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美浴
編輯|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作為天津唯一的本土券商,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證券”)的又生“坎坷。
2月14日,渤海證券披露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證監會指出,渤海證券在開展財務顧問核查工作中,存在未勤勉盡責的情況,決定對渤海證券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56.6萬元,并處以169.81萬元罰款。
財務顧問業務被罰,對于渤海證券來說并不是首次。2020年11月,渤海證券就因財務顧問業務收到一張被警示的罰單。
渤海證券早在2016年便正式開啟IPO進程,2024年10月,因需要更換申報會計師,渤海證券IPO按下暫停鍵;而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顯示,渤海證券IPO審核狀態為“已問詢”,更新日期是2024年最后一天。
圖源: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
IPO長跑超8年,此次渤海證券被監管“亮紅燈”,是否會影響上市進程?
1
財務顧問業務再收罰單
有關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渤海證券方面表示,誠懇接受所認定的問題及處罰,并深刻反思,汲取教訓,認真落實整改,切實貫徹落實“新國九條”要求,不斷提升投行業務執業質量。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此次行政處罰可能導致渤海證券業務拓展受限,新客戶在選擇券商時,會顧慮其違規歷史,優先考慮合規記錄良好的競爭對手;現有客戶也可能因處罰事件重新評估合作關系。此外,監管機構可能會加強對其后續業務的監管力度,增加合規成本和經營壓力。”
圖源:罐頭圖庫
渤海證券并非首次因財務顧問業務踩到監管紅線,2020年11月,渤海證券就因財務顧問業務被警示。
具體來看,渤海證券因在天津津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財務顧問項目中,因未嚴格履行內核程序,以及在中泰證券公開發行2019年公司債券(第二期)項目中,未在立項環節嚴格執行回避規定等被罰。渤海證券表示,針對該警示已整改完成。
圖源:渤海證券招股書
而從《招股書》披露內容看,城投及地產項目是渤海證券財務顧問主要業務。
2019年,渤海證券完成了“16萬達02”、“16萬達03”、“16融創01”等債券的到期回售、轉售業務;2020年,完成了“20大連萬達 MTN001”、“20萬達01”等債券的到期回售、轉售業務;2021年,完成了“16融創07”的轉售業務;2022 年1-6月,完成了“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到期回售、轉售業務。
此外,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證券還完成了津裕電業(873078.NQ)、臨港船務(873441.NQ)、舒朋士(873161.NQ)、津萬事興(873186.NQ)、增光科技(873562.NQ)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薦掛牌項目。
圖源:罐頭圖庫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城投及地產項目是渤海證券財務顧問的主要業務。券商發展這類業務本身是沒問題的,打造專業的團隊或部門,可以拓展業務范圍和提升盈利水平,只要操作合規,自身的風險就較小。不過,隨著近年來監管對投行執業質量的合規要求不斷提高,財務顧問業務的潛在違規行為可能面臨嚴厲處罰。”
2
投行業務收入下滑八成,
財務顧問業務曾是“頂梁柱”
此次涉及的財務顧問業務,是渤海證券投行業務的主力軍之一。
2019年,渤海證券財務顧問表現異常突出,實現收入3.45億元,對投行業務貢獻一度達到82.73%。
此后的2020年、2021年,渤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急劇下降,分別實現收入6690萬元、2040.88萬元,在投行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為43.11%、14.24%。而自2022年起,渤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又再次提振,2022年、2023年,分別實現收入1.11億元、1.1億元;在投行業務營收中占比分別為72.08%、74.75%。
圖源:罐頭圖庫
渤海證券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中提到,2023年渤海證券完成財務顧問項目49個,主要為回售轉售業務,服務家數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債券回售轉售期密集,公司回售轉售業務增加,導致2022年基數較高。
截至2023年末,渤海證券投行業務條線共有員工115人,其中保薦代表人17人。2023年,渤海證券投資銀行凈業務收入1.35億元,同比下滑11.3%,主要由于公司服務客戶再融資需求疲軟疊加傭金費率下行等因素影響。
到2024上半年,渤海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為1155萬元,同比下降85.57%,其中,證券承銷業務收入為641.1萬元,同比降27.2%;財務顧問業務收入為513.9萬元,同比降92.79%。
圖源:渤海證券半年報
