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龍江路和龍江路上的變遷(四)

0
分享至

《龍江路和龍江路上的變遷》之四

李奕作

龍江路24號是地地道道的老院老建筑,解放前房主姓楊,是島城有名的金融家。院內前后兩棟樓,前樓專門出租,后樓別墅自住。兩棟樓都是二層,只是后樓背靠信號山,建筑裝修略顯奢華,建于1936年。前樓臨街,建于1940年,由于用作出租,建筑裝修都稍顯簡約粗糙。

解放后,前樓歸市事務局管理,后樓被海洋學院買下。2000年海院用這座樓跟市里換了信號山路一棟獨門獨院別墅,分配給了管華詩院長。


原青島市文聯主席、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姜樹茂在24號住過,他的代表作《漁島怒潮》1962年出版,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暢銷書之一,連印三版,還出過英譯本。《漁島怒潮》后來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也廣受好評。

原中國海洋大學人事處長何慶豐也在24號住過。何慶豐,山東莒縣人,1944年入黨,先后任莒縣沭西區組織委員。江蘇贛榆縣谷陽區委書記。建國后主要從事青年工作,歷任青島橡膠九廠團委書記,青島市團委副書記,山東省團委青工部部長。1963年調入山東海洋學院,歷任生物系、化工系黨總支書記,院人事處處長。離休后,仍不忘初心,發揮余熱,參與籌建海大黨校,并任副校長。還擔任過離休干部黨支部書記。


24號還住過當年島城名人,交際處廚師大老紀。紀師傅是青島市第一批五個二級廚師之一,每當迎賓館有接待國家領導人和重要外賓就會被調去主廚。

我同學的姐夫曾跟紀師傅學廚,幾次聽到他對徒弟們炫耀自己的拿手“絕活”。1957年毛主席來青島,他被調去為主席做了一個月飯。毛主席不吃海魚,紀師傅便做了一道“糖醋鯉魚”,將鯉魚頭尾用布捏住,放入滾燙的熱油中過一遍油,做熟后魚還喘氣。毛主席離青前與賓館工作人員告別,與其他人都是單手相握,介紹到廚師紀師傅時,毛主席雙手握住他的手,連聲說:“謝謝,謝謝”!

西哈努克親王來青時,紀師傅為他做了一道“芙蓉蟹肉”,事先將蟹子大腿的肉剔出,用各種調料煨了一天,西哈努克品嘗后贊不絕口。

紀師傅為林彪做過一種豆,林彪吃后大加贊賞,離青時特意讓他又做了一大瓶帶回北京。


龍江路24號甲的主人是青島著名建筑師王枚生。王枚生(1890-1955)山東青州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日本高等工業學校。回國后參與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負責道路排水工作,后辭職開辦“美化營造廠”,獨立承接工程。代表作有大學路54號兩湖會館(現大學路小學),蘭山路1號青島市禮堂,居庸關路9號別墅,湛山寺藥師塔。龍江路24號甲,也是他親自設計建造的。日本二次占領青島后,王枚生不愿為日本人做事,避返青州。44年任崇德中學校長一年,被政府辭退后,受同鄉山大校長趙太侔之邀,到學校搞建筑。解放后,王枚生受邀出任山東省建筑廳總工程師,主持修復膠濟鐵路沿線、流亭飛機場等基礎設施。


青島39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后,相繼涌現出倪萍、唐國強等八十多位蜚聲國內的演藝界人士,被譽為“表演藝術家的搖籃”。而這個“搖籃”的締造者之一王崇秀老師就住在龍江路24號甲。


