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樣的花園里啊,挖呀挖呀挖,種什么樣的種子,開什么樣的花。”
還記得“挖呀挖”黃老師嗎?因為一首魔性洗腦兒歌再加上顏值出眾,讓這位教育機構的音樂老師迅速走紅網絡。
然而,人紅是非多。“挖呀挖”黃老師走紅后,也因為關注度和商業化的問題受到了不少爭議。
沉寂了一段時候后,黃老師又上了熱搜。這次不是因為她的魔性兒歌,而是她高調曬娃的舉動。
01
黃老師化身早教王者,被質疑作秀!
“當我們還在專注于心中的成見時,別人早已越過世俗的眼光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p>
這是最近一段網友對于“挖呀挖”黃老師的評價。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黃老師不唱兒歌改早教曬娃了。
在最近“挖呀挖”黃老師發布的一條視頻中,她抱著自己的寶寶,對著鏡子唱起了英文兒歌,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在視頻配文黃老師寫道:“如何把兒歌跟音樂結合做英語啟蒙”。
該視頻一經發布,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目前點贊數已經突破7萬,評論數超過2000條。
有網友表示:“感覺跟小小的花園一個調,用來哄小孩玩兒,很魔性?!?/strong>
還有網友對此表示了質疑:“孩子現在也拿來賺錢了嘛?”
甚至有人表示:
不是說她當網紅有什么不對,這個視頻里她明顯注意力一直只在意自己。連小孩疲憊,看向她尋求互動她都沒發現。直到最后結束她伸手了小孩才開心一下。這樣的“早教”除了能顯得自己美美的,還有什么意義?
網友的質疑其實并不難理解。視頻中,“挖呀挖”黃老師的寶寶看起來年齡很小,很可能還不怎么會講話。對0-3歲的寶寶展開英語啟蒙教育,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而且這么重的表演成分,確實讓人感覺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
其實,這已經不是“挖呀挖”黃老師第一次出現爭議了。要理解黃老師曬娃引發的爭議,我們得先回顧一下她的走紅經歷。
2023年初,黃老師憑借一首改編自網絡兒歌的《挖呀挖呀挖》迅速走紅。
視頻中,她以甜美的形象和互動式教學風格吸引了大批觀眾,當時就創下了一周漲粉400萬,直播間觀看量突破10萬的驚人數據。
然而,人怕出名豬怕壯,走紅后的黃老師,很快便被卷進爭議的漩渦。
首先是她的商業化轉型,有了流量的黃老師很快便開啟了直播帶貨。
數據顯示,自2023年9月開啟直播帶貨后,黃老師在30天內帶貨銷售額便達到了100萬至250萬左右,她的粉絲量也爆漲至800萬。
網友們紛紛質疑她背離了教育初心,從此淪為了“流量收割機”。
《挖呀挖》這首兒歌的版權歸屬也出現了爭議,有網友指出這首兒歌的原創作者是“桃子老師”,黃老師在視頻中并未表明作者和出處。
面對質疑,黃老師表示自己并不想賺錢,只想當好一名老師。之后她便關閉了直播打賞功能,并表示不會簽約任何公司或參加商業活動,只想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
目前黃老師的帶貨櫥窗里只剩下一款商品,確實像自己說得那樣,基本不帶貨了。
還有一個較大的爭議發生在去年底,當時“挖呀挖”黃老師發布了一段個人生日轉場視頻。
視頻中她開著一輛黑色的汽車緩緩地停在了樹林里,搖下車窗接過一塊純白色的生日蛋糕。
眼尖的網友發現,從車標來看,黃老師開的車是邁巴赫。不少網友發出感慨:“一個老師都能開邁巴赫,當網紅搞直播帶貨實在太賺錢了?!?/strong>
然而這件事很快發生了反轉,懂車的網友表示,這車從內飾來看根本不是邁巴赫,不過是改裝的奔馳威霆,改裝替換成了邁巴赫的前臉。
奔馳威霆的售價大概在30-40萬之間,對于家境還不錯又是網紅的黃老師來說,開這樣的車并不意外。
正如文章開頭那位網友的評論,不管是直播帶貨,還是開所謂的“邁巴赫”,其實都不應成為黃老師被質疑的理由。
黃老師的走紅,實屬一場意外,而她當網紅,利用流量賺錢也并不丟人。
只要堅守底線,不搞虛假宣傳、不發表極端言論、不通過低俗造謠等方式博眼球,也算是在賺認知以內的錢,網友們真沒必要說三道四。
然而黃老師的這次曬娃視頻,確實有我們值得討論以及網紅自我反思的必要。
這件事不僅引發了關于早教方式的討論,也讓大家再次關注到網紅圈利用“萌娃”作為流量密碼的現象。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將孩子推到鏡頭前,試圖通過孩子的可愛形象吸引流量,萌娃經濟也就此而生。
然而,這種行為的背后,究竟是對孩子的關愛,還是對流量的盲目追逐?
