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等目標,還明確了六大專項行動,為儲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支持。
來源:國務院部門文件
受政策利好影響,2月18日,昆工科技(831152)、科陸電子(002121)等多只概念股漲停。
然而有意思的是,無論昆工科技還是科陸電子,其實都不是以儲能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收入99%都來自儲能系統的海博思創(688411),卻以漲幅0%收盤。
這就不免引人懷疑,這波漲停潮背后,到底是真有貨真價實的利好,還是借助輿論推波助瀾?
儲能一向是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但時至今日,儲能行業仍然面臨一些未解難題。從企業來看,深耕儲能電池系統的派能科技(688063),市值已從巔峰時期的700多億,一路降至100億左右。
來源:億牛網-派能科技歷史市值
儲能市場前景雖廣,但如今也已跌下神壇。
一、競爭加劇,海博思創毛利下行
海博思創和派能科技都聚焦于儲能賽道,儲能產品均占總營收99%左右。
來源:同花順2024年上半年數據, 海博思創(左),派能科技(右)
具體來看,派能科技專注于磷酸鐵鋰電芯、模組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營產品是儲能電池系統。
儲能電池系統是儲能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與儲能變流器等其他部件集成為完整儲能系統后提供給終端用戶。由于系統集成涉及的電氣設備較多、專業性較強,因此一般由系統集成商對整個儲能系統進行集成。
而海博思創,就是一家專業的儲能系統集成商。
通俗點說,派能科技干的是電池系統研發生產的活,而海博思創干的是設備組裝集成的活。
比較來看,集成商的業務規模自然更大,但毛利率也更低。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實現營收36.87億。這個規模,大約是派能科技的4倍以上。但派能科技毛利率可達33%+,而海博思創毛利率只有19%+。
而且從趨勢看,海博思創毛利率還在逐年下降。
來源:同花順-海博思創
一方面,海博思創上游,儲能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較為集中,頭部效應明顯。
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創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高達74.29%,其中,前二分別占35.11%、20.91%。由此可見,海博思創上游供應商處于較強勢的地位,占較大話語權。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各大鋰電池企業、新能源企業、變流器企業均開始加大對電化學儲能產品的布局,市場參與者逐漸增多。
尤其是在產業鏈上,儲能系統集成環節的技術壁壘本就不算很高。這一點從研發投入也可見一二。2024年前三季度,派能科技研發費用2.89億,研發費用率達20%以上。而海博思創研發費用1.96億,僅占總營收3.77%。
近幾年,海博思創逐年走低的毛利率,顯然就是競爭加劇的結果。
二、庫存積壓,派能科技虧損經營
綜上來看,儲能行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但從好的方面來看,行業總體規模也在保持高速增長。從數據來看,雖然海博思創毛利空間在收窄,但收入、利潤仍保持正向增長。
來源:海博思創招股書
但反觀派能科技,近兩年業績卻大打折扣。這背后也有一些特殊原因。
派能科技是全球戶用儲能龍頭,深耕戶用儲能市場,且境外收入占90%以上。而2022年,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歐洲能源供應短缺等問題愈演愈烈,導致歐洲戶儲需求爆發,戶儲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銷量快速提升。
受此影響,派能科技業績順勢起飛。2022年收入翻了3倍,利潤翻了4倍。
但這樣的機遇畢竟可遇不可求。2023年以來,歐洲電價跟隨天然氣價格大幅回落,導致戶儲項目經濟性降低。另外,部分國家和地區戶儲補貼退坡,也抑制了市場需求。
不僅如此,2022年戶儲市場的火爆使得下游企業對市場前景過于樂觀,戶用儲能產品庫存高企。然而2023年市場需求并未如預期般持續高速增長,導致庫存積壓嚴重。
受下游企業持續去庫存影響,2024年前三季度,派能科技營收已降至14.12億。而2021年前三季度,派能科技營收就已經達到了12.95億。時隔三年,儲能行業爆發增長,而派能科技卻又回到了原地。
來源:iFinD-派能科技
嚴格來講,還不如從前。從前至少盈利,但如今,研發費用投入越來越大。2024年前三季度,派能科技已開始縮減研發費用,但仍占總營收20%以上。凈利層面,2024年前三季度,派能科技凈利率只有2.60%,扣非后已經凈虧損1287.38萬。
而且,參考全年業績預告來看,2024年派能科技扣非凈利潤預計為-4400萬到-3200萬。據此推算,第四季度虧損規模更甚從前。
來源:派能科技2024年業績預告
三、產能過剩,生產停產進退兩難
總的來講,儲能市場已經進入了激烈競爭的階段。如海博思創這樣,僅僅是壓縮了毛利率,但收入利潤整體向上的成績,已經算是不錯了。但倘若缺少技術護城河,這條賽道也必然越來越卷。
至于派能科技,業績驟然變臉某種程度上也是此前戶儲市場突然爆發的必然結果。隨著行業庫存逐漸出清,或許能有一定改善。
但清庫存容易,產能卻不是想不要就不要的。
基于對儲能前景的樂觀預期,派能科技持續擴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派能科技已形成年產3GWh電芯產能和3.5GWh系統產能。截至2022年年底,派能科技已形成年產7GWh電芯產能和8.5GWh系統產能。
短短一年,產能翻了一倍以上。
不僅如此,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派能科技在建工程4.77億。這也就意味著,還有新項目在建,產能只怕還要繼續增加。
而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派能科技實際產品銷量分別只有1875MWh、571MWh(1GWh=1000MWh)。很明顯,產能已嚴重過剩。
持續擴張的產能,也給庫存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假如生產,或將導致庫存積壓。但假如停產,也將產生較大的折舊損失。所以從數據來看,2023年派能科技雖然產銷量同比都大幅下降,但并沒有降到能夠消化存量庫存的程度,庫存反而不降反增。
來源:派能科技2023年年報
從根本上講,比起此前業績偶然的暴漲暴跌,如今持續擴張的產能與有限的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才是影響派能科技長遠發展的關鍵。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