文革中,擔任團委書記的王崇秀在39中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后改為“話劇隊”),倪萍、唐國強、王靜、王繪春、翟天臨、陳好等相繼成為她的弟子。她為他們在音樂、朗誦、表演各方面傳授知識,指點迷津。而她的弟子們也不忘師恩,召之即來,傾力回報。有一年39中舉辦校慶,王崇秀問倪萍能不能參加?已經是央視“一姐”的倪萍,毫不猶豫地答應,并且當即買了機票。沒想到當天北京突降暴雨,飛機不能起飛,倪萍便在機場等了一夜,第二天趕乘最早的航班,準時來到學校。王崇秀的文藝才干得益于她的家庭基因。她的父親當年在北京天橋與相聲大師侯寶林、郭啟儒等一起撂過地攤。她的大哥王仁,空政話劇團原副團長,毛主席特型演員。他在《毛澤東和他的兒子》中飾演的毛主席,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老王家還不乏體育人才,王崇秀二姐王崇靜曾經是與孫梅英、邱鐘惠同期隊友的國家隊隊員,在省隊待了一段時間,為了愛情、家庭,隨丈夫回到青島。是青島市少年宮建宮之初的乒乓球教練,培養出一批后來成為省隊、市隊隊員的優秀人才。丈夫王澤甫青島體校乒乓球教練。

弟弟王勇,體育健將,國家擊劍隊隊員,參加過亞運會,取得第七名,退役后任八一擊劍隊教練。


我在職工業大日語系的同學孫基亮住在24號甲。孫基亮父親孫凝宗(1907-1977),字德庭,別號二松堂主, “濰縣八怪”之一,著名國畫山水畫家。1933年考入上海新華藝專,受教于黃賓虹、潘天壽、俞劍華等。1945年到青島任崇德中學美術教員,成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青島美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也是科班出身的少數代表人物之一。1957年被錯劃“右派”,79年平反時,他已去世兩年。

孫德庭晚年仍鐘情繪畫。一天傍晚,他看到院里鄰居在侍弄曇花,興奮地說:“這花今晚能開,無論多晚,你一定要叫我。”半夜花開,他拿著相機前后左右拍了一遍(那時沒有數碼相機,膠卷很貴的),又端著畫板圍著花畫到凌晨,直到花敗。

孫德庭取別號“二松堂主”,是因為24號甲門前曾有兩棵常年郁郁蔥蔥的老松樹,可惜填掖縣路大溝時被砍伐。


孫基亮在青島第二染織廠從事花布圖案設計工作38年,多次獲國家、省市優秀設計獎。他設計的花布圖樣《春天》,1980年在全國首屆印花布圖案評選中,榮獲最高獎項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在業大,孫基亮是我們班年紀最大的學員,也是最刻苦認真的學員。他在學校總是手不離講義,見到同學也總是主動用日語打招呼交談,所以他的進步也最快。畢業后,他先后在加藤日語學校和求實職業技術學院教日語,并擔任后者的外語學院院長。他翻譯的日文著作《青島物語》在青島引起較大反響。


晚年的孫基亮熱衷于青島的文史研究,以耄耋之身頻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掖縣路大溝即為“青島河”,我不知道是誰提出的,可我見過他在網上與人爭辯,有理有據地講述青島河的形成、發展、消失。現在“青島河”的概念已被島城絕大多數百姓和學者認可,他也被任命為“青島河河長”。

我與孫基亮畢業后有過兩次接觸,都是他邀請我參加他組織的沙龍。一次是他針對島城那些年興起的“里院文化”研究,提出了“公館文化”的概念,意見沒有統一,沒有實際操作。另一次是我從美國自由行回來,他請我去講講美國見聞和感想,大家交流了一些國外旅游的經歷。平時與他也有微信聯系,去年8月,聽聞他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83歲。

24號乙現在是一座六層高樓,王釗鴻對我講,這里原來是一棟二層別墅,樓上有個大平臺,房東姓劉。這個院有個比我低一屆的十五中校友王策禮,外號“大禮”。他俯臥式跳高跳過1米85,籃球打得也不錯。他的姐夫楊臣書與吳皖湘(開國中將、炮兵副司令員吳信泉之子,后任八一體工隊大隊長)是八一足球隊隊友,推薦他到北京參加過國家青年隊集訓。后被38軍招入,吳皖湘后來也調到38軍當領導。打了幾年球,王策禮從部隊退役后下海經商。


26號也是一座二層小樓,局部有地下室,紅瓦組合坡屋頂。南立面左側向外突出半圓體,頂部封閉陽臺。西立面中部底層外凸方形小屋,院子很大。此樓建于1936年。

網上說,這里曾住過杭州偽市長譚書奎。譚書奎,山東濰縣人,曾留學美國。歸國后先后任膠濟鐵路工務段長、之江大學教授。日本侵華后,投靠日偽,任偽浙江省政府秘書長兼杭州市長。1944年在杭州被軍統特工暗殺。譚書奎可能是任膠濟鐵路工務段長時在26號住過,據鄰居說,至今譚氏后人仍在此居住。


