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鴻蒙智行帶著些“意難平”的心情結束了2024年。
火力全開的鴻蒙智行,原本想著在不同的界上實現全面開花,一舉成為新勢力交付冠軍。
但無奈智界和享界的接連啞火,最終澆滅了鴻蒙智行提前登頂的可能性。
最終,鴻蒙智行全年交付44.5萬輛,不敵榜首理想的50萬輛成績。
不過,在2025年卷土重來的鴻蒙智行,早早喊出了“今年要挑戰100萬輛”的驚人目標。
鴻蒙智行,這把要全力沖刺了。
去年一季度,鴻蒙智行一度在市場上引領風騷。
當時,作為最大對手的理想接連遭遇出招啞火,繼而陷入到了輿論旋渦當中。
反之鴻蒙智行僅憑問界的單兵作戰,也能一腳登上新勢力交付冠軍位置。
鴻蒙智行頭上的光環,一時間無比奪目。
只可惜,鴻蒙智行沒能一直延續其銷冠位置和輿論焦點光環。
其中原因,一部分出于當時剛上市SU7的小米完全搶占了流量。
相反,作為競品的智界S7卻始終沒能起量,這也動搖了大家對鴻蒙智行“點石成金”實力的信仰。
此外,遭遇挫折的理想很快作出調整,并且在4月上市了入門車型L6,一舉提振了整個品牌的士氣和成績。
而隨著理想L6銷量快速占到了全品牌的一半以后,理想也得以穩定好了其基本盤。
更重要的是,理想L6的成功,還極大鉗制了問界M7(參數丨圖片)的增量發揮。
碰到硬茬的鴻蒙智行,自此一下沒有了原來的氣勢。
事實上,鴻蒙智行并沒有坐以待斃。
去年4月,智界S7進行二次發布,主打降價增配的優勢,試圖阻擊小米SU7。
緊接著,問界M7先是將入門版本下調2萬至22.98萬元起售,然后再增設了30萬級別的Ultra版本,籍此來上下夾擊理想L6和L7。
盡管如此,鴻蒙智行還是沒能打響如意算盤。
二次上市的智界S7,很快就被月付過萬的小米SU7拉開了距離,至于問界M7亦丟掉了年初月銷過3萬的霸氣,先后不敵于理想L7和L6。
鴻蒙智行沒能在20萬+市場上再進一步,這也為后來享界S9的沖高失利埋下了伏筆。
一心想要分割BBA豪華車市場的享界S9,在內飾、科技和安全配置上都給出了毫不吝嗇的投入。
與此同時,北汽董事長張建勇更公開承諾,「北汽愿意All in享界!」
在被寄予厚望之下,當時上市20天的享界S9,很快大定量突破8000輛,創造了40萬級純電轎車的新紀錄。
但從實際交付來看,享界S9并沒取得足夠耀眼的發揮,該車也再延續了此前鴻蒙智行接連啞火的表現。
而隨著后來“飛坡門”事件的發酵,這更是澆滅了享界S9向上進擊的希望。
滿以為拿到一手好牌的鴻蒙智行,還是打壞了。
在王牌盡出之下,沒能取得大幅突破的鴻蒙智行很快就被理想拉開了差距。
去年前10個月,理想累計交付39.3萬輛,超過了鴻蒙智行有4萬輛之多。
如此一來,理想也提前2個月鎖定了新勢力交付冠軍席位。
更重要的是,被視為新勢力黑馬的零跑,也在年底沖到了月銷4萬輛的高度,一度超越了鴻蒙智行的表現。
鴻蒙智行,掉隊跡象已經開始有所加劇。
在缺少新亮點之下,好在問界M9一手撐起了鴻蒙智行的天花板。
自交付以來,問界M9就沒有讓50萬級銷冠位置旁落過給其它對手。
全年突破15萬輛銷量,較之理想L9多了超7萬輛,問界M9由此穩住了鴻蒙智行的高端席位。
籍此,賽力斯和鴻蒙智行也得以迎來扭虧為盈的歷史性時刻。
余承東說過,30萬是鴻蒙智行的盈虧平衡點,30萬以下的車基本是虧錢在賣。
而在問界M9的極力帶動下,使得鴻蒙智行的成交均價達到40萬元,由此也讓智選車及合作伙伴實現扭虧為盈。
不久前賽力斯發布公告,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億元到60億元。
這樣一來,賽力斯也成為了繼理想和零跑之后,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總的來說,余承東還是證明了其“化腐朽為神奇”的實力。
雖說,去年鴻蒙智行沒能取得大獲全勝的成就。
但其快速躥升到新勢力交付亞軍位置,以及首次實現盈利,這已然稱得上是里程碑式表現。
在此基礎上,鴻蒙智行提前發話今年要賣出100萬輛,這相當于要做到翻一倍有多的銷量高度。
如此雄心壯志,最終該如何落地呢?
