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對加強建設教育強國做出全面系統部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關于“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就明確提出,要實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
這就要求各高校既要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將學科布局與社會經濟發展、產業變革升級緊密結合,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也要求各大高校要革新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培養青年學子的科技素養、創新能力等。而湖南工商大學在這方面可謂是先行者。
面向新的時代需求、立足本校特色優勢,湖工商大學致力于建設創新型一流工商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生態,為此構建了“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與理科融合發展的育人模式,依托于這一全新人才培養模式湖工商不斷輸送創新型、創業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這與上文全新發布的《綱要》中對建設交叉學科、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不謀而合。
目前,湖工商推出了湘江書院·鴻班、12個院士卓越班、4個卓越班、3個卓越工程師班、啟智計劃、數智人才技術訓練營等特色人才培養項目,通過個性化的教育模式,打造學術與創新能力兼備的拔尖人才,這不僅讓學校的教育教學事業注入活水,有了更大的“流動性”和新鮮力量,也為想報考湖工商的學子提供更多元的選擇空間、更優質的成長平臺和更個性的成長路徑。
而以上這些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特色、辦學資源、培養方向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卓越班院士領航還配備頂尖師資,可以接受院士團隊的指導。要知道,院士作為最高學術榮譽,在某一領域的科研實力、科研成果已經達到頂尖,所以通常在科研實力、科研資源等方面擁有更權威的話語權,那么能夠得到院士的“親授”于學生而言是彌足珍貴的專家課,但是對卓越班的學生來說并不罕見。
另外,卓越班的學生還可以三名導師的助力,每位學生將配備2名校內導師和1名校外導師,在學習生活、項目研究和課外實踐方面給予全方位指導和指導,校內導師可以聚焦于專業學習、課程選擇、論文寫作、畢業設計、科學研究等方面,校外導師則是更注重提升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升全面性,增強就業競爭力。
如今,“新質”人才儼然最炙手可熱,而湖南工商大學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為更多考生提供了站在更高起點,與“國際”對話的機會,也讓學生從人才培養端就成為“養成系”新質人才,所以感興趣的考生可以著重考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