對于券商提振投行業務,支培元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強化合規建設,加強對業務流程的全程監控;二是優化業務結構,在鞏固傳統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興領域,如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服務力度,參與科創板、創業板項目,分享新興產業發展紅利;三是吸引和培養高素質投行人才;四是加強市場營銷,積極拓展客戶資源,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實際上,渤海證券方面已經對投行業務做出全面調整。據“界面報道”2024年11月報道,渤海證券在原有戰略投行總部基礎上設立普惠金融總部,新增服務區域股權市場、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重要職責。
普惠金融總部業務人員基本為原投行部門人員,部門總經理為張群生,分管領導為原投行條線分管副總裁楊亮。
圖源:罐頭圖庫
渤海證券方面也表示,公司始終以聚焦建設一流投行和投資機構為要求,堅持“一業一策”抓發展,著力提升公司發展質量。一是投資業務上進一步做“強”;二是資管業務上進一步做“優”;三是投行業務上進一步做“精”,持續加大項目拓展力度,債權融資保持優勢,截至2024年底,渤海證券已發行公司債券44只,總規模為361億元。
3
長跑8年,何時圓夢IPO?
渤海證券是一家立足天津的綜合性券商,同時也隸屬于“泰達系”的金融版圖。據Wind顯示,渤海證券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6.96%,為控股股東;第二大股東為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3.07%。
證監會在2014年9月發布通知鼓勵證券公司進一步補充資本。此后券商紛紛籌謀起上市。
圖源:罐頭圖庫
2016年10月,渤海證券與光大證券簽約,接受IPO輔導。同年8月,證監會公布信息顯示,其中排隊候審的擬IPO證券公司共有9家,包括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原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華西證券、東莞證券以及中國銀河證券,而渤海證券被媒體認為將成為第10家。
不過,其他券商紛紛推進或已成功IPO,渤海證券進程卻頗顯緩慢,直到2021年12月才提交IPO申報。
2022年5月謀求主板上市近6年的渤海證券,終于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但證監會向其發出了42連問,重點涵蓋了規范性、信息披露及財務會計資料等三方面,具體涉及股權質押比例過高、經紀份額逐年下降,高度依賴自營,高管頻繁變動等問題。
2022年6月,渤海證券針對監管意見更新了招股書。2023年3月,注冊制全面實施后,渤海證券IPO審核平移到了上交所,招股書也再次更新。
圖源:罐頭圖庫
2024年10月,渤海證券又因需要更換申報會計師被中止發行上市審核,此前渤海證券的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普華永道”)。
因普華永道牽涉恒大案件,2024年9月13日,財政部和證監會均對普華永道開出罰單,除了上億元巨額罰款,還對普華永道警告、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撤銷普華永道廣州分所的行政處罰。
2024年11月15日,渤海證券官網披露,該公司已決定續聘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作為渤海證券及所屬公司2024年度財務決算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費用合計120萬元。
隨后,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也更新了這一信息,渤海證券IPO審核狀態也由“中止”變更為“已問詢”,更新日期為2024年12月31日。
此次因財務顧問業務違規被行政處罰,是否會影響渤海證券IPO?支培元指出,“首先在審核進度上,監管機構會對其違規行為進行詳細調查和評估,確保問題得到徹底整改,可能會拉長審核周期,延緩上市進程;其次,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其合規經營能力產生質疑,擔心類似違規事件再次發生影響公司業績和發展前景。”
業績方面,2024年上半年,渤海證券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營業收入11.98億元,同比降14.79%;凈利潤為3.84億元,同比降27.27%。同期,券商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44%。
若將時間線拉長,2021年至2023年,渤海證券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73%、-52.91%、48.38%,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62.75%、-72.11%、35.33%。同期,券商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2.03%、-21.38%、2.77%,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1.32%、-25.54%、-3.14%。
8年過去,渤海證券與東莞證券已是前述10家中“唯二掉隊”的券商,其他券商均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歷經坎坷,你認為渤海證券能否順利IPO?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