28號也是二層建筑,局部地下室。這個院子不大,但挺有特色。進門上十幾級臺階,迎面一道照壁,墻邊修竹茂密。建筑中部向外凸出石材門廊,門廊上方敞開式陽臺,陽臺上部內凹方形裝飾上嵌“迎祥”二篆字浮雕,意為“迎納吉祥”之意吧。

28號原業主姓李,是德國人修建膠濟鐵路時的工程師,他親自設計建造了這棟建筑。原來樓后有個不小的花園,后來逐漸荒蕪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后院蓋起一座五層樓,門牌是華山路17號。李家后人現仍住在28號。

28號曾經有一位“名人”租客溫梅生,鄰居們都稱他溫老師。祖上是宮廷太醫,他本人在黑龍江璦琿開過醫院。早年在家鄉招遠是有名的鄉醫,因抗戰時期“舍命救治八路軍傷員”被列入“招遠名人”。


龍江路30號在與華山路的拐角處,是一座平房。1980年拆除后,在原址蓋起了一棟五層樓,門牌成為華山路19號。

那天我路過此處,向路邊幾個在聊天的三十多歲的青年打聽30號在哪?他們一下愣住了,好像從未在意30號的有無:“咦,30號?30號在哪?怎么不知道?”30號早在四十幾年前已經消失了。

龍江路32號名揚四海,是因為在那里住過的常約瑟移民美國后,在美發表了《青島是個海》系列文章,以及多篇詳細介紹32號和他們一家生活經歷的文章。我看過幾篇,總體感覺比較真實客觀。雖然披露了一些文革中受到的折磨,但并沒有杜纂情節,抹黑祖國,詆毀共產黨的主觀惡意。


常約瑟的母親梁今永女士,上世紀60年代拍攝于龍江路32號院前。

常約瑟的父親常子華生于1897年,廣東南海人,1925年來青島,就職于世界著名化工企業英國卜內門公司,46年提升為公司在華高級主管,代理青島分公司總經理。雖然是地道的“洋買辦”,卻不失一顆愛國心。他平時總穿一襲白馬褂,出入各國領事館、洋行,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周旋于一群西裝革履的洋人中間。49年青島解放前夕,英國總部撤銷公司在青島的一切業務,電報通知他任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并提出負擔全家人赴港費用,要求他即刻赴港。他卻毫不猶豫地謝絕了,回電總部:“感謝總部對我的信任,但我是一名中國人,我要為祖國服務,為中國人民服務。”而留了下來。

常約瑟筆下的龍江路32號是這樣的:地處一個非常寧靜、隱蔽的地方,別墅的對面是青島河的上游,別墅的地面,高于龍江路馬路4米,行人只能看見靠近馬路邊的一個汽車房,兩扇淺灰色的大鐵門,與一面用青花崗巖砌壘起來的5 米高墻。

32號當年有三個木頭大門,外包一層厚厚的鐵皮。左側一道是家人進出,中間一道很少打開,右側鐵門后是汽車房,只是汽車房里沒有汽車。常子華1953年搬來龍江路之前就將自己的一輛藍色轎車捐給了北京中央政府。那時這種時髦的藍色轎車很稀少,有人說這車的新主人是周總理,也有人說是對外友協主任廖承志,還有人說分配給外交部專門用來接待外賓。六十年代初,常子華將汽車房免費提供給青島市糧食局經營糧店。


院子中央是一棵高大的常年翠綠的杉松,樹底下深處是個防空洞。南面有十幾棵柏松,東面是一棵高聳的核桃樹和四五棵無花果,窗子前面桂花、臘梅、月季栽成一排。

六百多平米的“常公館”里,有花香彌漫的花房,優雅別致的客廳,主人溫馨的主臥房,孩子們住的三間臥室,擺著一張長方形大餐桌的飯廳,裝備著抽水馬桶和浴盆的衛生間。


常約瑟所著《與癌共舞十二年》

文革中,糧食局拆除了大鐵門、汽車房(糧店)和花崗巖高墻,蓋起了一棟二層樓,原32號被“擠到”身后,成為偏居一隅的“32號甲”。現在臨街的32號門頭是“溫馨家園托管中心”,32號甲也掛有咖啡館、書法班等招牌。

