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時隔4年重啟的《演員請就位》第三季,竟然以一種莫名的方式,火上了熱搜。
相比曾經李誠儒和郭敬明的撕扯鬧劇,如今《演員請就位3》已全方位換了賽制。
導師席入座的,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評委”。
《演員請就位》前兩季的陳凱歌,《演員的誕生》連續四季導師章子怡,《無限超越班》的惠英紅和吳鎮宇。
還有遠道而來的國際影后于佩爾。
節目組整這么大,毫無疑問,是要搞點大動靜。
但當競演名單公布,群面環節開啟,觀眾們看完卻一言難盡。
而節目中的故事,還遠不止于此。
01、內娛最難以啟齒的一條法則
第三季有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學員的登場方式。
在一條類似于影視基地的街景中,每個學員自行挑選服裝,設計劇情,組成搭子進行表演。
有點類似于農村趕大集。
四位導師則像趕集的路人一樣,看到好的就發“晉級卡”,看到不滿意的直接,便直接pass。
先是徐開騁,一上來就紅著眼對陳凱歌哭訴,說人家兒子執行任務,犧牲了……
接著是張嘉元,他演了一個找狗的學生,將陳凱歌默認為“丟狗的父親”。
一通質問后,張嘉元發瘋一般竄了出去,一頭扎進了劉美含的菜籃子里。
你別說,劉美含在自己的戲里發揮不咋地,看著張嘉元,反而有了點演戲靈感。
那嗑著瓜子吐槽吃瓜的樣子,活脫脫就是屏幕前的我們。
對此,陳凱歌犀利點評:
“你有可能瘋了。”
那邊,吳鎮宇和章子怡,遭遇也不咋地。
進了街,先是看到一個盲人,讓他倆留步。
沒想到章子怡一秒戳中他的邏輯BUG:你怎么知道我們是兩位?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盲人之后,是一只自認為“肢體比較強”的貓。
然后,就是因為第三者插足而吵架的情侶。
看來霸總劇情深入人心。
這邊吳鎮宇驚訝臉還沒平靜,那邊章子怡就成了別人劇本里的“小三”。
代高政扮演的霸總軍官,當眾呵住章子怡,還在大街上對她雙膝跪地,祈求在一起。
搞得章子怡趕緊叫停,無奈苦笑,內心OS:這都什么玩意……
當然,這些古早狗血的劇情設定和人物(刻板)形象,都還不是最炸裂的。
同時嚇壞導師和皮哥的,是楊子。
他扮演的西門慶,先是追在于佩爾屁股后面,說著一堆油膩的臺詞,要將人家占為己有。
陳凱歌像見了什么臟東西一樣,眼神都要殺人了。
兩人走后,楊子又去找章子怡和吳鎮宇,把這個橋段,重新演了一遍……
章子怡驚得一時語塞:太嚇人了。
類似這樣不正常的表演,還有很多。
比如cos相柳,無限復活的劉梓晨。
不想結婚的熊乃槿……
別說這幾個導師,就是我們進去逛街,也能逛出工傷來。
這哪里是在考察演戲,分明是在考察觀眾的智商,導師的耐心,制作組的憋笑水平,以及幕后工作者的尷尬耐受度。
作為觀眾,皮哥腦子里也不禁有個問號:
“這些千奇百怪的明星和學員,真的是資本力捧的明日之星么?”
其實,結合《演員請就位3》開播前后的種種話題,里面的道道,早已不言自明了。
開播前,官宣的陣容,其實有46位學員。
沒成想,開播后延播三小時,刪除了姚笛的全部畫面和戲份。
這出配合熱搜的“騷操作”,一下子將《演員請就位3》的熱度推到了頂點。
至于為什么刪了姚笛,留下了同樣有道德瑕疵的徐開騁,節目組卻沒有任何解釋。
節目開始,群面之前,“市場導師”楊曉培和“特邀導師”惠英紅,一通犀利的靈魂拷問。
問的,都是頗具爭議,頗有影響,又涉及隱私的話題。
比如,你們誰整過容?
問題一出,臺下面面相覷,只有劉梓晨一個顫巍巍站了起來。
楊曉培不依不饒,開始指名道姓,喊中了熊乃槿。
結果熊乃槿矢口否認,配合這張確實讓人遐想的臉,話題性和沖突性拉得滿滿的。
開播后,張嘉元演得不好。
之前,章子怡對張嘉元說話評價,還都保持客氣。
結果后面突然變臉,直接打斷張嘉元關于“偶像”的闡述,將他愣生生趕下臺,一點面子都不給。
一旁的吳鎮宇,同樣也是怒氣值拉滿。
也就是這一組沖突,直接沖上熱搜,繼續維持了“姚笛”后的節目熱度。
觀眾看節目時很困惑,真的會有這樣的傻子嗎?
