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聊過,其實《周易》并不難學,他的核心就一個字“變”,因此《周易》亦稱《變經》,若翻譯成外文就成了《變化的哲學》了。他講述的是天地萬事萬物變化的底層邏輯,只不過世間紛繁的事物被濃縮為簡單的幾條規律,不免又具象化抽象,因此讓人相對來說比較難領會罷了。
若以更直觀的理解來概括《周易》的變,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原則。
人生唯有懂得變通才能適應環境,適應社會,適應人生的各種不同局面,而不至于作繭自縛而不自知。
但若要進一步了解《周易》,我們還可以從《周易》的三義入手,那便是“簡易、變易、不易”。這三義貫穿了整本《周易》的總綱,亦是人生的三種境界。
簡易
所謂的“簡易”便是“大道至簡”的情懷。
一陰一陽謂之道,因此《周易》的根本就是陰陽,《周易》中六十四卦代表著世間萬象,萬物皆有道,而這六十四卦則都由陰爻與陽爻組成。這代表著世間再繁雜的事物,最終皆歸于簡單的道。每一個復雜難深奧的事物背后都有一個淺顯易懂的簡單的規律和道理。
正如,智者用簡,返璞歸真。真正的道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而高人指點別人,一語道破天機,無需太多言語。因此,俗語有云“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而《周易》亦是如此。
不得不承認,在生活中,簡單的人容易相處,簡單的事容易從一而終,簡單的制度容易遵循,即便是做品牌傳播,簡單也是最容易被接受、被記住、被傳播的,其實人的本性就是喜愛簡單的。
因此任何復雜終將解體,唯有簡單才能長存。
化繁為簡,大道乃成。
變易
若說簡易是《周易》的本質,乃“一陰一陽謂之道。”然而道之用確是變化無窮,無所不能的。
這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中發展,而我們的生命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然而,變化的結果卻是非進則退的。且變化總有著一定規律可循的,因此《周易》的智慧便是“見微知著”。
《周易·系辭下》有云:“知幾其神乎。”孔子認為若能從細微處便能抓住事物發展的規律,這何嘗不是一種神乎其神的能力。正如《易經·坤卦》的:“履霜堅冰至”。當腳踩上微霜時,就應為之后的冰雪到來做好準備了。亦如《資治通鑒》中所寫,木在漢景帝的時代,穆生就由一杯甜酒而知道了楚元王心態的變化而及時脫身,不能洞悉細節而留下兩位同僚最終下場凄慘。
由細微處進而推測出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應對不同的時機而選擇或進或退,這便是變易的智慧。亦是《周易》之用。
不易
《周易》的本質是簡易,一陰一陽構成了世間萬象,《周易》的用是變易,由細微處推測出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抓住時機。
然而這世間不管如何變,終究萬變不離其宗,所謂的“宗”便是“不易”。
正如紛繁的變化中總有其不變的規律,抓住這規律便能洞悉這世間變化的根本,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予以應對。
正如日夜輪轉四時更迭。當我們抓住日夜的規律便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便是作息之法,順之則利,逆之則病。當我們抓住四時更迭的規律,便可依據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規律,指導農耕,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找到這些“不易”,守住這些“不易”,依時以待,凡事自然水到渠成。
鄭玄曾說:“易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無論世事如何復雜,人生如何變易,若能弄懂這“三義”,那么就能讀懂人生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