2021年“與癌共舞”13年的常約瑟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龍江路34號建于1935年,建筑整體為一中軸對稱的矩形,兩層。窗戶皆為矩形,窗下石材窗臺凸出墻面。

現在是“市南區江蘇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以及“睦鄰家龍江路社區幸福食堂”。這個院多次更換門頭,曾經是青島市僑辦,青島中國旅行社、青島市地震局。那天一位在路邊封沿街窗戶的鄰居告訴我,這里還曾是“大象辦”。我不解,“大象辦”是什么?“就是‘大項目辦公室’”,老百姓真會簡化。


36號甲住過不少名人。劉知俠(1918-1991)河南衛輝人,中國著名作家,曾任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協山東分會主席,青島市文聯名譽主席。一生給后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鐵道游擊隊》更是風靡了一代人,我們就是看著《鐵道游擊隊》長大的。

“劉知俠故居”的銘牌現在掛在金口二路42號門外。我寫的美篇《金口路和金口路上的同學》后,有讀者留言,認為這個銘牌掛得不對,因為金口二路42號是改革開放后才蓋的,叫“故居”不合適。為什么不在龍江路36號甲外掛牌呢,是住的時間短嗎?


原市文聯副主席李時在36號甲住過。李時(1906-1986)河北定縣人,著名戲劇家。1931年加入共產黨,39年到延安,歷任“魯藝”文工團導演,延安部隊藝術學校隊長,冀東文工團團長。1942年李時在延安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親耳聆聽了毛主席的報告。解放后歷任唐山文聯主席,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編導,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協山東分會主席,青島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1962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來青島演出,會見時任文聯副主席的李時,趙丹與李時一起親切回憶起當年在《馬路天使》同臺演出的情景。

鞠維信也在這個院住過。鞠維信(1926-1976),山東威海人。1943年5月入黨,歷任青島市委組織部干事,組織科科長,市南區區長,區委書記。1967年青島“122”奪權后,任青島市革委會常委,市革委副主任,黨的領導小組秘書長。


鞠維信被結合進市革委,在各路造反派中引起不小爭議,最后終于在社會上形成“拉鞠”、“保鞠”針鋒相對的兩派。那時馬路上到處張貼著雙方的大標語,不時有游行隊伍高喊口號,浩浩蕩蕩走過。1967年6月18號在第三公園“拉鞠派”舉行聲勢浩大的“618拉鞠大會”,會后游行隊伍在中山路與“保鞠派”相遇,差點釀成重大武斗事件。

有一天,二中兩名“紅旗戰士”到38號同學家玩,發現鞠維信就住在一墻之隔的隔壁院,二話不說,撿起一塊石頭就向鞠家窗戶砸去,“哐當”一聲巨響,窗戶粉碎。聞聲而出的鞠維信,從樓上下到院子里,環顧四周,沒發現人影。看著一地玻璃碴,苦笑著搖搖頭,一聲未吭回了家。貴為市革委副主任的他,在那個法律、道德缺失的年代,對無法無天的造反派,也只有忍氣吞聲,束手無策。


36號甲現在住著一位年近九十的著名老畫家。王慶平,1938年出生于青島,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受教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退休后,先后任青島市油畫學會名譽會長,青島市美協油畫藝委會學術顧問。他18歲畫的油畫《小小運動會》就獲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第三名,后來傾畢生精力研究歐洲繪畫與中國繪畫的融合。先后出版過《水韻江南-王慶平》、《王慶平油畫靜物選》、《青島美術百年》等多部著作。

王慶平的作品被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多國美術館及收藏家收藏。他的鄰居說,前些年經常看到有外國人從車上下來進36號甲,不一會懷抱一卷卷畫離開。這些年很少見到老人出門,只有一個保姆進進出出,購物買菜。

