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風兒,輕輕地掠過沉睡的土地,喚醒了萬山的沉寂。在微露的晨曦中,漫步于山間的小徑,讓人對早春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圖片
看著那柳枝間的一抹抹嫩綠悄悄地爬上枝頭。讓人覺得,早春的風兒,仿佛就是大地母親最細膩的針線,在春天里縫制出的一件件翠綠的霓裳。
除此之外,那枝丫間爭春的花兒也不甘寂寞,她們或含苞待放,或自由綻放,或以最嬌艷的姿態,點綴著這片復蘇的大地。
此時的早春,每一個生命,都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此時的早春,只需一聲輕雷,便能喚醒那沉睡的百花,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此時的早春,不管是掠過山間的春風,還是枝頭的一抹微綠,抑或是一縷淡淡的花香,都是對“一夜東風起,萬山春色歸”的極佳詮釋。
此時的早春,在韓愈筆下,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朱銓鑠筆下,是“東風一夜早春來,梅萼飄香帳殿開”……
不過,在唐人筆下,要說對早春闡釋得最好的詩,楊巨源寫下的《城東早春》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首。其詩如下: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詩人簡介:
楊巨源,字景山,乃中唐杰出詩人,籍貫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人。公元789年,即唐德宗貞元五年,楊巨源進士及第。
楊巨源長于作詩,且一生吟誦不輟,至老仍搖頭晃腦,世人皆取笑說這是楊巨源吟詩過度所致。
他樂于以詩才教導后輩之人,與白居易、元稹、張籍、劉禹錫等詩壇大家均有詩歌唱和。
楊巨源尤擅律詩,七言更是精妙絕倫,司空圖贊其與劉禹錫各有千秋,更是譽其為“七言平遠深細,是中唐第一高手”。
深度賞析:
在楊巨源的這首《城東早春》中,全詩僅有短短二十八字。但這短短的二十八字,卻因其清新脫俗、意境深遠而備受贊譽。
它不僅描繪了一幅城東早春的生動畫面,更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真的是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在詩的第一句“詩家清景在新春”中,詩人把筆觸瞄準了城東的早春景象。而這樣的早春風光,讓漫步于此的詩人對其贊不絕口。
此時的早春,大地仿佛剛從睡夢中蘇醒過來,萬物也仿佛剛換上了新裝,一切都那么的清新秀美,又都充滿了希望與活力。
而這一句詩,道出了詩人最愛的早春的清新景致,正在楊柳的枝頭綻放。這樣綻放的新春的氣息,觸動了詩人創作的靈感。
此處的一個“清”字,既描繪了早春景致的清新悅目,又形容了早春之景清新如洗,未染塵囂,呈現出一派靜謐幽雅的樣子。
詩人在此時出游城東,不僅是為了捕捉大自然的美妙瞬間,更是為了尋找心靈上的慰藉與靈感的源泉。
這種對早春的偏愛,是詩人對大自然生命初始狀態的贊美,也是詩人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憧憬。
第二句的“綠柳才黃半未勻”表達了柳樹作為春天的使者,此時其柳枝剛剛抽芽吐翠,嫩葉初萌。而這些尚未長均勻的嫩葉,顏色鵝黃,甚是招人喜愛。
這一句緊承首句,細膩地勾勒出早春的獨特景致。這獨特的景致,在柳枝上表現出來就是新芽萌發,色澤淡黃,人們稱之為“柳眼”。
這一句中的“才”與“半”兩個字,使用得相當的絕妙,使人只需一瞧,便能從中品出“早”的信息與意韻。
而如果換作其他的表達方式,雖然也可以表達出早春的來臨,但很可能就沒有了這種意韻,并可能會顯得平淡許多。
除此之外,這一句的巧妙之處還在于詩人及時地捕捉到了“半未勻”的瞬間,令人仿佛親眼目睹了綠枝間生長出來的幾抹嫩黃,真可謂是清新雅致。
所以,在這一句中,詩人不僅強調了“早”的意蘊,更將早春柳樹的韻致描繪得栩栩如生。且在字里行間,竟流露出了詩人無盡的喜悅與贊美。
而早春的“早”又能早到什么程度呢?具體來說就是寒氣尚未退盡,百花依然未醒,只有柳枝不畏嚴寒,最早出來宣告春天的到來。
到了詩的最后,“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兩句是說,如果等到京城的百花皆如錦繡一般鋪展開來,那滿城將到處都是賞花之人。
此處的“上林”即上林苑,舊址位于今天的陜西西安市西,是漢武帝在秦朝遺棄的一個苑林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這里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一到春天,這長安城里的百花競相綻放,色彩斑斕,惹得人們紛紛涌上街頭,觀賞花姿,場景熱鬧非凡。
這兩句一出,立刻與前面兩句的早春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凸顯了詩人對早春清麗景致的偏愛。
“若待上林花似錦”中的“若待”二字,表示了一種巧妙的轉折,更用最燦爛的春景,反襯了早春的清新雅致,讓人體驗到了生命的成長與變化。
最后一句的“出門俱是看花人”,不僅描述了繁花似錦的春花,引來了無數的賞花人,更隱喻了人們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便會贏得更多人的恭賀與尊敬。
而詩人也通過這兩句詩,巧妙地揭示出此詩的深層寓意:選拔能夠治國理政的賢良之才,應在他們默默無聞、毫無建樹之時,正如嫩柳初綻、色彩尚淺之際。
若此時能慧眼識珠、勇于培養,他們便能迅速成長,擔當重任。若要等到他們功成名就、聲名遠揚,那就如同花開正盛、絢爛奪目,再去發掘與幫助,又有什么意義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城東早春》不僅是一首描繪自然美景的詩篇,更是一首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佳作。給了人們無盡的啟示與人生的智慧。
總之,詩人通過對早春景象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早春時節生命成長的思考,并進一步引申到了對人才選拔的深層含義。
而這樣的描寫,不僅讓我們對自然之美有了更深的認識,更讓我們在品味人生百態的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的智慧與啟示。
正是因這樣,所以楊巨源的這首《城東早春》雖然只有短短的28字,但卻不失為一首非常經典的詩,尤其是最后的“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兩句,更是被人們傳誦了1200多年。
*圖片皆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