目前鴻蒙智行的最大問題,在于過多依仗于問界的發揮,而其它的界則難以為整體續上增量。
典型例子,從歷經三次上市的智界S7即可見一斑。
其中,余承東在談及智界S7時就說過,「自己一般都失敗兩次,但第三次一定會崛起?!?/strong>
然而從結果來看,智界S7依舊沒法達到與小米SU7媲美的高度。
但好的是,后來推出的R7終于給智界找到了突破口。
前有智界S7成績的不如理想,后有中國車企圍攻Model Y失利,頂著比起Model Y更高起售價的智界R7,難免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被看好。
不過,智界R7在首個完整交付月里就做到了交付量破萬,一舉打破了多數人的預期。
籍此,智界成為了鴻蒙智行里第二個做到月付過萬的品牌。
后來,智界又趕在去年底上市了增程版R7,這也為今年1月其持續破萬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眾挑戰Model Y的中國選手里,智界R7始終是銷量最高的代表。
得益于此,可以說智界也開始站到舞臺中央位置了。
去年余承東說了,「計劃跟尹總規劃一些新的、有利潤的產品?!?/strong>
后來尹同躍也透露,未來智界的定位將往上提升,跟星途星紀元系列拉開差距。
參照近來外界盛傳的鴻蒙智行新車規劃,定位全尺寸豪華SUV的智界R9將在今年底亮相。
盡管新車作為鴻蒙智行里的又一款“9系”旗艦,但智界R9的定位未必將達到如問界M9一般。
參照智界“7系”車型持續扎根在25萬級市場的選擇,未來留給智界R9的市場區間或更多看齊享界S9,主打35-40萬元市場。
智界,要幫鴻蒙智行穩住35萬+市場份額了。
不難發現,如果智界和享界保持在相當的定價水平下,一個將強調運動范兒,另一個則力推行政類型。
籍此,風格迥異的智界和享界將避免造成沖突,贏得各自的一片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首戰不算成功的享界S9,將在4月上市增程版來發起二次進攻。
考慮到享界S9純電版的銷量未如理想,不排除未來增程版售價或作出更大的讓步。
此外,還有消息指“享界S9有望推出加長版、旅行版”,其中加長版將達到BBA的D級車規格。
如此看來,享界無疑將承擔起“百萬元內尊界”的定位。
號稱對標邁巴赫、勞斯萊斯幻影的尊界S800,在去年底完成了首發。
根據規劃,新車將在5月底正式上市。
在此之前,尊界S800已經公布了100-150萬的預售價,基于其超豪華車的身份,預計正式售價也不會有明顯改動。
頂著“時代旗艦”名號的尊界S800,從一開始就表明了其整車架構是專為L3級自動駕駛而設計。
用頂級科技來顛覆傳統超豪華車市場,這就是尊界S800的使命所在。
一邊是尊界的向上突破,另一邊的問界則要肩負起維護基本盤的重任。
其中,預計在5月上市的問界M8,將成為問界M9的有力補充,幫助問界進一步拓展40萬級別市場。
能否進一步蠶食理想L9的市場份額,這也將是問界M8的重頭戲。
此外,作為問界系列定海神針的M7,預計在下半年迎來改款。
目前有消息吹風,新款M7或將改用全新前臉,轉為向問界M9看齊。
再一次選擇大動干戈的問界M7,注定要掀起新的沖擊風暴。
對于鴻蒙智行整體而言,今年最大的看點還離不開已被外界盛傳將登場的上汽尚界。
據悉,上汽已跟華為簽約了智選車的合作模式,且后者亦已進駐到上汽內部共同辦公。
至于目前仍未官宣的原因,或跟上汽組織架構調整有關。
有報道指,日前上汽乘用車發布了《關于大乘用車干部任免的通知》,當中人事調整就涉及了超60位中高層。
但無論如何,雙方的智選車合作基本已成定局。
據透露,尚界車型將定位15-25萬元,成為鴻蒙智行最入門系列,首款車型將在今年Q4亮相。
毫無疑問,未來尚界將接棒如今問界的位置,扛起鴻蒙智行銷量基本盤的大旗。
鴻蒙智行的百萬輛銷量目標,也終將指日可待。
早在兩年前,余承東就說到,「其他人對我們,會經歷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過程。」
「現在到了“看不懂”的階段,而“追不上”還得長期努力?!?/strong>
從去年沖到新勢力交付榜次席以后,實際鴻蒙智行已然進入到了別人追不上的階段。
來到當下,隨著尊界即將捅破中國豪華車品牌的天花板,加上鴻蒙智行再加入了拓展基本盤的尚界。
可以看到,鴻蒙智行的競爭壁壘還在持續往上加強。
面對這樣一個實力深不見底的汽車大聯盟,百萬銷量終究也只是其征途上的小小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