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跟明朝不同,不管是皇帝選妃、皇子挑選福晉,還是朝臣們挑選兒媳都十分看重門第出身。所以大清的皇后、高階妃嬪、皇子的嫡福晉側福晉,以及勛貴家族的兒媳們,無非就是出身這幾個家族:
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族,入旗的始祖是佟養真——孝康章皇后的祖父,而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的生母。正因為孝康章皇后的緣故,家族徹底崛起,由漢軍旗中的軍功世家轉而成為滿洲勛貴家族之一。而康熙的兩位舅舅佟國綱與佟國維,康熙的兩位表妹孝懿仁皇后與愨惠皇貴妃,讓家族的地位更加穩固。
穆瑚祿都督大系的都英額穆坤·赫舍里氏家族,入旗的始祖是孝誠仁皇后的曾祖父碩色與曾叔祖希福,而孝誠仁皇后是康熙的結發嫡后。孝誠仁皇后的祖父索尼,是歷經太祖、太宗、世祖、康熙四朝的老臣以及重臣,正因為如此其嫡長子噶布喇的兩個女兒入宮成為康熙后妃,其中長女便是孝誠仁皇后。
弘毅公家族,始于太祖皇帝的女婿鈕祜祿.額亦都。額亦都不僅是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而且先后娶太祖的堂妹、第四女為妻,其家族共分16房,在大清十分顯赫。16房中共出4位大清皇后,多位后妃以及重臣。
國主系葉赫那拉氏族,入旗的始祖是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的父親尼雅哈,而尼雅哈是葉赫部最后一位國主金臺吉的長子,而金臺吉是太宗皇帝生母孝慈高皇后的親弟弟。
可想而知在滿清初期納蘭明珠家族有多顯赫,而明珠還娶了太祖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為妻,按照輩分的話是康熙的堂姑父。明珠在康熙一朝位極人臣,人稱“明相”,讓家族的地位更加穩固。即便是后來明珠倒臺,其家族的地位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多次同皇家聯姻。
除此之外,還有何和禮系董鄂氏族(何和禮是開國五大臣之一)、蘇完瓜爾佳氏一族(費英東這一支,費英東是開國五大臣之一)、舒穆祿氏家族(武勛王揚古利這一支)、烏拉那拉氏(布占泰這一支,布占泰是太祖的女婿)、巴拜系烏雅氏族(孝恭仁皇后的母族)等家族。
正因為如此,這些家族不僅頻出后妃,而且還互相聯姻。
比如在康熙朝時期,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族不僅出一位皇后(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一位皇貴妃(愨惠皇貴妃,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二人皆是康熙的小舅舅佟國維所生,除此之外,佟國維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弘毅公家族,嫁給了遏必?。滴踉栏福婊实塾H外孫)第四子彥殊。
再比如康熙朝時期,穆瑚祿都督大系的都英額穆坤·赫舍里氏家族不僅出一位皇后(康熙發妻孝誠仁皇后)一位妃(平妃,孝誠仁皇后親妹妹),二人皆是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噶布喇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弘毅公家族,嫁給了遏必隆第三子法喀(孝昭仁皇后同母弟)為妻。
而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烏雅氏,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嫁到了弘毅公家族。
只是烏雅氏的一生大起大落,后半生十分坎坷:
前半生,夫君不僅是遏必隆唯一的嫡子,還是康熙寵臣,而烏雅氏得夫君專寵先后生7個子女;
后半生,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均被踢出鈕祜祿氏族譜,貶為包衣(或辛者庫人),甚至有一個兒子直接被處死;
晚年的時候,家人雖然重新回到弘毅公府,但是弘毅公府早已換了主人,烏雅氏與子孫后代不過是寄人籬下罷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烏雅氏是康熙第四位皇后、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親妹妹,按照輩分的話也就是雍正帝的親姨母;烏雅氏比姐姐孝恭仁皇后小10歲,孝恭仁皇后是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入宮成為宮女,這一年烏雅氏尚且只有5歲。
其實即便巴拜系烏雅氏一族是整個烏雅氏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在康熙朝之前也屬于包衣旗籍。
巴拜系烏雅氏族入旗的始祖,是孝恭仁皇后的曾祖父額伯根與額伯根的弟弟薩穆哈,而且薩穆哈這一支在康熙朝以及康熙朝之前要比兄長額伯根這一支的發展要好的多。所以在康熙朝時薩穆哈這一支便因為薩穆哈孫鐸弼得康熙寵信、位至內務府總管大臣,而被抬出包衣;至于額伯根這一支,則是到孝恭仁皇后的兒子胤禛登基后才被抬出包衣。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在雍正朝之前,額伯根這一支仍舊屬于包衣,勛貴家族弘毅公家族又怎么會看得上包衣出身的烏雅氏呢?