節目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實際上給觀眾的感覺,還是流量至上。
這條內娛“流量法則”,明面上人人痛罵,實際上依然在反復出現。
一通暴怒,一頓爭吵,節目有了熱搜,導師維護了形象,年輕學員一夜間被大眾知曉,大家似乎各得其所。
只可惜,這個春節檔票房大爆的《哪吒2》,其他電影的慘敗,早已證明,想成功,還是得對觀眾真誠。
02、節目里這三類人,撕開了競演綜藝的“遮羞布”
這幾年活躍在網絡上的表演競技類的綜藝,其實真不少。
《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演員請就位》《無限超越班》《導演請指教》,如同相約好,一個接一個。
但回顧起來,似乎一個比一個離譜。
停留在你腦海中的,也不是誰誰得冠軍,而是那些一言難盡的明星學員。
如果我們總結一下,這些競演綜藝,登場的學員,無外乎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非頂流階層的偶像愛豆。
他們大部分通過非科班渠道成名,演技功底幾乎等同于普通你我。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獲得過S卡的何昶希。
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吸引年輕觀眾+接受導師專業講解甚至怒氣輸出。
《演員請就位3》里,這樣的演員也隨處可見。
如選秀出身的許佳琪,自稱“愛豆”的張嘉元。
甚至連一部代表作都沒有,頂著于正一條動態出現的“素人女孩”張婉瑩等。
第二類,是那些具備演技,但逐漸消失的老演員,或者未成名的配角演員。
他們能夠帶來相對專業的表演,給節目的品質,兜一兜底。
也順帶用好的表演,給觀眾催催淚,幫觀眾洗洗眼睛。
比如《演員的誕生》中的藍盈瑩,《演員請就位》中的胡杏兒。
這一季中官宣又被刪的姚笛,香港演員方力申,也屬于這一類型。
第三類,是一些“奇怪的人”。
他們與表演無關,卻又長期活躍在內娛,還自帶話題度和熱度。
如跨界演戲的張大大,八國混血的劉梓晨,以及本季的“油王”楊子等。
他們登場,很難說是不是為了給觀眾帶來好的表演。
反正在自己本行內,他們似乎還沒太整明白。
這三類學員,每一類都有十分明確的功能性,各自分工明確——
惹導師生氣進行專業示范的,制造熱搜話題的,還有向觀眾傳遞演員正向使命的。
設計這么復雜,播到最后,觀眾依舊不買賬。
這個也真不怪咱們觀眾。
在觀眾心里,衡量一檔競演綜藝是否真誠的標準只有一個:
通過這檔節目,有多少好演員,走進了大眾視野,獲得了更多機會。
這也是這類綜藝節目,自己在舞臺上高呼的使命。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對比看看隔壁賽道的喜劇節目。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演員連年登上春晚;
《脫口秀大會》《喜劇之王單口季》的學員名滿天下。
而表演類綜藝,網羅這么多明星、演員,上熱搜的更多是一出出正經表演之外的鬧劇。
客觀來說,表演競演綜藝,作為市場影視作品的補充,是有其存在價值的。
觀眾也希望看到,一些得不到機會的優秀演員,能夠通過一些非常規渠道,綻放光芒。
往大了說,也是給影視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就如同20年前劉德華扶持寧浩,寧浩再撐起“壞猴子計劃”一樣,挖掘更多被埋沒的人才。
但如今事與愿違,當下的競演綜藝,真應該認真反思一下。
2017年,徐崢在綜藝《我就是演員》中向任素汐莊嚴宣告:“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七年過去,這樣的“春天”,至少在競演舞臺上,依舊沒有照進現實。
03、大幕后,沒有露面的“第三個人”
時隔7年,再看任素汐在舞臺上的那句話,依舊值得品味。
她哭訴道:“想告訴他們我演得很好”、“你們可以信任我”。
一個“他們”,一個“你們”,指的不是觀眾,也不是評委席上功成名就的導師。
而是幕后資本和掌握話語權的那些大人物。
徐崢當場也挑明了“選演員不以演技為標準”的行業亂象。
7年之后,我們再看《演員請就位3》的入圍學員名單,演技似乎仍然不是第一標準。
那位沒有露面的“第三個人”,依舊能夠在舞臺大幕后指點江山。
更可悲的是,觀眾早已看透這套把戲,卻無力回天。
《無限超越班》《演員請就位3》等綜藝評分屢創新低,但播放量居高不下。
當“罵”也成為流量的一部分,當“審丑”成為全民狂歡,娛樂圈的墮落便成了集體共謀的結果。
當然,內娛并非沒有清醒者。只不過改變的大潮,并非靠單獨的個體完成。
如《哪吒2》那般,最終的決定權,永遠在我們手中,我們的鼠標,我們的眼球,就是內娛的尺。
影視圈里從來不缺少好演員,也不缺少好的編劇和有野心的導演。
只有給予他們真正足夠的信任,好演員的春天,甚至影視圈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
《哪吒2》打了資本一巴掌,它證明,真誠是必殺技,技術是硬道理,好的作品,始終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七年前,徐崢為任素汐點燃的火苗,不應湮滅在資本的黑夜里。
好演員的春天,終究要靠真誠的作品來呼喚。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