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最高檢發布8件“檢察機關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
江陰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申某某等人詐騙案入選。
申某某等人詐騙案
【關鍵詞】
詐騙 推銷藥品 追贓挽損 綜合治理 檢護民生
【基本案情】
2019年7月以來,申某某、謝某某等人成立A文化公司,申某某全面負責公司管理,謝某某負責公司人事、制度管理,并聘請于某某擔任經理,負責對接藥商進藥、廣告公司投放廣告等。公司內部組建培訓部、數據部、熱線部、回訪部、財務部等,分別由郝某某等人擔任部門負責人。培訓部負責招聘員工的培訓,數據部負責接聽來電并將被害人信息分配至熱線部、回訪部,熱線部、回訪部下設組長、業務員,組長負責上傳下達、管理組內業務員,業務員根據培訓話術實施詐騙。上述人員各司其職,低價采購降糖產品、穴位壓力刺激貼、三七粉等后,通過在電視臺投放事先錄制的廣告,偽裝成糖尿病康復專家在線直播接聽患者電話解答、推銷降糖產品的形式,吸引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撥打電話咨詢。待中老年人撥打電話后,業務員冒充糖尿病康復中心指導老師、專家,通過夸大被害人病情誘使其對自身病情產生錯誤認識,先以廣告中的產品可高概率治愈糖尿病為幌子,誘騙被害人高價購買其降糖產品,再進一步通過夸大產品功效等話術層層誘導,誘使被害人購買其自行包裝生產的其他高價保健品。在被害人購買后通過快遞寄送并代收款的形式收取詐騙資金。經核實,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期間,申某某等400余人參與上述犯罪活動,將低價購買的藥品、保健品充當治愈糖尿病的“神藥”進行銷售,騙得全國各地中老年被害人共計人民幣2億余元。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受理和審查情況。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江蘇省江陰市公安局以申某某、謝某某等人涉嫌詐騙罪陸續移送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江陰市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申某某等人將不具有治療功能的低價藥品、保健品夸張為可以治愈疾病的“神藥”,被害人購買藥品所希望達到的治愈糖尿病的目的無法實現,其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在案的財務賬冊、公司后臺銷售管理系統數據等相互印證,可以據此認定全案詐騙數額2億余元,及各犯罪嫌疑人的詐騙數額和違法所得。
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江陰市人民檢察院陸續以申某某等203人涉嫌詐騙罪向江陰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提出對主犯申某某、謝某某等人從重處罰的量刑建議。對于自愿退出違法所得的被告人,提出可以從輕的量刑建議。對于詐騙團伙中的中層及下層工作人員,綜合考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主觀惡性、涉案金額、認罪認罰、主動退贓退賠等情況,對胡某某等62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同時啟動行刑反向銜接程序提出檢察意見,建議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
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江陰市人民法院先后以詐騙罪判處申某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一百萬元;判處謝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七十萬元;以詐騙罪判處郝某某、于某某等人有期徒刑八年九個月至九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五十萬元至八千元不等。現判決均已生效。
追贓挽損。江陰市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該案,將追贓挽損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建議公安機關全面查清資金流向,并通過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等,最大程度挽回被害人損失。江陰市公安局第一時間凍結申某某、謝某某資金8000余萬元,查封汽車3輛。在辦理該系列案件期間,江陰市檢察院又會同江陰市公安局、江陰市人民法院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督促犯罪嫌疑人主動退出違法所得合計3000余萬元。
參與協同治理。江陰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該系列案件中發現,老年人容易輕信電視廣告中的“專家說法”,被詐騙分子誘騙錢財,遂會同江陰市公安局、江陰市人民法院以短視頻、社區普法等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幫助老年人提升甄別能力,保護自身財產。針對申某某等人為實施詐騙犯罪而委托他人制作廣告短片,引導公安機關以涉嫌虛假廣告罪對廣告制作單位進行立案查處,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針對申某某等人利用貨到付款的形式收取違法犯罪所得,向江陰市郵政管理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從完善監管機制、強化教育培訓、加大監管力度等方面,強化寄遞安全責任。江陰市郵政管理局在接到檢察建議后開展專項檢查、專題培訓,進一步規范落實寄遞安全責任。
【典型意義】
(一)依法嚴懲冒用身份、虛構事實銷售藥品、保健品的詐騙行為。藥品、保健品承載著人民群眾治病康復的希望。犯罪分子利用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通過電視、網絡直播等方式冒充醫務人員身份,通過固定銷售話術,謊稱不具有治愈功能的低價藥品、保健品為可以治愈疾病的“神藥”,誘騙人民群眾以高價購買,人民群眾在損失錢財的同時,還可能延誤疾病治療,該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此類詐騙行為具有一定迷惑性,且往往涉及地域廣、被害人眾多,對此檢察機關堅持“零容忍”態度,準確界分虛假宣傳與刑事詐騙的界限,對詐騙犯罪依法嚴厲懲處。
(二)將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強化追贓挽損相結合,多措并舉為人民群眾挽回損失。對于涉案人員眾多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檢察機關堅持全流程追贓挽損,將貫徹寬嚴相濟政策與追贓挽損工作相結合,通過提前介入開展案件會商,積極引導公安機關追贓,依法及時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產;通過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鼓勵涉案人員主動退贓退賠,最大限度為被害人追回經濟損失。
(三)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主動融入社會治理格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涉及被害人多,危害性廣,發案因素往往比較復雜。檢察機關注重加強案件情況分析研判,根據被害人的情況,圍繞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促進提高人民群眾防范犯罪的意識。對于發現的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應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推動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來源:江陰檢察
【第241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