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字被譽為“300年來最美行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蓋過趙孟頫的風頭,他就是清乾隆的御用書法家—梁詩正。
梁詩正可是大有來頭的,他是雍正親點的探花,自幼便與書法結緣,苦心專研趙孟頫書法數年,這也正是他的書風和趙的有相像之處,乾隆、劉墉、翁方綱、成親王都臨摹過他的作品。就是啟功先生也是受了他的影響而最后創作出了獨特的啟功體。
雍正八年,他高中探花,后被雍正任命為上書房師傅,教授皇子,其中就包括后來的乾隆皇帝。乾隆登基后,對梁詩正尊崇備至,不僅讓他位極人臣,還對他的書法喜愛有加,甚至親自為他鋪紙研墨。
而在他眾多的書作之中有一件堪稱為經典,那便是他的《行書論畫詩》,此作是他敕所寫,全卷共 27 行、230 字,字徑大小約 3 厘米,遞藏有序,如今藏于北京故宮。時人稱贊此作 “若納水輨,如轉丸珠;窈窕深谷,時見美人”,足見其技藝之高超。
此作以中鋒行筆為主,筆畫間遒勁爽利、婀娜有致,起筆有藏有露,行筆中側鋒并用,折筆、翻筆處理自然,盡顯用筆的豐富與細膩。而在一些長筆畫的處理上,他更是行筆沉穩且富有變化,既讓筆畫展現了挺拔有力之態,又不失靈動之美,這沒有數十年之功豈能有所感悟。
結字更是舒展開闊,頗有禇遂良和李北海之風,想必也是專研臨習眾多名家法帖而集齊一身,字的結體緊湊,內緊外松,欹側縱長,俯仰得宜,每一個字都深諳古法,完全沒有館閣體之感。
最主要的是他用筆精謹但又不過于繁瑣,讓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達到更高效的學習過程。對于書法初學者來說,是絕佳的臨摹范本。從這里入手,能夠快速掌握行書的基本筆法和結構,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古人的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它是清代行書的杰出代表作,將行書寫到了新的高度,把“唯美之風” 發揮到了極致。它融合了晉唐以來諸家的筆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對后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啟功先生的 “啟功體” 就與梁氏行書有很多相似之處,啟功研習過他的字無疑。
此作的創作時間并沒有具體的資料記載,但我們可以大致推測為他40歲左右,他是在乾隆登基后讓其書寫的,所以大可能是在乾隆早期時間所作,且此作含不得半點馬虎,因為在今天寫不好上交頂多退回來重寫,而皇帝受命可不會讓你蒙混。
作如今藏于北京故宮。時人稱贊此作“若納水輨,如轉丸珠;窈窕深谷,時見美人”。梁詩正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乾隆登基后,梁詩正受到重用,經常為乾隆帝代筆、書寫重要文稿等。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