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不僅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屬于全世界。東方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立群教授從青年到白頭的心血之作:“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作品。此次出版,不僅在裝幀設計上別出心裁首次推出精裝版,而且在內容上在首次出版后時隔17年后全新修訂,其中《西楚霸王項羽》將項羽重新定位為亂世英雄,全部內容作了重大修訂。
王立群教授研讀《史記》近60年,《百家講壇》主講人中,他是唯一教過小學、中學、大學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師。他還是教過中小學除體育課外所有課程包括音樂課的教師。他曾41年如一日默默無聞躬耕于教育,卻在61歲已過耳順之年一夜成名。他多年來一直從事文學領域的研究,在講座中舌燦蓮花金句頻出,民間自發追捧他為“最學術的”主講人。
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
是經歷,是現實
《史記》位居二十四史之先,榮列“前四史”之首,不單因為它記錄的歷史時段最早,更因為它的偉大成就。最重要的是,它是司馬遷“一個人”寫成的歷史,它陪伴著司馬遷,度過了那些令人屈辱的漫漫長夜。《史記》里寫了將近3000個人物,這些人物有先失敗后成功的、有大器晚成的、有忍辱負重的、有先成功后失敗的……他們都走過了不平凡的一生。
王立群教授與《史記》結緣很早,《史記》是他在疲憊的體力勞動之后慰藉內心唯一的精神支柱。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教授中國古代文學。隨后的 24年,他由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步步變換著角色,《史記》始終是他最喜愛的典籍之一。
2006年,王立群教授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向廣大電視觀眾分享個人的讀史心得。王立群教授反復推敲寫作的“讀《史記》系列”講述了項羽、劉邦、秦始皇、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一生的功與過,涵蓋了《史記》52萬字三千年歷史的主要內容,形成了通過人物講歷史、通過歷史講人生、通過人生講精神,通俗易懂、準確風趣的講讀特色,讓經典從高閣走向大眾。
王立群教授稱:“回首讀《史記》、講《史記》的日子,我深深體會到:歷史雖然是過去,但歷史從未過去;歷史就是現實,現實讓人讀懂歷史。”
比如在《西楚霸王項羽》中王立群教授寫到,“一個人要想在有限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有時代的大平臺和個人的小平臺。沒有時代的大平臺,就不能借助于歷史潮流的力量,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沒有個人的小平臺,時代的大平臺就不屬于自己” 。
面對選擇,王立群教授在《千古一帝秦始皇》中點評丞相李斯時說:“選擇應該選擇的是勇敢,選擇不該選擇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懦夫,放棄該放棄的是睿智。”
關于人性的弱點,在《布衣天子:漢高祖劉邦》中寫到:“人的一生中真正關心你的人非常少,只看結果,不問原因的人太多太多;因此,不要指望會有人仔細認真地關心你,即使是非常欣賞你的人,他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忽視你。在這一點上要學會理解,不要抱怨。”
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作品,不僅在連接歷史和現實上金句頻出,而且,他對于厘清很多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也給出了他獨到的解讀和思考。比如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誰?劉邦和項羽誰更值得尊重?呂后與戚夫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至今在新媒體各個平臺上,對《史記》最精彩和最具說服力的解讀都出自王立群教授。
在溫文爾雅的形象下,王立群教授對歷史人物的大膽解讀,更讓他成功破圈。比如對鴻門宴的一句精辟解讀讓讀者印象深刻:鴻門宴其實是五個明白人陪著一個糊涂人的盛宴!比如過去人們多認為司馬相如是情圣,而王立群教授提出疑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到底是愛情還是騙局?司馬相如其實不是情圣,他愛上卓文君另有目的:王子公主式的愛情從這一刻開始崩坍。司馬相如好像童話里的青蛙王子,巫婆的魔杖隨意一點,風度翩翩的王子突然變成枯井旁一只孤獨猥瑣的大青蛙。王立群教授接受采訪時說:“我不是故意要發表大膽解讀,我是細讀文本罷了。細讀了,就看明白了。”
首次推出精裝典藏版
全面升級,全新修訂
