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栗子
來源:刀法研究所
全文約4200字,閱讀約需8分鐘,好文值得慢慢品讀。
去年 8 月微信小店的推出,對微信生態內承接交易的“原子化組件”做了重新定義;而后 12 月“送禮”功能一經上線,“小藍包”便成為了行業內的熱議話題,甚至被業內稱為“微信電商”新風口。
據微信發布的 2025 年春節數據報告,春節期間“小藍包”的上線,讓零食、糖果、毛絨玩具、書籍等品類訂單量大大提升,其中書籍類目的訂單量環比增長超 100 倍。
然而,盡管交易增長勢頭強勁,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有不少商家和消費者感受到了體驗上的瑕疵。
諸如,小紅書上某位博主指出,元旦用了微信小店的送禮功能給朋友送巧克力,詳情頁寫 48 小時發貨,結果拖到 6 天也沒有動靜。找商家和微信小店官方客服,都無法給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而在經營端,也有商家抱怨,小店客服功能無法統計接待數據、無法通過訂單找客戶等機制極大影響了經營效率。
然而,有意思的是,騰訊似乎對于短期內的運營體驗缺陷早有預期。自小店上線以來,不僅鮮少看到官方大張旗鼓為微信小店、“送禮”功能的推出發聲,高層還親自下場降熱度。
1 月初的騰訊年會上,馬化騰就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對(送禮)這個功能過度吹捧,微信要用 5 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去做一個電商生態連接器。
作為坐擁最大用戶基數的社交生態,微信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意價值。那到底該如何理解微信小店,其中又有哪些機會和可能性值得關注?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對談了零一數科 CEO 鑒鋒、卓爾私域負責人 Lucas、潤宇團隊的商務負責人蓉歌。
01
微信小店標志著微信想要回收數據權
“微信小店喻示著微信真的想要認真做電商了”,在 Lucas 看來,微信小店上線標志著微信想要回收數據權。
數據是電商的命脈,是運營效率的保障。但此前,微信只有微信支付這一個收口,僅通過微信支付捕獲交易數據;而用戶行為數據則分散在服務商(如微盟、有贊)手中,微信不強制回收。
如此便造成微信沒有足夠的行為數據來給用戶打出高精度的標簽。這也是其一直被商家詬病“投流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微信小店的出現,讓微信生態內所有交易場景中的“貨架”都有機會被統一。如此一來,用戶從內容瀏覽到下單的全鏈路行為數據,微信都可做歸攏。有了完整的全鏈路數據,用戶行為標簽的精準度的提升也就順理成章。
不止于數據,在經營層面,小店的出現也為微信內各端口的商業化效率提升提供了基礎條件。
過去,視頻號小店的流量更多來自于視頻號內部。但微信小店能銜接微信生態內所有端口,幫助商家增加曝光、轉化效率。公域端,微信小店可接入視頻號、公眾號、朋友圈廣告、搜一搜等流量,私域端可與社群、企業微信等結合。
這意味著,某些原本由于交易鏈路不通暢,導致商業化能力不強的內容端口,如今有了新的機會。
最典型的就是圖文這一載體,現在更新后的微信公眾號圖文可直接跳轉至微信小店,小綠書也可掛載商品鏈接。
小綠書可直接跳轉微信小店商品頁
Lucas 表示,“公眾號會復興,適合圖文的品類也會有增長機會”,比如圖書、香氛,這些需要搭配文字來輸出產品故事、價值的品類,有機會快速從微信小店跑出來。
而私域,一直是微信相較其他平臺不可替代的生態優勢。