烏雅氏之所以能夠嫁到弘毅公府,其實跟她的姐姐孝恭仁皇后有分不開的關系。
孝恭仁皇后在康熙十四年入宮,侍奉在孝懿仁皇后宮中(也就是佟佳貴妃、佟佳皇貴妃,康熙的表妹,佟國維的女兒)。孝恭仁皇后最晚在康熙十六年后半年開始得寵,并且從康熙十七年五月開始享受貴格格級別的待遇,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皇四子胤禛,緊接著便被晉封為德嬪;康熙二十年時被晉封為德妃,位列四妃。
從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10年的時間孝恭仁皇后一共為康熙生下了6位皇子公主。
這段時間的孝恭仁皇后,可以說是盛寵。
而烏雅氏便是在姐姐如此得寵的時候,嫁到了弘毅公府。
即便是像弘毅公家族這樣的勛貴家族,也需要跟寵妃的母族聯姻,來穩固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也就是說,若非姐姐如此得寵的話,烏雅氏基本上不可能嫁到弘毅公府。
值得一提的是,烏雅氏還是嫁給了遏必隆唯一的嫡子、遏必隆繼妻巴雅拉氏所生的阿靈阿。
阿靈阿與烏雅氏同年所生,都是在康熙九年出生。
弘毅公家族在康熙十三年遏必隆病逝后,其家族的掌門人一開始是孝昭仁皇后與溫僖貴妃的同母弟、遏必隆側室舒舒覺羅氏所生的法喀。但阿靈阿靈畢竟是遏必隆唯一的嫡子,而且康熙十五年孝昭仁皇后病逝,康熙三十三年溫僖貴妃病逝,失去依仗的法喀自然便不再是康熙寵臣阿靈阿的對手,阿靈阿成為新的弘毅公府掌門人,承襲家族的公爵爵位(承襲一等公爵位)。
也就是說阿靈阿這一脈,才是弘毅公府的大宗。
而烏雅氏嫁給阿靈阿之后,不僅夫君的仕途越來越順遂,而且烏雅氏與夫君的感情極深,阿靈阿七個子女全都是烏雅氏所生。再加上有一個寵妃姐姐在后宮之中,一個女兒還被康熙帝看中指婚給了皇十七胤禮為嫡福晉,可想而知這個時間段烏雅氏地確生活的很幸福。
康熙五十五年,阿靈阿病逝了。
阿靈阿病逝后,其嫡次子阿爾松阿成為弘毅公家族新的掌門人,降襲二等公爵位。在康熙五十六年時便被康熙授予領侍衛內大臣兼理火器營,可見康熙不僅重新阿靈阿,而且還十分重視阿靈阿的兒子。
雖然夫君已經病逝,但好在有兒子可以依靠,如此看的話烏雅氏應當是可以頤養天年的。
然而夫君去世僅幾年的時間,其家族便徹底沒落(阿靈阿這一支)。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按照康熙帝的遺詔,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登基,史稱雍正帝。
而雍正帝是烏雅氏的親侄兒,雍正帝見了烏雅氏也要叫一聲“姨母”。
也就是說阿靈阿是雍正帝親姨夫,阿爾松阿兄弟四人便是雍正帝親表兄弟
然而在皇權面前并無親情,雍正帝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尚且被幽禁景陵,更何況是表兄弟呢
雍正二年,雍正帝下旨將親姨夫阿靈阿墓碑上的刻字改為:
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
并且將阿靈阿與納蘭明珠的次子納蘭揆敘,視為最痛恨的兩位大臣。
而雍正之所以如此對待兩位已經去世的老臣,是因為在康熙朝中后期時,阿靈阿與納蘭揆敘不僅支持皇八子胤禩奪嫡,而且還為了讓胤禩奪嫡成功而做了很多對雍正帝不利的事情,讓還是皇子的雍正對二人十分痛恨。
但因為二人是康熙寵臣,在朝中地位頗為穩固,即便是雍正帝心中再不滿也不能表現出來。
畢竟他不能在父皇面前,表現出自己奪嫡的意圖。
但最終坐到皇位上的是皇四子胤禛,而非皇八子胤禩也非皇十四子胤禵。
當然這些阿靈阿已經看不到了,但自雍正帝登基開始,便預示著阿靈阿這一支的沒落。
果然,大概在雍正三年左右,阿靈阿三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開始遭難:
