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老板娘傅江燕的襪子生意曾因語言壁壘和低效推廣陷入“等客上門”的困局。傳統外貿模式下,商戶需耗費數日制作多語種文案和視頻,談判周期長且轉化率低。而隨著DeepSeek的接入,傅江燕僅需錄制一段中文口播視頻,AI即可自動生成精準匹配拉美客戶偏好的英語口播內容,10分鐘內完成從文案到視頻的全流程,最終憑借一條Facebook視頻斬獲5.4萬流量并賣空庫存。這一案例不僅折射出技術對談判效率的顛覆,更揭示了談判局勢從“被動防守”到“主動破局”的深層變革。
談判專家李力剛提出,談判的核心在于“誰有病,誰有藥”——即精準識別痛點并快速提供解決方案。傅江燕的成功,正是將DeepSeek的“技術藥方”與客戶需求緊密結合的典范。例如,她通過AI生成的開發信模板,快速觸達美國數碼相機采購商,信中不僅突出產品性能,更以“定制化解決方案”和“首單折扣”為鉤子,激發客戶合作意愿。這種“先心情,后事情”的策略,恰是李力剛“說到/話術”理論的實踐:通過AI分析客戶文化偏好,用本地化內容降低心理對抗,再以數據支撐的報價區間促成成交。
然而,技術賦能并非萬能。義烏商戶任小玲在初期使用DeepSeek時,因過度依賴AI生成內容導致文案同質化,反而削弱了談判籌碼。對此,李力剛強調“優勢態度”的建立需結合“黑白臉策略”:AI提供標準化方案(白臉),而商戶需通過人工優化突出差異化賣點(黑臉)。例如,某商戶在AI生成的襪子產品視頻中,手動添加“奧運冠軍同款”標簽,結合熱點制造稀缺性,最終在價格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當前,跨境貿易談判的難點已從“信息不對稱”轉向“技術迭代速度”。正如特朗普關稅政策懸而未決、T86免稅通道可能取消,賣家既要應對政策波動,又需借助AI快速調整定價策略。對此,李力剛建議采用“妥協方案”中的時空策略:利用DeepSeek實時監測關稅變動,提前規劃物流方案(空間),同時在談判中設置“彈性交付周期”(時間),以緩沖政策風險。
技術重塑談判,但人性始終是底層邏輯。義烏老板們的實踐表明,AI工具的價值在于“解放人力”而非“替代決策”——唯有將DeepSeek的效率與談判者的洞察力結合,才能在跨境博弈中持續制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