微信生態內最早出現的商業形態之一就是基于私域經營的微商,只不過,由于監管缺失、交易鏈路不透明等原因,之前的私域交易一直處于灰色地帶。提及微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割韭菜”。
承接微信小店這個基礎設施,去年年底,微信推出“推客”功能,讓私域交易有跡可循成為可能。
通過微信小店優選聯盟的推客分銷 API 接口,有私域資源積累的“推客”可以與帶貨機構合作,在社群、公眾號、視頻號等微信生態場景中推廣商品。
一方面,推客可以利用自身私域網絡和影響力,為商家精準鏈接潛在消費者,利用微信好友、社群成員之間的信任關系增加商品的銷量和曝光度;另一方面,透過有微信小店 API 接口的商品卡,微信能追蹤和保障每一筆交易。
不過,這一功能的真正推廣從 2025 年第一季度才開始。對于其是否能真實給商家帶來生意增長,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
就目前來看,作為原子化組件,微信小店在微信生態內扮演著連接器的角色,將各自獨立的端口嫁接起來,形成更加緊密和高效協作的網狀體。
雖然這種連接為商家整合微信生態資源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促進了各個端口流量和數據的流通,但一如既往地,微信并不想要直接參與到商家的生意經營中。
就像,即便微信小店扮演著類似“貨架”的功能,但微信想要的,絕不是再做一個貨架電商。
02
電商生態的連接器:以“社交+內容”,打破低價內卷
“騰訊將發揮社交能力,使微信成為電商的生態連接器”,如馬化騰所言,社交仍舊是微信生態內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它特有的差異化優勢。
這一點,在微信小店內商品展示機制和推薦機制上,都有所顯現。
傳統電商的推薦算法主要基于用戶的個人行為數據,如瀏覽歷史、購買記錄等來推薦商品;而微信小店中會直接顯示每個產品有多少朋友送過、購買過,強化熟人社交對交易的影響。通過展示朋友的購買行為,利用社交關系中的信任和影響力推動交易。
在零一數科的微信生態內容傳播邏輯圖中,微信存在著“內容-社交-商業化”的三角循環。在鑒鋒看來,去年年底推出的送禮“小藍包”功能就屬于內容部分。
若將送禮放在交易中理解,就是賦予商品表達內容和傳遞情感的能力,讓其可以在社交關系中流通。不過,這一構想成立的前提,是交易生態中存在社交關系。這正是微信的優勢所在。
今年年初,張小龍曾表示,微信做電商的出發點是覺得電商市場很“卷”,市場上存在的拼低價現象并不健康,微信希望幫助從業者一起做有意義的事,做得更長遠。
送禮,實際上是這一價值觀的具象化展現。
在送禮場景里,購買者對于商品的價值定義會發生變化。價格并非影響消費決策的首要因素,情緒價值、質價比或在其之上。
與為自己購置物件不同,送禮本質是做情感傳遞。
禮物價值更重要的衡量在于能否傳遞送禮人想要表達的情誼。據騰訊營銷洞察調研,送禮人最偏好的禮物特性為“能體現個性和獨特性(占比 62.7%)”、“能表達心意和情感價值(占比 60.7%)”。
這些需求都能落在具體的產品策略上,諸如:禮物產品的定價對于送禮方是否可負擔,對于收禮方是否可心安理得的接受;產品包裝是否得體 ……若能深諳這一系列全然不同的評價體系,商家就能從極致價格戰中跳脫出來。
今年春節,就能看到抓住送禮場景拿到社交紅利的品牌,絕味就是一例。
春節前夕,絕味微信小店上架了 98 元“財運暴漲”禮盒、168 元“福氣爆滿”禮盒,除夕夜當晚全部售罄,同時拿到 100萬+ 內容曝光,效率提升 300% 的社交裂變。
相較“小藍包”低于百元的均價,絕味禮盒價格并不低。之所以能讓消費者買單并帶來品牌傳播效應,原因在于對送禮背后心理需求的把握,以及對粉絲需求的極速洞察和響應。
據絕味團隊介紹,他們最初想做小藍包就是因為關注到有粉絲在社交平臺喊話“過年微信藍包送禮,想送絕味”。后期禮盒的選品到設計也都有粉絲參與。
