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博團隊
近日,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全文發布,讓我們可以窺見從現在到2035年,深圳對各區的人口增長的“預算”。
在人口增長上,總體規劃有兩段非常重要的表述:
1、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嚴格控制在1900萬人以內,實際服務管理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戶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達到50%以上。
2、引導人口合理布局。合理優化福田、羅湖、寶安、龍華四區常住人口規模和布局,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以及軌道交通、公共服務等項目實施,引導人口向坪山、光明等區有序轉移,促進職住平衡。
這意味著:
第一,深圳人口高增長的時代過去了,未來10年增長空間有限。平均每年的增長額度,大約只有12到13萬人左右。而1980年到2024年,深圳平均每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40萬人。
第二,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城區的增長將放慢,政府從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上,鼓勵人口向坪山、光明等城區轉移。但這些城區定位不是睡城,而是職住平衡的城區,產業也要發展起來。
下面就是規劃中,對各區未來的人口預算:
未來人口預算增量最多的城區是東部的坪山區,將增長將近50萬人,增幅高達80.7%。在這里,有比亞迪全球總部,汽車產業鏈正在成型。再加上其他高新技術產業,有望承載更多的人口。
未來人口增長的第二區將是光明,有近25萬的增量預算,增幅為21.6%。光明定位是深圳乃至大灣區的科學城,有一批大學、科研院所將落戶,還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注冊,人口前景看好。
其次是南山、大鵬、龍崗,都有將近20萬人增長預算空間。其中大鵬由于此前人口基數較小,所以未來10年人口有望翻倍,增幅達到驚人的110%。
令人吃驚的是關于寶安區的人口預算,竟然是負增長,從2022年的454.4萬常住人口,下降到445萬人,減少9.5萬人。
寶安人口預算為何是負增長?跟這里人口密度比較高有關。官方規劃是希望,通過城市更新適當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居住條件,讓城區可持續發展。寶安正在從制造業大區向大灣區CBD演進,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城區功能將發生重要變化,一些低端產業可能會遷出。
龍華也是人口預算比較“緊”的城區,10年只計劃增長1萬人。原因跟寶安一樣,都是此前人口密度太高了,交通壓力大,學位緊張。
深圳跟其他城市不同,過半人口在非核心區,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郊區。這跟之前有特區管理線(二線)有密切關系。
所以我們看到,中心城區的福田、羅湖,未來人口預算反而比寶安、龍華寬松一些。羅湖區未來還有8.1%的增長空間,也就是8.2萬人的增量。福田區有3.5萬人的增量空間。
鹽田區增長空間也比較大,為41.8%,增量預算是8.9萬人。
但話說回來,規劃是規劃,實際是實際。寶安人口會下降嗎?龍華人口會接近于零增長嗎?太難了!
這兩個城區人口基數大、人口年輕,絕大多數家庭正處于擴張期,結婚、生子、接來內地父母,所以人口恐怕還是要增長的。
深圳常住人口會只小幅增長到1900萬嗎?恐怕也比較難。由于深圳有大量天然保障房——小產權房、城中村,所以實際居住成本明顯低于京滬,再加上人口年輕,市場化程度高,2035年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是大概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