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病房,夜班護士每一次查房,都會悄然走到一位老奶奶床邊,熟練地從口袋里掏出一支馬克筆,輕輕地在老人腳踝處畫上一道清晰的橫線、在手腕內側勾勒出一個圓圈。護士為什么這樣做?背后是一個暖心的醫患故事。
家住來賓市的梁奶奶今年70歲了。12年前,焦慮抑郁的陰影悄然籠罩了她的生活。
起初, 她時常感到心煩意亂,坐立難安,睡眠質量也變得極差。梁奶奶在多家綜合醫院就診后,被診斷為“失眠癥”。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稍有好轉便出院了。
然而半年后,病魔卷土重來,梁奶奶再次出現心慌、心悸、心煩等癥狀,整晚失眠更是讓她苦不堪言,腹部也時常出現不適。
此后多年,梁奶奶為了尋求治愈的希望,輾轉各地求醫,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但療效始終不理想。長期的病痛折磨,讓這位老人身心俱疲,她逐漸變得敏感多疑,偶爾還會出現間斷性幻覺。
去年12月,梁奶奶前往廣西腦科醫院成人心理科一病區住院治療,被確診為混合性焦慮和抑郁障礙。 面對梁奶奶的復雜病情,科主任伍光輝迅速組織醫療團隊進行病情討論。 主管醫生胡德德根據討論意見,完善各項檢查,仔細排查病因,最終制定了一套精準治療方案——“藥物+物理”相結合,旨在緩解患者焦慮、改善軀體不適。
“我住院治療后,精神放松了不少。但凌晨總是會醒。”住院第4天查房時,梁奶奶向胡德德醫生反映除了“睡不好”,她的各方面情況均已改善。這讓胡醫生感到奇怪,因為據老人家屬和夜班護士反映,老人夜間睡眠尚可,無早醒現象。
胡德德醫生敏銳地察覺到,這是由于長期心理因素的影響,導致梁奶奶出現了睡眠感覺的缺失。她耐心地向奶奶解釋了這種現象,并暗中讓夜班護士在查房時偷偷在梁奶奶腳上留下標記。
次日清晨查房時,胡德德醫生俯身詢問:“昨晚休息得怎么樣?”梁奶奶又搖頭說沒睡好。胡德德醫生笑著從白大褂口袋掏出筆說:“其實我們昨晚送了您一塊特殊的手表,您看這兒,這個圓圈就是表盤。您腳上的每道橫線,那是刻度,代表著我們夜間的查房記錄,一點、兩點、三點……您瞧,每次查房您都睡得很沉呢?!绷耗棠腆@奇地瞇起眼睛,仔細端詳著這些印記。
胡德德醫生將老人的衣袖仔細理好,耐心地解釋道,“雖然您自己感覺睡得淺,但這些記錄清楚地顯示,您的實際睡眠時長是足夠的。咱們先放下焦慮,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慢慢調整,這種睡眠感知偏差一定會得到改善的?!?/p>
至此,梁奶奶心里那塊關于睡眠問題的大石頭才真正落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奶奶的病情逐漸得到控制。第14天,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腹痛等軀體不適癥狀完全消失。
出院當天,梁奶奶拉著胡德德醫生的雙手,將一面寫著“醫德高尚,以善愈人”幾個金色大字的錦旗交給胡醫生。醫生則囑咐老人出院后的注意事項。
胡德德醫生說,患者的認可是醫生前進的動力,她將用專業和愛心幫助更多患者走出心理陰霾,重拾健康與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