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作物被偷”“趕著豬去上課”“面朝黃土背朝天”……關于農林類大學熱搜榜上新奇有趣的話題,雖然確是農林類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大眾對農林類大學的一些刻板印象。
事實上,農林類專業的發展已超出了這些傳統認知,農學現狀已是“左手基因編輯,右手AI模型,頭頂衛星地圖,腳踩無人農機”;而且農林類大學也不僅僅局限于農林專業,很多院校都在向著多學科共同發展的綜合大學轉型,比如,湖南農業大學。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擔任名譽校長的百年強校,湖南農業大學在始終秉持強農興農傳統的同時,現已發展為多學科協調協同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科涵蓋農、工、文、醫等10大門類。
先從官方背書來看,該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并持有8個湖南省“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學科,其中不乏非農學領域的生物學、公共管理學等。再看最新的ESI排名數據(衡量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標準),湘農微生物學首次躋身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加上此次新增,該校現共有8個學科位居ESI前1%,這些學科中還包括了工程學、材料科學等令人矚目的非傳統強項領域。
總結起來就是,湖南農業大學保持其農學學科絕對王牌實力的同時,非農學學科實力也毫不遜色。
站在同學們的視角來說,大學最為關鍵的自然是在這段求學旅程中能夠獲得怎樣的成長與發展。而湖南農業大學不僅學科實力卓越,該校教學方面的成果也同樣令人矚目。據官網信息顯示,該校已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達16項。以這一獎項堪比科技界的三大獎的含金量而言,這正是該校教學實力和教學質量的最好證明。
此外,湖南農業大學還獲得了省級教學成果獎135項,并擁有16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等多項榮譽。可以說,這些獎項背后所體現的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優質的教育環境。
從湖南農業大學學生競賽所斬獲的榮譽上,如“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獎項30余項、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國家級獎項30余項、創新實踐系列賽事省級以上競賽獎勵200多項等,我們就能看出該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通過參與各類競賽,該校學生們得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并為學生們未來的就業和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湖南農業大學雖是農業類院校,但其“角色”發展卻遠不是一個“農”字可以概括的。摒棄刻板印象,全面了解該校各個方面的實力,湘農絕對值得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