東方出版社此次推出精裝版,邀請到著名設計師潘振宇,在裝幀形式上大膽創新,不拘泥于普通的歷史讀物一般的設計。從傳承有序的中國古籍里尋找設計元素,又以現代的視覺表達方式重現中國歷史文化的厚重和精華,從版式設計的每個細節到封面設計都能尋找到文化傳承的信息。尊重歷史從文字到圖像的傳承脈絡,呈現項羽、劉邦、秦始皇、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真實的歷史面貌,全套作品小開本+雙封面+精美包裝盒的設計,典雅古樸,充滿古意,深受粉絲們喜愛。精裝禮盒版還附贈王立群老師親筆簽名的精美藏書票,印有從古籍中甄選的焚書坑儒、霸王別姬、琴挑文君等《史記》經典故事的精美插圖。
刪減了第一版引用重復的原文,對應王立群教授的精彩解讀,甄選《史記》經典中的精彩原文片段,如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破釜沉舟、琴挑文君等,重現經典,文白對照,方便讀者閱讀。在編輯過程中著力對整套書中涉及的知識點核對《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參考文獻。
內頁展示圖書
《千古一帝秦始皇》荊軻刺秦王片段
《漢武大帝》琴挑文君片段
關鍵人物串聯起三千年中國史
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作品用六位帝王級人物和一位女主囊括了《史記》中的主要內容,串聯起《史記》記錄的近三千年的歷史。王立群教授的解讀特色并不局限于帝王本身,而是用帝王傳去串聯制度創新、皇帝身邊的重要人物。
比如在《千古一帝秦始皇》中,王立群教授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說不得的皇帝,一是說不得,二是說不清,三是說不完。其中,說不清是指通常人們認為秦始皇貢獻中最核心的兩個字是統一,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但其實秦始皇最大的貢獻不只是這些。他最大的貢獻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一種政治制度——帝國制,或曰中央集權制。也正是這一開創,讓他在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中外歷史人物評說”中只評述了三位皇帝中排“老大”。(其他兩位是唐太宗和康熙帝)秦始皇第二個貢獻是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秦始皇創建統一的帝國,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個至今仍然能夠成為大國的基本框架。直到今天,一千年后,兩千年后,我們仍然繞不開秦始皇。
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應該怎么講呢?《史記》將他列入了最受矚目的十二“本紀”之中,接續《秦本紀》。《秦本紀》是秦國的發展史,講解秦國從弱小到強大,從不入諸侯到位列諸侯之首的發展史,是講讀秦始皇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伴隨著秦國的崛起,六國的衰落同樣不容忽視。因此,依據《史記》的《晉世家》《韓世家》《趙世家》《魏世家》《燕召公世家》《楚世家》《田敬仲完世家》,歷述六國的衰落史、亡國史,是講讀秦始皇必不可少的另一條重要線索。
講秦始皇,離不開秦始皇身邊的名臣、武將。呂不韋、李斯分別是秦始皇前期、后期重要的名臣、權臣,也是解讀秦始皇最重要的任務。蒙恬、蒙毅兄弟,王翦、王賁父子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最重要的參與者。這些重要人物在《史記》列傳中均有記載,穿插在《秦始皇》系列中最為合適。
圍繞秦始皇,還有其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修長城、馳道、直道等事件,以及求長生、閉言路、焚詩書、坑術士等荒唐事。最后寫到了秦始皇之死。
另外,在本次修訂中,王立群教授花費更多精力重新寫作的《西楚霸王項羽》,他認為,項羽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他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史記》的十二本紀中,從《秦始皇本紀》開始,除了《項羽本紀》,都是漢代劉姓皇族的“本紀”。《呂太后本紀》是個例外,因為她沒有稱帝。《史記》將項羽列入“本紀”,他的傳記成就了《史記》,《史記》的記載也使他千古留名。項羽不愿東渡烏江,在生與死的關鍵時刻,看淡了個人的生死榮辱,仍然重視傳記的良知和聲名,珍視江東子弟的聲名!他不愿茍且偷生,更不可能屈膝投降,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這不是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歌,而是一位血性男兒的贊歌,更是一位反秦英雄的完美謝幕。司馬遷的這段文字,如同雷霆,驚醒了千千萬萬的后人;輕如鴻毛,撫過的是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項羽這種有血性的人就是中國脊梁。正是司馬遷將項羽臨終前的形象定格在歷史上了。項羽這樣一位血性男兒,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就是一個精神標桿。敢愛,感恨,敢做,敢為,敢殺,敢死。
購買即送王立群教授親筆簽名的精美藏書票,先買先得,送完為止!
點擊“點贊”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文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