就產品而言,送禮場景中,雖然價格并非核心因素,但贈送人還是希望收禮方能直觀感受到禮物具有較高價值。因而絕味的兩款禮盒都只選取純肉產品做搭配,來提升“眼見”的價值感。
另一方面,禮物也需要儀式感和獨特感,絕味的禮盒包裝設計以國潮風格表達“財運暴漲”、“福氣爆滿”的吉祥寓意,恰能滿足用戶過年送禮的情緒需求。而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也讓絕味在 7 天內就完成了立項到微信小店發布的全流程,保證了節日傳播的時效性。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必然伴隨著不成熟,“小藍包”也不例外。
多位行業人士透露,實際送禮成功率在 40%-60% 之間。顯然,不到半數的成功率并非令人滿意的結果。但對此,大家并不感到意外。
復盤春節送禮后,蓉歌發現未成功收禮的人主要有 3 類。
第一類是微信沒更新,不支持收禮功能;第二類是覺得“一鍵收禮”禮節上不符合中國的“一推二讓三收下”的人情世故,但在發完禮物后,配上一段類似“吉祥如意”的祝福解釋,基本都能打消對方的顧慮;最后一類是收到禮物后沒有填地址,不知道接受流程。第三類最多。
在蓉歌看來,“小藍包”類似于十年前的微信紅包,而春節收禮填地址類似于春晚搶紅包先綁卡。類似“送禮”的社交場景可以快速將“微信可購物”的心智植入用戶心里,進一步拉高滲透率。這才是微信接電商接下來最大的機會。
鑒鋒的觀點也與之類似。分析數據后,他發現:微信送禮的成交用戶中,50%-60% 都是未在品牌小程序有過交易行為的新用戶。而在品類上,春節期間,微信送禮的優勢品類主要是食品、圖書等,與原本在視頻號中占據絕對優勢的服裝品類大相徑庭。
這表明,相較于提高大盤交易額,送禮更重要的價值在于為微信的商業生態擴容,增加品類機會,植入消費心智。
03
短期保持冷靜,找準站位、布局長期
如果說,小店、推客是有前車之鑒的、能加速商業化的有效路徑;那“送禮”應該算是創新和驚喜,是結果未知的新嘗試。
這種難以預測的創新,正是微信讓人充滿期待的地方。“永遠不知道它下一步會做什么變化,微信總能給行業帶來新東西”,Lucas 表示。
“微信的新產品一般需要 3-5 年才會成熟”,在 Lucas 看來,作為覆蓋十多億人的產品,微信追求的是適配于更廣泛的人群,覆蓋更長時間周期的發展。
因此,新產品在短期內存在一些功能不完善的問題,是在預料之中的。對于想要入局微信生態的品牌商家,也要做好看長期價值的準備。
此外,微信的商業化路徑始終遵循“工具即生態”的底層哲學。小店的落腳點終究是產品,是微信生態內封裝商品信息、承接交易功能、承載交易數據的原子化組件。
因此,面對龐大的微信生態,想要進入的品牌需要自己找到每個產品對自身生意的獨特價值,以適合自身的方式將他們聯動起來。“在微信生態里,業務成功極大依賴于戰略組織能力。品牌需要找準自己的生態位”,鑒鋒認為。
諸如,具備私域基礎的品牌更適合自播啟動,就像已有萬店基礎的咖啡品牌瑞幸、已經構建線下門店網絡的傳統鞋服品牌等等;而既往食品、飲料這些私域基礎較弱的品類,也可以借“送禮”的社交場景拉動小店銷量。
2025 年年會上,張小龍曾表示,做新功能是冒險,難且有不確定性,而人習慣于追求確定性。不過,確定性無法帶來驚喜,企業失敗的一個原因是所有人都在做正確的事情。
不管成敗與否,能為當前內卷嚴重的行業環境提出新的可能,終歸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Tech星球. 2025.1. 馬化騰:希望外界不要對微信“送禮物”功能過度吹捧
2. 第一財經. 2025.1. 電商值得長期做”,“微信之父”張小龍談微信做電商的出發點
3. TMI騰訊營銷洞察. 2025.2. 《春節送禮全景報告》:從紅包到“網禮”看新年儀式感升級
THE END.
往期精彩文章,值得你認真看一看
贊賞不必了,和??就是極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