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時候,比身處在人生低谷期,更能讓人血脈覺醒,然而有的人卻被長期困在人生低谷期。
身處人生低谷期是種什么感受呢?
我想,處在人生低谷期,就像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忙著卻不知忙了什么,閑著卻還是總覺得累,情緒低落卻不知道原因。整個人就像陷入了沙漠中的旋渦,還抓不住可以救命的繩索。
看了《孫子兵法》中的這段話,我才明白,有些人總是處于人生低谷期是有原因的。
一,知彼知己,還有后半句。
原文: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很多人都知道前半句話,卻很少人去關注后半句話。正如有的人根本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
你可能也曾發現,父母比我們自己還要了解我們自己。
有人說這就是血脈壓制,實際上就是跟你一起太久了,知道你的品性與為人,知道你的經歷與習慣,甚至你的一個動作,都知道你是喜是愁。
很多人讀“知彼知己”認為知彼更重要,其實失敗的原因,在于不知己。
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地了解自己的呢?
我想大多是感到人生迷茫的時候,人生需要選擇一個新方向的時候,以及受到挫折困境對自己質疑的時候。
比如高考報志愿、考研還是工作、寫求職簡歷、戀愛與失戀、婚姻與愛情、生孩子,家人故去等等。
每一次人生低谷期,都是我們真心想要了解自己的機會,有的人借此機會開始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從而恢復戰斗力,重新獲得勝算率。
一,所謂知己知彼,還看知勝五道
《孫子兵法》一共6111字,每一個字都是金句良言。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華杉老師的講解讓我們重看孫子兵法,原來知己知彼,還需看這知勝的5個道理。
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在這里,是知勝而不是制勝,因為孫子是謙虛謹慎的人,他并不指望戰場上有好運眷顧,而是要在必勝條件下一戰而定。
所以,孫子總是在強調,“沉住氣,凡事多做準備。”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華杉講:打仗是打完就有勝敗,然而經營卻不是!
經營是長時間的事,不是一次勝敗定乾坤,而要長遠去看,不能逞一時之快。
所以,千難萬難,判斷最難。
二,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識眾寡之用者勝”知道可以戰還是不可以戰很難,那就先來辨別眾與寡。
有的事一個人單干就行,而有的事卻需要團隊的力量。
從技術員到管理人員,不只是職級變化,更是需要認知的提升,要真正明白如何帶團隊。
怎么算能帶團隊呢?
要知道做成一件事需要多少人,你的能力能帶多少人,并且想要怎么帶、怎么用。
所謂“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這不僅要心中有數,還要真能想到說到做到。
另外,“上下同欲者勝”無論是自己做事,還是帶團隊都需要“上下同欲”。
華杉有句話說:不站在老板立場的員工沒有前途,沒有員工思維的老板做不大。
想要上下同欲是很難的,就連一直提倡“知行合一”的王陽明也沒能完全實現。
所以,就要先從忠于自己的職責,遵守游戲規則做起。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在一個團隊里,就算是老板,也必須要懂得并接納別人可能犯的錯誤。
比如將領能干,做領導的就不要干預他,讓能者上。
做上級的要適當的放棄自己的判斷,允許下屬去發揮,這樣也是對下屬的認同。
做下屬的也要接納領導有時候會越界插手自己的職責,讓上級感覺自己沒有被設防線,這樣上級也更信任你,愿意放手讓你干。
四,真正認識“以防萬一”
武志紅說:人生的低谷期,最適合用來成長。
華杉說:人生就是不斷地埋下伏筆,機會來的時候,你都準備好了。
“以虞待不虞者勝”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低谷更是常有的事。人生中每一次的華麗蛻變,都離不開千百次的蓄力與準備。
人生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準備應對“萬一”,而每一次有效的準備背后,也都有著無數次的“白準備”。
漫漫人生路,大多時候都會處在“以防萬一”的準備期。
因為,誰也料不到那一戰而定的時刻什么時候到來,又會是屬于誰。
所以人生路上,讓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