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濕冷的“回南天”悄然來襲,不少人因天氣潮濕而得了皮膚病。
60歲的李女士最近發現,小腿前側出現了大片的紅斑、丘疹,皮膚像碎裂的瓷器一樣皸裂,還伴有脫屑和劇烈瘙癢。
起初,她以為只是普通的皮膚干燥,便自行涂抹了一些潤膚霜,但癥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這是怎么回事?中醫怎么根治皮膚病?
濕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貢方堂中醫皮膚科專家陳順濤表示,很多女性冬天常穿化纖材質或人造絨的打底褲和絲襪,這些衣物不利于皮膚呼吸透氣且對皮膚束縛過緊,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加上冬天皮膚干燥,最終誘發了濕疹。
疹并非單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西醫的角度看,潮濕的環境是濕疹的重要誘因之一。
中醫認為,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功能障礙、精神緊張、失眠疲勞、感染病灶及內分泌失調等,均可產生或加重濕疹。
先天稟賦不足,也就是個體的體質差異,如有些人本身屬于過敏體質,臟腑功能相對較弱,也更容易患上濕疹。
中醫怎么調理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其癥狀表現多樣,包括皮膚瘙癢、紅斑、丘疹、水皰等,且容易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困擾。在中醫理論中,濕疹有著獨特的認知和治療方法。
常見證型及治療
1. 濕熱浸淫型
癥狀表現:發病急,皮膚潮紅,有丘皰疹,灼熱瘙癢無休,抓破滲液流脂水,伴有心煩口渴,身熱不揚,大便干,小便短赤等。
治療原則:清熱利濕止癢。
常用方劑:龍膽瀉肝湯加減。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能瀉肝膽實火,又能利肝經濕熱,是治療肝經濕熱的關鍵藥物;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加強龍膽草瀉火除濕之力;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使濕熱從水道排除;生地、當歸滋陰養血,防止苦燥傷陰;柴胡舒暢肝膽之氣,并引諸藥歸肝膽之經;甘草調和諸藥。
2. 脾虛濕蘊型
癥狀表現:發病較緩,皮損潮紅,有丘疹,瘙癢,抓后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等。
治療原則:健脾利濕。
常用方劑:除濕胃苓湯。蒼術、厚樸、陳皮健脾燥濕;白術、茯苓健脾滲濕;豬苓、澤瀉利水滲濕;滑石、甘草清熱利濕;防風、山梔、木通疏風清熱利濕。通過這些藥物的配伍,達到恢復脾胃運化功能,祛濕止癢的目的。
3. 血虛風燥型
癥狀表現:病程久,反復發作,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難忍,或皮損粗糙肥厚,伴有口干不欲飲,納差,腹脹等。
治療原則: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常用方劑:當歸飲子加減。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養血活血;何首烏、荊芥、防風、
最后分享一味中藥給大家,在中醫理論中,蛇床子味辛、苦,性溫,有小毒,歸腎經。
可見,蛇床子是一味辛溫的中藥。在中醫認知中,辛能行散,苦能燥濕,溫性可散寒助陽。因此蛇床子既可除去體內的濕寒之邪,緩解疼痛和帶下異常;也能溫補腎陽,有助于改善腎陽虛弱導致的腎虛陽痿、宮冷不孕等病癥。并且,其燥濕祛風,殺蟲止癢的功效尤為獨特,內服外用皆可施治,外用可殺蟲止癢,治療各種濕癢、濕疹、疥癬等,為皮膚科之要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