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本應(yīng)是溫暖的港灣,可在2024年9月4日凌晨,陜西渭南白水縣的“攢勁面館”里,卻發(fā)生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惡性家暴案件。39歲的吳某莉,因感情糾紛,被丈夫李某春殘忍對待。鋼尺、皮帶、菜刀,甚至是70℃滾燙面湯,都成了李某春行兇的工具,吳某莉最終因面湯誤吸入呼吸道窒息身亡。
2025年2月19日,該案一審開庭。檢方以故意殺人罪起訴李某春,可李某春當庭認罪,卻矢口否認長期家暴行為。這起案件,一開始以故意傷害拘留,為何后來又以故意殺人起訴?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一字之差,背后的法律認定卻天差地別。關(guān)鍵就在于犯罪者的主觀故意,是想傷害他人身體,還是想剝奪他人生命。李某春的行為,表面上看有故意傷害的影子,但從他使用高溫面湯這種致命手段,以及導(dǎo)致吳某莉死亡的結(jié)果來看,他的行為明顯超出了普通傷害的范疇。在司法實踐中,行為連貫性、工具危險性、攻擊部位等都是重要考量因素,李某春在廚房內(nèi)持續(xù)施暴,足以證明他有剝奪妻子生命的故意。
這起案件,不僅僅是個人悲劇,更暴露出家暴行為向惡性犯罪轉(zhuǎn)化的嚴峻問題。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應(yīng)對家暴。英國有完善的民事保護令制度,還首創(chuàng)“控制脅迫行為罪”,把心理虐待也納入刑法;美國部分州采取“零容忍”政策,輕微家暴警方也會介入逮捕,50個州實施強制逮捕政策,家暴必須立案偵查;日本出臺《防止配偶暴力及保護受害者法》,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場所和法律援助;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甚至設(shè)立“家庭暴力致死”獨立罪名。
在我國,雖然《反家庭暴力法》已經(jīng)明確了家暴的定義、預(yù)防措施、處置方式以及法律責(zé)任,但在實際執(zhí)行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就像這起案件,家暴長期存在,卻被當作“夫妻吵架”,沒能及時干預(yù)。很多受害者因為傳統(tǒng)觀念、經(jīng)濟依賴等原因,選擇一忍再忍。據(jù)最高法院數(shù)據(jù),近幾年涉家暴刑事案件中,只有少數(shù)受害者曾申請人身保護令。不過,我國也在積極探索,試點“家庭暴力危險等級評估表”,借鑒德國分級干預(yù)模式。
未來,為了更好地遏制家暴,在法律層面,我國可以考慮增設(shè)“虐待致死罪”,參考日本刑法加重親屬間犯罪刑罰;社會層面,可以推廣“緊急避險住宿權(quán)”,讓受害者在72小時內(nèi)就能獲得庇護所。家暴,絕不是家務(wù)事,它關(guān)乎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quán)益。解決家暴問題,需要我們?nèi)鐣餐Γ梢訌娛虑邦A(yù)防和事中干預(yù),公眾也要摒棄陳舊觀念。
我是周兆成,一名專業(yè)且有溫度的律師,關(guān)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法律背后的故事,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