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 TV18報道,擬議的對進口到美國的藥品征收25%的關稅可能會影響印度公司,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并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成本。
周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他的海湖莊園(Mar-a-Lago)官邸告訴記者,藥品和半導體
芯片的行業關稅將從“25%或更高”開始,在一年內大幅上漲。
特朗普指出,關稅不適用于在美國設有工廠的制藥公司。“我們想給他們時間進來,因為正如你所知,當他們進入美國時,他們的工廠或工廠在這里,沒有關稅。所以我們想給他們一點機會,“他說,正如《金融郵報》援引的那樣。
對印度仿制藥征稅25%
根據政府支持的貿易機構印度藥品出口促進委員會(Pharmexcil)的數據,2024財年印度對美國的藥品出口估計為87.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近16%,約占該行業總出口的31%。關稅上調將削弱制藥商的利潤率,降低印度仿制藥的競爭力。
這一進展是在印度總理莫迪上周在華盛頓會見特朗普以談判兩國之間的貿易協議之后發生的。兩位領導人同意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到5000億美元,是目前貿易額的兩倍多。新德里和華盛頓還誓言要在2025年秋季之前敲定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第一階段,該協議將解決現有障礙。
專家表示,印度對美國制造的藥品征收的關稅可能是一個障礙,取消這些關稅可能會阻止美國對印度制藥業征收報復性關稅。印度工業界認為,這些關稅將對美國消費者產生更大的影響。早些時候,Sun Pharma MD.Dilip Shanghvi告訴ET Now,如果征收關稅,將轉嫁給消費者。印度制藥聯盟(IPA)秘書長Sudarshan Jain也表達了這種觀點。BusinessLine援引他的話說,印度為美國患者供應了近47%的仿制藥,并為該國的醫療保健儲蓄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以“高藥價”為由攻擊醫療保健行業。2017 年,在他擔任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指責制藥公司“逍遙法外”。
要求印度購買更多美國天然氣
印度總理莫迪本周訪問華盛頓的成果之一是在印美全面全球戰略伙伴關系(India-US Comprehensiv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下擴大了與美國的能源合作。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莫迪和特朗普總統重申了他們加強雙邊能源貿易的決心,將美國定位為印度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
當莫迪在2016年公布以天然氣為基礎的經濟愿景時,這不僅僅是一次經濟轉變,而是旨在減少污染、實現能源多樣化、確保長期能源穩定同時保持戰略自主的戰略策略。隨
著2025年的到來,印度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因為全球能源格局變得越來越復雜。美國正在增加天然氣出口,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可能會采取更激進的能源政策。與此同時,印度的長期石油供應國俄羅斯繼續面臨美國主導的制裁,使能源貿易復雜化。
印度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天然氣在其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從目前的6.2%提高到15%。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是由減少碳排放和實現主要能源多樣化的需求驅動的。國際能源署預測,印度的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近60%,到2030年達到每年1030億立方米。
由于液化天然氣進口目前滿足了其約50%的天然氣需求,印度的能源安全面臨重大脆弱性。到2030年,印度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預計將翻一番,達到每年約65立方厘米,成為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這種嚴重依賴使該國面臨價格波動、供應鏈中斷和地緣政治風險。
華盛頓和新德里之間的重新接觸可能為印度獲得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深化技術合作以及吸引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投資開辟途徑。不斷發展的美印能源方程式不僅增強了印度的能源安全,而且與新德里向天然氣經濟轉型的雄心相一致,平衡了經濟競爭力與戰略自主性。
印度太急于擁抱特朗普
印度總理莫迪于2月13日對華盛頓的白宮進行工作訪問,這表明印度急于與美國結盟,這是印度從英國殖民統治下解放后的75年里巧妙地避免的事情。它源于印度尋求在陽光下開辟一席之地,這是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府孜孜不倦地實現的夢想,該國的精英們在很大程度上將其等同于與美國的地緣政治聯盟。
當然,它也有另一面,因為更接近太陽有其固有的危險;古希臘人伊卡洛斯神話的寓意。特朗普政府的標志似乎將宗教熱情與坦率的殖民主義方法相結合,這在道德、政治和地緣政治上都應該是印度人的情感所厭惡的。
印度精英對國際形勢缺乏現實的評估,這幾乎完全歸因于他們妄想美國可以幫助印度成為與中國相媲美的超級大國。
因此,莫迪與特朗普的談話要點很可能是恢復奄奄一息的印度-中東經濟走廊(IMEC),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但隨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脫口而出,沙特阿拉伯可能是重新安置被驅逐出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的理想地點。利雅得本來可能是IMEC的主要融資者,但現在已經崩潰了。
印度沒有對美以在加沙進行種族清洗的計劃或特朗普接管加沙并轉變為中東里維埃拉的奇怪想法發表任何言論——這招致了世界其他地區的批評——以及對亞伯拉罕協議的支持。是單極困境,蠢!
