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nology
是擴展京東即時零售版圖的重要動作。
作者|許小九
2024年,外賣市場的戰火愈燃愈烈。在美團與餓了么兩強對峙之下,京東悄然入局,試圖在商家、騎手與消費者三方困局中撕開一道口子。
京東選取的進攻時機是十分合適的。外賣行業動輒大于20%甚至達30%的傭金,讓不少商家苦不堪言,此時京東宣布〇傭金,對商家吸引力巨大。其中,京東選擇邀請品質商家破局,符合京東一貫堅持高品質的調性。同時,這也是其在去年電商業務市場份額跌出前三的窘況下,開辟新賽道支撐主營業務的新嘗試。
困局一:商家困于高抽成
“你知道你們用的那些優惠券是誰承擔的嗎?是我們。說到底,我們商家是在給平臺打工。”
陳康(化名)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一家炸雞店的老板,在上一家公司IPO無望后,他失去了工作,33歲的陳康迫于生計開始創業。然而,開業僅一個季度,他的感受只有兩個字——“難熬”。
“我這個店剛開三個月,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每個月大約要虧五千左右。因為要不停地參加平臺優惠活動,消費者的優惠券是我們商家在補貼,雖然我們還要倒貼,但如果不參加優惠活動的話,推送的流量不夠,點餐的沒幾個人。沒辦法,萬事開頭難。”
“外賣平臺抽成太高,我們根本賺不到什么錢。”陳康抱怨道,兩大外賣平臺的抽成比例普遍在22%-25%之間,旺季甚至更高,這個數字還是不包括優惠券的。以他店里銷量最好的炸雞套餐為例,售價35元,平臺扣除配送費、技術服務費、活動推廣費(推送流量以及優惠券等)后,真正到手不到20元。再扣除食材、人力和房租等成本,利潤微乎其微。
“如果顧客投訴,平臺大多會站在消費者這邊。”陳康回憶起一次爭議糾紛,消費者投訴說雞肉不新鮮,“平臺判定是我們的問題,我對結果不服,因為我們的雞肉是有全程記錄的,從分塊到變成炸雞,全程冷鏈,要有問題也是一批都有問題,不存在一批貨里只有一塊有問題的。我向平臺申訴了,叫客戶把雞肉拿回來鑒定,結果客戶說雞肉扔掉了,我還是敗訴了。賠了錢不說,一周只有三次申訴機會,這又浪費了一次。”陳先生憤懣不平道。
這種被動局面并非個例。事實上,大部分中小商家在平臺規則面前幾乎沒有議價權,尤其是新入駐商家,前幾個月往往處于虧損狀態,為了積累訂單量和好評,商家被迫投入更多資源做滿減、折扣等活動,經營壓力巨大。當遭遇客戶投訴時,平臺大多數情況下會偏向客戶,助長了“白嫖”風氣。
“其實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比如,平臺可以通過消費者投訴的頻率來判定哪些人疑似惡意投訴,并顯示給商家操作的后臺。客戶有權利選擇商家,商家也應該有權力選擇客戶,平臺既然拿了錢,就應該想辦法解決平臺使用者的難處。”采訪的最后,陳先生建議道。
困局二:騎手困于算法
“我跑得再快,工錢也沒漲。”
外賣騎手李強(化名),2023年在某外賣平臺月均跑單超過1300單,月均收一萬元出頭的樣子,然而,2024年他的月收入卻比前一年同期減少了百分之十幾。
“騎手越來越多,單價越來越低。”李強解釋道,這一兩年做騎手的越來越多,平臺不斷下調配送費。以前一天下來,每單差不多7塊多的配送費,現在平均下來每單少了1塊錢。并且,配送時長也在縮短。“2022年以前,平均下來每單有40多分鐘,現在就30多分鐘。我今天接到一個單子,3.9公里的單子時間是37分鐘,這里面還包括了商家制作的時間,太離譜了。”李強說道。
與此同時,算法的“高效性”讓騎手疲于奔命。“系統會根據你的送單速度和好評率來派單,慢了就減少訂單。”李強坦言,為了不被淘汰以及賺更多多的生活費,他常常在紅綠燈前搶時間,日均工作時長超過12小時,“經常聽到誰誰發生了小磨小蹭,就在前天,上海餓了么跑單排名前十的一個哥們出了車禍,做這行也挺危險的。”
“被困在算法里的騎手”這一社會熱議早已不新鮮,但改善騎手困境卻鮮有成效。配送時間壓縮、罰款機制嚴格、單價持續降低,騎手收入不增反降,工作風險卻與日俱增。
困局三:顧客困于外賣品質
“成本下不去,品質只能降低。”
一方面,商家為了在外賣平臺上生存,不得不接受高額抽成和推廣費用;另一方面,騎手為追求更高單量,往往忽視配送中的食品保溫和保護。夾在中間的消費者,最終成為這種弊端的買單者。
“我們經常收到顧客的投訴,說菜變少了,根本沒有肉之類的。”陳先生無奈地表示,很多時候并不是商家不重視食品質量,而是利潤被壓縮到極致,食材用料自然難以保障,“外賣單價就這么多,不能漲太高,否則根本沒人下單。那么,能壓縮的只有食材品質與成本了。”
另一邊,消費者也是滿肚子委屈。張小姐在某外賣平臺點單,飯菜不新鮮,她在平臺申請退款后,得到了平臺秒退。“退了就可以了嘛?吃壞了肚子,這個又該如何算呢?”張小姐在社交平臺抱怨道。