萌娃成為網紅流量密碼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得與失、對與錯?
02
別讓孩子成了流量密碼!
自從爭議開始越來越多,甚至被造黃謠后,“挖呀挖”黃老師也在尋求轉型。
2024年,她官宣生子后,內容的重心轉向母嬰方向,開始發布結合兒歌的英語啟蒙視頻。
由于本來就有知名度和熱度,再加上這種內容方式的確對新手媽媽有足夠的吸引力,很快黃老師又漲了一波粉,甚至還被網友稱為“早教王者”。
說白了,黃老師的早期走紅,魔性洗腦兒歌只不過是一個引子,本質上她還是靠顏值吃到了男性流量的紅利,這也是她不斷受到質疑的根本。
內容轉向早教,黃老師也算是成功回應了此前對其內容空洞的批評,同時弱化了過度商業化這一標簽。
可網紅畢竟是公眾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隨著去年接二連三有網紅塌房翻車,大眾對于這一職業的評判標準也越來越高。
所以,流量就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花開富貴,言行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反噬。
因此黃老師曬娃引發的爭議,其實就是萌娃作為流量密碼這一現象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黃老師被質疑的前幾天,就有一位2000萬粉絲的小網紅出事了,一時之間網絡上充滿了家長擺拍博眼球的質疑。
“瑤一瑤小肉包”是一位只有4歲的20后小網紅,在她幾個月的時候,她的父母便開始通過抖音記錄她的生活。
由于“瑤一瑤”實在太可愛,很快她的視頻便開始在網上大量傳播。2024年1月開始,由她的萌照制作的各種表情包更是火出圈,網友們紛紛被她的古靈精怪所傾倒。
2月11日,這位4歲的小女孩因為一段被絆倒的視頻成了全網關注的對象。
視頻中,在鄉間玩耍的小瑤瑤被一個小男孩絆倒,瞬間哭成了小淚人。
然而網友卻發現,小瑤瑤的媽媽不僅沒有第一時間去扶她,反而邊拍邊笑。大家都覺得當媽的不負責任,分明是在消費孩子的流量。
事實上,瑤瑤的父母確實通過孩子賺得盆滿缽滿。相關數據顯示,“瑤一瑤小肉包”賬號近兩年來接了大量廣告,涉及飛鶴、麥當勞、理想汽車等多個品牌。
而據第三方平臺顯示,“瑤一瑤小肉包”賬號的廣告報價高達40萬至55萬一條,年收入可能超過1650萬元。
這種高強度的商業化運作,很難不讓網友懷疑,父母早已將孩子當成了賺錢的工具。
“挖呀挖”黃老師早教曬娃、“瑤一瑤小肉包”被絆倒,為什么這兩件事都引起了較大的爭議,這背后其實反映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萌娃的可愛形象確實能夠迅速吸引流量。孩子的天真無邪、古靈精怪,往往能夠喚起觀眾的共鳴。
尤其是那些身處城市喧囂中的成年人,看到萌娃的視頻,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這種情感共鳴,使得萌娃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迅速走紅。
然而問題在于,萌娃的流量密碼背后,往往隱藏著家長的功利之心。
家長為了追求流量,不惜讓孩子頻繁出鏡,甚至不惜編造劇本擺拍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這種行為不僅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還可能讓孩子過早地接觸到成人世界的復雜與功利。
在“瑤一瑤小肉包”過往發布的一條視頻里,小瑤瑤天真地問媽媽:“你喜歡我摔倒嗎?”
如果不是頻繁摔倒,且媽媽因此而產生開心的表現,相信這么小的孩子不會有如此令人無奈的反應。
萌娃成為流量密碼的背后,還反映了社會對教育的焦慮。
一些家長希望通過早教、英語啟蒙等方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然而,這種焦慮往往被一些網紅和營銷號利用,通過展示所謂的早教方式,吸引家長的關注,進而實現商業化變現。
黃老師的曬娃視頻,正是這種焦慮的體現。
她通過兒歌與音樂結合進行英語啟蒙來引流沒有錯。可問題在于,這種早教方式是否真的適合0-3歲的寶寶?是否會對孩子的母語表達產生負面影響?
萌娃成為流量密碼的背后,還暴露了平臺的算法機制上的急功近利。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平臺的算法往往傾向于推薦那些能夠迅速吸引用戶注意力的內容,而萌娃的可愛形象無疑符合這一要求。
然而,這種算法機制無疑是在為某些家長的過度行為開閘防水,是時候要堵一下了。
黃老師也好,小瑤瑤的父母也罷,讓孩子出鏡是她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
但還是希望能夠把握好一個度字,在考慮如何流量變現前,先要明白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