龍江路38號是個獨門小樓,38號甲是三個建筑單元相連,都是我小學同學馬元培爺爺馬銘樑的私宅,建于1942年,38號自住,38號甲出租。


馬銘樑1919年就開辦了青島早期的華人建筑公司“新慎記營造廠”,三十年代中期是島城四大建筑商之一,四十年代起成為建筑業龍頭老大。“新慎記”的輝煌業績有八大關九棟別墅,中國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明華銀行四棟大樓,大學路14號中國銀行宿舍,膠州路里院,號稱西康別墅的新型公寓等。其中多數都是列入文物保護名冊的青島市歷史建筑。


馬銘樑的兒子馬緒濤,曾任民建中央委員、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山東省委會副主委、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民建青島市委會主委、青島市工商聯主委等。馬緒濤是山東省著名愛國民主人士。

我的小學同班同學馬元培是馬銘樑的孫子,他二中高中畢業后,就業于紅旗化工廠,后歷任化工局辦公室主任、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當時我在報紙上還看到過最后一次的任職公示,很為自己的同學升任正局級領導而感到高興。

馬元培極具體育天賦,他曾跑出過百公尺11秒6的好成績,在市中學生運動會上以11秒9的成績與其他兩人并列百米第一。他是省中學生運動會4*100米接力冠軍隊成員。馬元培在職期間,發揮體育才能,協助市領導主抓足球。1996年,市里成立足球指導委員會,俞正聲任主席,程友新、王增榮、周迪頤等任副主席,馬元培任委員兼任秘書長,為島城足球運動做出突出貢獻。

文革中,馬元培一家從金口路一棟三層單體別墅中被迫遷至38號的三間屋子中,在這里住了十幾年。文革后,有關部門落實政策,馬元培一家又搬回了金口路。

項英的兒子項學成曾在38號一樓住過。項英(1898-1941),新四軍創建者之一(軍長葉挺,項英副軍長兼政委),皖南事變中,項英率部分戰士突圍成功,卻被叛徒、副官劉厚總槍殺遇害。

項學成1935年生于國民黨監獄,出獄后被組織接到延安撫養長大,成人后參軍北海艦隊,成為一名基層軍官。1974年年僅39歲因病去世。

項學成岳父閻揆要(1904-1994),開國中將,黃埔一期畢業。曾任西北軍楊虎城部隊警衛團團長,抗戰期間任冀魯豫軍區參謀長,解放戰爭中任西北野戰軍參謀長,建國后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項學成夫人閻笑武在青島時是海軍401醫院軍醫。

項學成住一樓,門外有個小院,他的幾個好友便時常到38號院喝酒聊天,有時還會在蘇聯歌曲中翩翩起舞,因為其中有留蘇回國的馮洪達,他帶回不少蘇聯唱片。馮洪達是馮玉祥幼子,1948年入蘇聯列寧格勒大學學習,后轉入巴庫海軍學校。53年回國,先后任海軍司令部航保部部長,大連艦艇學院院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88年少將。當年到38號與項學成等人聚會時,任北海艦隊航保處處長。

另一位好友是開國上將賴傳珠長子賴小鵬,海軍學院畢業后,曾任北海艦隊導彈驅逐艦艦長。

還有一位開國上將、中紀委常委、五屆人大常委王建安之子王杭波,當時在青島警備區服役,經常到樓上找馬元培弟弟馬元剛一起玩。

38號甲也是1942年建成,三座完全一樣的建筑單元相通,都是兩個紅瓦雙坡頂,二層樓,一層開一圓形窗洞,二樓挑出一個陽臺。


那天院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告訴我,這三座樓也是馬家所蓋,但不是自住,而是專門用來出租。老太太的公公解放前就在此租住,至今已經七八十年了。解放后,因公公租了一層樓,被定為資本家,“沒收”了兩間。如今這里幾乎沒有老住戶了,都是為了孩子上學一茬一茬更換的新租戶。

40號本來也是一棟三層小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樓拆除,蓋起了現在的五層高樓。老住戶大多都是回遷,居住面積增加了不少。


走完龍江路,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這條路成為“網紅街”的成因。

江蘇路街道辦事處將龍江路、黃縣路規劃打造扶持成了咖啡一條街。咖啡的消費群體幾乎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女。官方的推動,為“網紅街”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是這條路“紅”的主要助力之一。

