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軍閥》
老邵氏那套影視城美學,在李翰祥的加持之下呈現出了一種非常鮮活、扎實的市井氣息。李翰祥的臺詞和國語版配音的表現力簡直絕了,尤其山東口音配上許冠文的表演,明明是一個戲謔批判的基調,明明看的是很多胡作非為,但大軍閥的形象在很多時候甚至顯得有些可愛。李翰祥安插的那些小“私貨”也看得人很有興致,比如嗩吶小科普、東西陵簡介這些。
2.《風月奇譚》
李翰祥被稱為風月大師絕非浪得虛名。三個故事:第一個通過捉奸展現官場,拉風箱那里對欲望的隱喻在后世也有重現,妙;還有腳趾上的紅繩,經典的中式情欲刻畫;第二個故事稍顯平淡,第三個故事是絕對的精華,貝蒂萬古風情,巧計妙施完成四重挑戰,最后回到片頭,再現了青樓女子的狡詐與艱辛。說它是《十日談》的改編,我更愿意看成真正有中式特色的世情風流圖繪。
3.《風流韻事》
奇聞三則,都挺有意思,第一則是關于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的故事,還原了當年流觴曲水的場景,蘭亭序守護者辯才和蕭翼的計中計;第二則的復仇手段是讓對方翻金瓶梅毒死了,實際是在講金瓶梅中西門慶收惠蓮的故事;最后一則是非常神,妙算小神仙幫人找黃牛、捉奸的故事設計非常好,夫妻倆互相偷人又彼此吃醋太抽象了,另外不得不佩服李翰祥對古代服裝和置景的研究成果。
4.《聲色犬馬》
聲色和犬馬三段故事各有亮點,最喜歡的是諷刺影評人的第一段。中鹽氏出品必屬咸片,《香港最后的探戈》太逗了,馬龍白蘭度的黃油用來爆菊,加上觀眾視角構成了四重窺視,用《后窗》觀性再用電話談情,拿槍崩影評人大呼快哉。是白小曼的遺作,真的千嬌百媚啊,最后導演的自嘲呼應第一個故事,電影像連環圖畫”不就是現在的“電影像PPT”嗎, 江郎才盡(財盡)的梗很好笑。
5.《金瓶雙艷》
開場鏡頭從清河縣招旗掠過王婆的招牌跟著鄆哥兒(成龍貧起來秒變大張偉)一路到了挑起竹簾的窗戶。前半段好看因為王婆有戲,和風月戲形成犄角之勢,設計誘奸,連哄帶嚇,臺詞極高明,后半再沒有這樣的角色,局勢一邊倒,汪禹和石天毫無作為。動作也設計得好,王婆舔舔銀子,撣撣金蓮肩膀,西門慶搓折扇喚干娘,金與瓶各有黑衣配桃紅,確實不錯,葡萄架下西門慶那套白衫很日本。
李翰祥最拿捏人的5部電影,部部有看點,帶你領略別樣風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