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東的戰斗生涯時間不長,卻充滿傳奇,相比主力紅軍慘烈的長征路,他所率領的紅25年走得宛如游龍,將幾十萬追兵戲耍于鼓掌之間,甚至在重壓之下,還在陜南開辟了根據地。而在這期間,因為愛兵如子的徐海東堅決不打消耗戰,他的兵力和物資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來。
在徐海東兵臨西安時,聽聞了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成功會師的消息,興奮之余,徐海東也開始做戰略部署,他認為黨中央最終會北上,那么現在的重中之重是以最快的速度與陜北的劉志丹完成會師,這可以成為黨中央的一個很好的接應。
徐海東的判斷是正確的,雖然毛主席和張國燾意見相左,最后兩人各自帶兵分道揚鑣。但徐海東的戰略部署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毛主席北上的成功。這一點連毛主席本人都很佩服,一個地方軍事長官,敢于放棄辛苦建立的革命根據地,又一次投身于艱苦卓絕的長征,而且又有能看穿時局的敏銳洞察力,說明徐海東有大將之才。
徐海東的部隊可是一支“富庶”的部隊,在與劉志丹會師后,即使紅25軍已經擴編一倍,武器裝備依舊精良,連當時珍稀的輕機槍,徐海東的一個連都能配備六把。這讓過看到的友軍只眼饞,徐海東也很大度,后面打西北軍時繳獲的武器裝備全部送給劉志丹,因為他們自己的配置就已經遠遠超過西北軍,只有張學良東北軍的外國貨,才能入徐海東的眼。
紅25軍成功會師的消息讓國民黨也不敢怠慢,立刻在報紙上寫下“赤匪”合流的新聞,結果這張報紙正好被毛主席看到,更加堅定了去往陜北的決心。
歷經千辛萬苦,紅軍主力終于來到了陜北,要是沒有最后階段徐海東在陜西地區的作戰牽制住了國軍,紅軍主力不知又要折損多少將士。但即使到了根據地,沒有后勤補給的紅軍又經歷了雪山草地,現在的戰斗力已經下降到不能再低的水平上,毛主席只好向徐海東借款。
徐海東對紅軍主力的補給當然是心甘情愿,全力支持,5000大洋、100挺機槍的輸出可謂闊綽,對紅軍主力恢復戰斗力也大有裨益。無數物資加上之前的戰略庇護,又給中央紅軍找到陜北這塊鬧革命的風水寶地,可以說沒有徐海東,就沒有紅軍在陜北的立足之地。毛主席評價徐海東的功勞大過天毫不夸張,相反還十分貼切。
可惜徐海東在40歲時就因為感染肺病離開了戰斗一線,不然不知道又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多少汗馬功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