龍江路上的涂鴉墻,迎合了年輕人的盲目性、從眾性、時尚性,不成熟的審美觀。它的躥紅一發而不可收拾,如同一個美麗的氣球,越吹越大,越飄越遠。

離大學路、魚山路“網紅拐角”近,恐怕也是龍江路“火”的一個原因。“網紅拐角”已經“紅”了好幾年,早已成為到青島旅游的“必到打卡地”之一,這里離龍江路只有一二百米距離,中間還有好幾個奶茶店,游客們溜達著就過去了。

這條街的人流量大了,客流量、銷售額卻沒有明顯增加,進出網點消費的游人不多。沒有經濟利益的支撐,“網紅”還能“紅”多久?不到一年“冒魁麻辣燙”關門裝修就是個警示。

不長的龍江路上,矗立著滿面滄桑千姿百態的建筑;這條路上,政界軍界商界學界,文藝界體育界名人薈萃臥虎藏龍,他們的傳奇故事流淌在這些建筑的各個角落,這是一條有歷史有文化底蘊的路。如今,這條路又融入了咖啡店果茶店漫畫墻等時尚元素而多姿多彩。

龍江路西端路口豎立著一根青島市建制初期、距今一百多年、市內僅存五根的電線桿(兼路燈)之一。這根線桿每天默默地凝視著周圍巍然屹立的百歲老樓,俯視著眼前來來往往的少男少女,見證著這條路的歲月變遷,守望著這座城的滄桑歷史。


龍江路從寧靜變為喧囂,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時代的浮躁?希望熱衷于在這條街打卡的游客,徜徉于此時,不要被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漫畫遮蔽了雙眼,也關注一下彩繪墻背后歷經百年的滄桑老樓,關注一下這些老樓中蘊藏的或傳奇或平凡的人物故事。

如果你從這條街的表層美、形象美、時尚美走出來,感悟一下它的內在美、文脈美、底蘊美,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會有更多的收獲。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寧都起義2個旅長7個團長不愿當紅軍領300元走人,后來其結局如何

寧都起義2個旅長7個團長不愿當紅軍領300元走人,后來其結局如何

老謝談史
2025-04-21 11:34:53
4-0奪冠,孫穎莎賽后發言讓人佩服!頭腦真清醒,還有自己的打算

4-0奪冠,孫穎莎賽后發言讓人佩服!頭腦真清醒,還有自己的打算

動漫里的童話
2025-04-20 20:40:23
馬加特將官宣執教海牛隊?李霄鵬愿主動讓位,出任中方教練組組長

馬加特將官宣執教海牛隊?李霄鵬愿主動讓位,出任中方教練組組長

我就愛說足球
2025-04-21 10:37:39
前田大然本賽季狀態爆表,46場33球9助其中歐冠攻入4球!

前田大然本賽季狀態爆表,46場33球9助其中歐冠攻入4球!

直播吧
2025-04-21 10:37:14
美財長喊取消關稅,想找中國談判?特朗普的當,中國不會上第二次

美財長喊取消關稅,想找中國談判?特朗普的當,中國不會上第二次

劉振起觀點
2025-04-21 15:18:44
鎮遠市委書記下鄉,遭三名基層干部和兩名交警打罵,防暴隊出動

鎮遠市委書記下鄉,遭三名基層干部和兩名交警打罵,防暴隊出動

喬生桂
2024-02-09 22:43:06
不到24小時,特朗普又改口了:中美如果談不攏,美國將制定新規則

不到24小時,特朗普又改口了:中美如果談不攏,美國將制定新規則

阿旺視角
2025-04-21 18:03:19
北理工宮教授愛上學生,也瘋狂

北理工宮教授愛上學生,也瘋狂

吃瓜體
2025-04-21 11:38:40
續約突變!廣東神秘操作鎖定關鍵人物,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續約突變!廣東神秘操作鎖定關鍵人物,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十點體壇
2025-04-21 13:19:10
35歲失業找工作能有多難?網友:中國人太多了,一個蘿卜一個坑