特朗普毫不客氣地與他的歐洲盟友斷絕關系,并期望他們在北約在烏克蘭戰敗后自生自滅。上周,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彼得·赫格塞斯(Peter Hegseth)首次出席于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時,出現了這一景象。
當被問及美國對北約憲章集體安全第5條的承諾時,赫格塞斯反而提請注意關于彈性原則的第3條,該條款說,為了更有效地實現本(北約)條約的目標,各方將單獨和共同地通過持續有效的自助和互助,保持和發展其個人和集體抵抗武裝攻擊的能力。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幾天后,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了激烈的講話。他揭露了跨大西洋聯盟的崩潰,并表明歐洲和美國之間的爭端不再與分擔軍事負擔或感知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有關,而是與歐洲社會和政治經濟有關。
萬斯強調,歐洲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而是“來自內部的危險”。萬斯描繪了一個迷失方向的大陸,并在警告北約本身的道德目標正在消失之前停下來。
為什么當歷史正在展開時,印度精英們對美國的緊縮規模持短視態度?這種不安甚至在印度國會及其反對黨的精英中也普遍存在。
精英們忽視了地緣政治現實,即戰爭不是美國對中國的選擇(如果曾經是的話)。基本上,特朗普強烈意識到美國不應該通過發動戰爭來耗盡其資源,因此必須避免向莫迪或內塔尼亞胡等領導人做出空洞的承諾。
事實上,在周五與莫迪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公開呼吁印度和中國之間實現和平,并表示愿意提供幫助。美國人鼓勵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對面向中國豎中指,印度精英們欣喜若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特朗普也從未提及由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方集團。
中國作為推動世界經濟的經濟引擎的角色似乎全天候壓在特朗普的腦海中。美國在2024年結束時的貿易逆差超過1萬億美元,而中國則實現了相同數額的貿易順差!特朗普公開承認,在中國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到來后,全球科技力量發生了轉移。
底線是特朗普很好地玩弄了莫迪,稱贊他是一個“強硬的談判者”,同時還暫停了將“互惠關稅”武器化,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以確保印度的良好行為。他最終每年向印度額外銷售100億美元的能源,每年產生150億至250億美元的出口業務。
特朗普將莫迪政府視為潤滑“美國優先”的奶牛,并哄騙它從美國供應商那里購買更多武器,包括F-35隱形戰斗機。根據美國政府問責局去年2月的一份報告,由于維護成本高昂和開發延遲,莫迪政府至少需要1.7萬億美元才能在F-35飛機66年的生命周期中購買、運營和維持該飛機。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購買這樣一個未來主義的武器系統實際上“鎖定”了印度作為美國的盟友。
印度的脆弱性在哪里,誰也說不準。莫迪如此不體面地匆忙訪問美國,將印度納入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工具箱,暴露了德里在動態全球地緣政治環境中的無知決策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