小學生可以指揮它設計科學實驗,就該明白:阻止我們駕馭 AI 的,從來不是缺少課程,而是尚未破除的"技術敬畏感"。
所以,請清空購物車里那些"AI 秘籍",現在就對 DeepSeek 說出你的第一個問題吧!要知道,最強大的學習系統早已就位——它不在付費課程里,而在你每一次按下回車鍵的勇氣中。
當某課程宣稱"用 DeepSeek 三天漲粉 5 萬"時,他們沒告訴你的是:他在通過兜售焦慮和課程漲粉 5 萬;當賣家鼓吹"AI 量化交易暴富"時,刻意回避了市場風險與模型局限。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比學習 AI 更重要的是保持清醒:DeepSeek 確實是生產力加速器,但它不能替代人類的判斷力。與其被焦慮裹挾著購買"速成秘籍",不如把 AI 當成 24 小時在線的學習伙伴——畢竟,連親戚家七十歲的爺爺都能通過自然對話掌握 DeepSeek,你又何必花錢買那份本不存在的"認知差"呢?
下次再看到"三天用AI逆襲"的廣告時,不妨打開 DeepSeek 輸入:"請用《孤勇者》的旋律,創作一首揭露無良 AI 課程騙局的歌曲"。相信我,AI 生成的答案,會比任何付費課程都精彩。
照“謠”鏡
隨著各類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應用的出現,總有人通過制造“技術恐慌”和“暴富承諾”將工具神化為成功捷徑,并營造“不學 AI 就被淘汰”的緊張氣氛,利用信息差賣課牟利。而這些所謂的課程,會拼湊過時資料,盜用免費報告甚至抄襲官方指南,完全不值得購買。
對此我們只需記住 2 條原則即可避免上當,一是各種面向大眾的 AI 產品只會越發展門檻越低,學習復雜的提示詞技巧越來越沒必要。二是,很多 AI 產品,自己就可以非常好地解答使用者的疑問并給予引導,完全無需額外購買所謂的教程。
策劃制作
作者丨木木 北京師范大學數學專業 資深產品經理 人工智能創業者
審核丨于乃功 北京工業大學機器人工程專業負責人,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林林
本文經授權轉自“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公眾號
編輯:吳裕慧
一審:施新杭
二審:盧立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