其長子阿爾本阿,被籍沒家產,妻子均被踢出鈕祜祿氏族譜,并且被貶為包衣;
其次子阿爾松阿,也就是阿靈阿之后弘毅公家族新的掌門人,雖然在雍正二年被授予刑部尚書,但是很快便因罪被革職流放盛京;雍正四年,在胤禩與胤禟被幽禁而死的同時,雍正帝下旨將阿爾松阿處斬,籍沒家產,其妻子均被踢出鈕祜祿氏族譜,被貶入辛者庫為奴,流放煙瘴之地。
其四子嗒爾當阿,被流放寧夏。
至于烏雅氏三個已經出嫁的女兒,自然不會受到牽連。
看著三個兒子、兒媳孫兒們都被流放或者被處斬,可想而知對于已經年過半百的烏雅氏而言,該有多傷心。但是雍正三年時,烏雅氏的親姐姐孝恭仁皇后已經去世了,烏雅氏即便是想求情,都無處可去。
雖然烏雅氏作為雍正帝的親姨母,雍正帝不會為難,但是兒子兒媳與孫兒們如此,烏雅氏又豈能“置身事外”,安穩養老呢?
就這樣,烏雅氏在擔驚受怕中渡過了雍正朝,時刻盼著兒孫們能夠再次回到京城。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了,皇四子弘歷登基,史稱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后不久,在雍正元年便下旨一等公訥親將幾位堂兄弟接回京城歸宗,好生安置。
就這樣,烏雅氏終于再次接到自己的長子與第四子,以及諸位孫兒孫女、曾孫曾孫女們。
一等公訥親是誰?
為何是訥親奉旨呢?
訥親是阿靈阿的六哥尹德的次子,在阿靈阿這一脈沒落的同時,雍正帝將尹德這一脈扶持起來,成為弘毅公府的新掌門人。
尹德去世后,便是尹德次子訥親來承襲二等公爵位,后晉為一等公爵位。
訥親不僅得到了雍正帝的器重,入職軍機處,而且還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器重,位至領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作為弘毅公府的掌門人,自然有責任好生安置堂兄弟一家。
雖然烏雅氏的兩個兒子以及家人,均重新回到了京城,居住在弘毅公府。
但畢竟弘毅公府已經不再是烏雅氏的兒子當家,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處境,自然是遠不能跟康熙朝后期、雍正朝初期相比。
但好在得以歸宗,回到京城,不再是包衣(或者辛者庫)出身,得以有入仕的機會。
像烏雅氏的孫兒穆克登,位至二等侍衛兼佐領,穆克登是烏雅氏次子阿爾松阿的次子。
也正因為自雍正元年開始,阿靈阿的后代重新歸宗,穆克登的女兒得以有資格參加外八旗選秀,而非內務府主持的選秀、入宮為宮女。
而穆克登的一個女兒,在乾隆二十二年時被選中,以蘭貴人的位份入宮侍奉在乾隆身邊。
只是穆克登的女兒并不得寵,所以入宮多年才被慢慢地晉封為了誠嬪,最終在乾隆四十九年南巡的路上落水而死。
在穆克登的女兒入宮9年后,穆克登的一個堂妹入宮成為乾隆的常貴人。
穆克登的這位堂妹是阿靈阿六哥尹德第四子、兩廣總督愛必達的女兒,按照輩分的話誠嬪應當稱呼其為堂姑。雖然穆克登的堂妹入宮晚,但是十分得寵,乾隆四十一年時便被晉封為順妃,并且在舒妃葉赫那拉氏病逝后(此時后宮中位份最高的便是妃),其來致祭親蠶禮,可想而職其在后宮的地位。然而最終穆克登的堂妹失寵,被連降三級,降為了順貴人,其最終的位份還不及穆克登的女兒誠嬪。
烏雅氏是在乾隆九年病逝的,去世時73歲高齡。
對于烏雅氏而言,雖然在雍正一朝時十分難熬,但是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兒孫們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也算是無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