除了上述顯而易見的問題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商家、騎手、顧客的三重困局將會導致惡性循環。平臺抽成高,商家壓縮成本,食品質量下滑,顧客體驗變差,導致商家不得不加大折扣來爭取訂單,最終陷入虧損怪圈,最后只好關門。
并且,當追求低價影響到商品品質,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的時候,消費者還是會不自覺地承擔此種后果。因為當消費者使用優惠券等習慣養成后,低價就會深入人心,而商家就不得不卷入“低價戰”,并在消費者不知情處降低成本。比如使用人工合成的食材或者肉味添加劑等,最后導致整個食品健康大環境下降,沒有人會是贏家。
京東入局外賣,未來前途渺茫
2月19日上午,京東官宣將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保險和健康醫療險。19日下午,美團官方也宣布將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緊接著,20日,餓了么也宣布為藍騎士繳納社保,并持續加大對穩定騎手的專項補貼力度和范圍。網友對此拍手稱贊。
要知道,在此之前,平臺是不給外賣員繳納社保的,看來,京東入局的“鯰魚效果”已經初顯。
當然,劉強東在外賣市場高度壟斷的背景下,跳入外賣紅海,并非一時興起“做慈善”,或許是其“不得已而為之”的長期戰略布局。
據36氪消息,2024年,抖音電商商品交易總額(GMV)約3.5萬億元,市場份額躍升至電商行業第三,京東被擠至第四。并且,2024年第三季度,京東營收同比增長5.1%,不僅低于拼多多44.3%的增幅,還低于全國電商增長大盤。要知道,電商可是京東的主營業務,主戰場增長放緩,京東亟需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外賣這種自帶流量的高頻入口,成了京東盈利的新方向。
有分析認為,京東此次宣布進入外賣賽道,是擴充京東即時零售業務版圖的重要動作,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京東可以提供從生鮮食品到日用百貨等全方位的零售服務。
1、即時零售,電商的下一個戰場
隨著消費者對“即時滿足”需求的增長,即時零售已成為電商巨頭的必爭之地。相比傳統物流配送,外賣模式能將商品在1小時內送達,特別是在生鮮、藥品、日用品等高頻需求場景,具備顯著優勢。
《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已達6500億元,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并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在電商整體消費紅利殆盡的環境下,更快的時效、更穩定的履約,能為平臺爭取更多用戶黏性和穩定的復購率,沒有人會忽視這塊誘人的蛋糕。
京東正是看中了這一藍海市場,通過自建配送體系與第三方合作,意圖將外賣與即時零售相結合,打造“全品類+全時段”的履約能力。
2、京東外賣面臨的挑戰與破局之道
盡管京東外賣的布局已久,但面對強敵環伺,前路并不平坦。
? 用戶心智難撼動:美團深耕外賣多年,已形成強大品牌認知和用戶黏性,京東如何搶占消費者心智、吸引商家入駐仍是難題。
? 物流成本壓力:京東雖有自建物流,但外賣業務對騎手數量和即時響應能力要求更高,如何平衡履約效率與成本控制將是長期挑戰。
京東外賣若想突圍,需在以下三方面發力:
? 品質背書:吸引更多優質商家入駐,提升平臺供給與消費者體驗。
? 提升騎手福利:優化配送算法,保障騎手收入與安全,解決“算法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 整合供應鏈優勢:依托京東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主打生鮮、家電、3C等品類的即時配送,形成差異化競爭。
另外,京東外賣存在縣域市場潛力,京東秒送已覆蓋2300個縣區,在低線城市即時零售空白區,或可復制“農村包圍城市”路徑。
結語
目前,外賣平臺幾乎形成壟斷格局,“市場是需要鯰魚攪和攪和的”。但可預見京東外賣的未來是十分艱難的,早前的百度外賣、滴滴外賣、抖音外賣都已選擇出售或關停,也說明了這絕非易事。就帶動美團和餓了么為騎手繳納社保一事,京東外賣的“劉強東”味兒很足,這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至于其是否能打破商家、騎手、股客的三重困局,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