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簡介 ★
2010年,錢某在鄭某經營的酒店住宿用餐,累計欠下2萬元費用。十余年間,鄭某雖然多次催討,但錢某僅償還了500元,剩余19500元始終未結清。2025年,鄭某無奈訴至法院,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追回這筆“陳年舊賬”。案件受理后,如何化解雙方多年積怨、實現案結事了,成為法官面臨的關鍵挑戰。
法院調解
“隔空對話” 打破僵局
受理案件后,法官發現錢某沒有前來開庭,得知其身處外地,為快速化解矛盾,法官主動通過電話聯系錢某,耐心傾聽其訴求。錢某坦言認可欠款事實,但因收入不穩定,希望原告鄭某能夠再寬限一些時間。
“云端調解” 促進雙贏
法官隨即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當庭組織雙方“線上調解”。一方面向錢某釋法明理,強調逃避債務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導鄭某換位思考,體諒錢某的經濟壓力。通過幾番協商,鄭某主動將最終還款金額降至15000元,錢某也承諾于次月底前一次性還清。最終雙方在線確認了調解協議,這場糾纏十余年的糾紛僅用幾小時便圓滿化解。
法官提醒
1.及時維權,避免“賬變陳”
債權人應當在訴訟時效內積極主張權利,留存催款記錄、欠條等證據,防止因時間久遠增加維權難度。
2.調解優先,實現“軟著陸”
對于債務人確暫無償還能力的情況下,可優先選擇調解,通過靈活協商減少損失,避免“贏了官司卻拿不到錢”。
3.善用科技,破解“見面難”
借助電話、微信視頻等線上手段,異地當事人可“足不出戶”解決糾紛,既節省時間、經濟成本,也可降低矛盾激化風險。
本案通過“電話溝通+視頻調解”的模式,將冰冷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有溫度的矛盾化解實踐,既維護了債權人合法權益,也為債務人保留了生活空間,生動詮釋了“司法為民”的深刻內涵。
供 稿 | 朱亦君
編 輯 | 周文俊
校 對 | 王 萌
審 核 | 吳 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