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吃雞
中國人有多會吃雞?
廣東白斬雞、湖南東安雞、新疆大盤雞、川渝口水雞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愛吃雞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年會貢獻1485萬噸的雞肉。
雖說中國人這么喜歡吃雞,但雞的一個部位,從古至今始終背負著“有毒”的惡名。那就是:雞頭
“十年雞頭賽砒霜”
這是真的嗎?
想當初,每次想吃雞頭時,都會被家里人警告:“十年雞頭賽砒霜,雞頭可是重金屬富集地!”
想夾的手還停到半空,家里人繼續追擊:“雞越老,雞頭毒性越大,堪比劇毒砒霜!”
家人們,這兩句話,成功讓雞頭成為小編的“童年陰影“。
雞頭真的會重金屬中毒嗎?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吃頭了?
假的!
雞頭富集重金屬是謠言
浙江省農科院首席專家家禽研究室主任盧立志曾做過一個對比實驗,比對了6個月、1年和2年的土雞頭重金屬含量。
結果顯示,三組土雞頭的重金屬含量均未超標,都在安全范圍內,并且大同小異無明顯差異。
盧主任又檢測了養到5年的土雞頭,得出的結果依然如故,同時雞頭和雞的其他部位重金屬含量也沒什么區別。
可見雞頭富集重金屬的說法并不合理。
十年雞頭,得是雞中老壽星
雖然有這樣的諺語流傳,但現實中,能活十年的雞,著實不多。
雞的壽命相當短暫,平均只有6~7年,能活到10年頭的雞,相當于活到120歲左右的人類,那當真就是雞中的老壽星了。
加上,現代養殖業的發達,使得雞的生長周期變短,一只雞長到兩個月左右,就可以送上餐桌了。
既然如此,十年雞頭賽砒霜這句古話,究竟因何而來?
這大概與古代廣泛為人所熟知的劇毒“鶴頂紅”有些關系。這種毒藥,可能讓人聯想到,鳥類的頭部,有劇毒。
真正不能亂吃的
是這幾個部位!
吃雞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真正不能亂吃的是這兩個部位!
雞脖皮
雞脖子上分布有淋巴器官——胸腺,這個部位可能含有未來得及消滅的細菌、病毒。
不過它們多分布在皮下,吃之前只要把皮剝掉就可以放心吃了(主要是為了去掉皮下小腺體)。
雞屁股
雞屁股看起來“肉嘟嘟”的一坨,卻實在沒什么營養,還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因為這里的尾脂腺和腔上囊含有較多污染肉質的毒素,不建議吃!
除此之外,在看過許多“八翅雞”、“十翅雞”的新聞以后,許多人都對雞翅尖存在著深深的恐懼,認為雞翅尖是激素的聚集地。
這里,小編要辟下謠哈~
首先,肉雞喂食激素是違法的行為,《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獸藥管理條例》里面都明文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除了少部分黑心商人,多數的養雞場不敢貿然違法。
養雞場的雞之所以長得快,首先品種很關鍵,很多商品肉雞是經過多次選育出來的,具有生長迅速的特點,業內稱為“快大型肉雞”。其次是養殖技術,大型養雞場在營養供給、疾病防控方面更有優勢,因此肉雞能夠較快生長。
雞渾身是寶
這些部位最好吃!
對于“會吃”的中國人來說,咱們的雞常常都是“分解”開來吃。
雞胸肉
肉質較柴,但蛋白質含量高,是雞身上脂肪、膽固醇含量最低的肉。
美味吃法
水煮、炒、煎、炸... ...
代表菜
水煮雞胸肉、宮保雞丁... ...
雞腿肉
蛋白質、脂肪含量中等;肉質緊實嫩滑。
美味吃法
紅燒、白切、炒、燜、烤、燉湯... ...
代表菜
紅燒雞腿、烤雞腿... ...
雞爪
蛋白質、膠原蛋白含量高,但脂肪含量是雞腿的2倍多。
美味吃法
鹵、燜、炒、燒烤、泡椒、燉湯... ...
代表菜
鹵雞爪、泡椒雞爪... ...
雞血
蛋白質、脂肪低、鐵含量高,是補血的好來源。
美味吃法
煮湯、炒... ...
代表菜
雞血豆腐... ...
雞肝
維生素A、鐵含量高,但同樣膽固醇含量也高(是雞腿的3倍),而且容易積累有害物質,須控制食用量和頻次。
美味吃法
炒、煮、煲粥
代表菜
泡椒雞肝... ...
雞心
維生素A、鐵含量高(比雞肝低),膽固醇含量高(是雞腿的2倍)。
美味吃法
爆炒、干鍋、燒烤
代表菜
爆炒雞心、孜然雞心... ...
雞胗
蛋白質、鐵含量高、脂肪少;但膽固醇含量較高(比雞心略低)。
美味吃法
爆炒、鹵制、涼拌
代表菜
泡椒雞胗、鹵雞胗... ...
提醒大家:雞的內臟都不建議多吃;建議每個月吃內臟2-3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