35歲失業找工作能有多難?網友:中國人太多了,一個蘿卜一個坑

娛樂圈人物大賞
2025-04-19 00:15:08
淘金成功!廣東低價簽約意外收獲,今夏卻面臨艱難抉擇

淘金成功!廣東低價簽約意外收獲,今夏卻面臨艱難抉擇

十點體壇
2025-04-21 13:20:06
貓耳洞女戰士趙慧:貓耳洞生活40天,內衣扔了3套,洗頭用10盆水

貓耳洞女戰士趙慧:貓耳洞生活40天,內衣扔了3套,洗頭用10盆水

羊2004
2023-12-13 12:42:13
父母拿到500萬拆遷款后和女兒斷絕關系 多年后上門:給你弟買房去

父母拿到500萬拆遷款后和女兒斷絕關系 多年后上門:給你弟買房去

八戒愛說故事
2025-04-21 14:16:36
美防長全面反華,話音剛落,美洲際導彈工廠爆炸,半個大樓炸沒了

美防長全面反華,話音剛落,美洲際導彈工廠爆炸,半個大樓炸沒了

獵火照狼山
2025-04-18 13:52:28
我空降到家鄉擔任副省長,參加校友聚會,卻被班花的處長丈夫嘲笑

我空降到家鄉擔任副省長,參加校友聚會,卻被班花的處長丈夫嘲笑

紅豆講堂
2025-04-16 10:47:03
六旬男騎車被越野車撞飛,六根肋骨骨折 女兒發帖:肇事司機是退休法官,是否酒駕存疑點

六旬男騎車被越野車撞飛,六根肋骨骨折 女兒發帖:肇事司機是退休法官,是否酒駕存疑點

大風新聞
2025-04-21 11:31:07
謝媽更新,透露3大利好,小腿腳脖粗壯太心酸,謝爸深夜抽血打針

謝媽更新,透露3大利好,小腿腳脖粗壯太心酸,謝爸深夜抽血打針

阿矗論古今
2025-04-21 15:48:15
古力娜扎穿透視裙,懟著鏡頭硬拍,這實力不簡單

古力娜扎穿透視裙,懟著鏡頭硬拍,這實力不簡單

星辰生肖館
2025-04-16 11:04:23
網友:獨生女的苦!爸媽接連走了,留下106萬,41歲未婚該咋辦?

網友:獨生女的苦!爸媽接連走了,留下106萬,41歲未婚該咋辦?

火山詩話
2025-04-16 10:38:06
陸毅一家都江堰被偶遇,貝兒身高超170,鮑蕾的臉腫脹僵硬認不出

陸毅一家都江堰被偶遇,貝兒身高超170,鮑蕾的臉腫脹僵硬認不出

果娛
2025-04-20 15:22:24
2025-04-21 19:52:49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incentive-icons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了解青島歷史,回顧城市變遷
1900文章數 594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特朗普行政令又"盯上"海鮮 稱存在200億美元貿易逆差

頭條要聞

特朗普行政令又"盯上"海鮮 稱存在200億美元貿易逆差

體育要聞

不愛踢球的巴西人,成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娛樂要聞

網曝鹿晗關曉彤分手細節 或與結婚有關

財經要聞

特朗普還沒炒掉鮑威爾 就把美元嚇崩了

科技要聞

多款重磅!寧德時代新品充電5分鐘跑520公里

汽車要聞

與眾06 新的命名方式意味著新的產品序列即將到來

態度原創

親子
本地
時尚
教育
公開課

親子要聞

這些動畫片孩子越看越聰明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七仙女都愛的山水,雙峰米酒一口上頭

五十歲的“不老秘籍”,跟著這位阿姨穿,解鎖時尚穿搭密碼

教育要聞

老師,請放下“立刻完美”的執念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潼南县| 会东县| 平利县| 丹阳市| 昌都县| 颍上县| 遂溪县| 会东县| 万源市| 遵义县| 道孚县| 会同县| 林西县| 苏尼特左旗| 揭东县| 江口县| 平潭县| 射阳县| 龙游县| 土默特左旗| 延寿县| 玉龙| 通辽市| 延安市| 合江县| 新乡县| 伊金霍洛旗| 渭源县| 成都市| 克什克腾旗| 岑巩县| 新民市| 林芝县| 青龙| 连平县| 铁岭县| 商南县| 启东市| 阿合奇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