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有一部書好像是專為孩子寫的,根據這本書編演的影視作品,更是刷遍了所有中國孩子的童年。
沒錯,這本書就是吳承恩寫的《西游記》。
提起《西游記》這本書,是個中國人就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真正看懂這本書的,卻并沒有多少人。
在一般人的眼里,《西游記》主要講的就是齊天大圣孫悟空的神奇經歷,但真的是這么回事嗎?
雖然這本書中的含“孫”很高,但是大家可別忘了,孫悟空在有編制之前,雖然身有七十二變,能上天遁地,好像能和他過招的只有二郎神,和如來等少數幾個人。
但是就是這么牛的孫悟空,說被放逐,就被壓在了五行山下好幾百年,如果不是如來佛祖,要給自己的弟子金蟬子鍍金,需要人手幫忙,那么孫悟空說不定還會一直被壓在五行山底下。
什么樣的主角能有這么低的存在感。
上西天取經的一眾五人中,唐僧看似是個實力最弱,還最容易引發問題的人,是個配角都能在武力上穩壓他,但是如果沒有唐僧行嗎?
要知道人家唐僧才是這趟取經的正主,其它的人都是來借機謀好處的,如果沒有礙事絆腳,且沒啥能力的唐僧,這次的取經任務根本就不可能發布。
而且在取經之后,唐長老的封號也是最高的,因此《西游記》的真正主角,并非孫悟空,而應該是人家唐僧。
那么問題又來了,孫悟空本來是一個普通猴,后來因為努力學習,學得了一身過人的本事,本來應該成為人上猴了,但是僅僅因為唐長老是佛祖的弟子,所以就要讓他這個憑借自身奮斗出頭的大圣,去給唐長老當保鏢,這符合主流價值觀嗎?
這讓孩子們看完怎么想,好好學學的結果,竟然不如身份背景有用,普通人就永遠要比天龍人矮一頭?
如果單看這個理念,《西游記》是一本三觀非常不正的小說,它不應該成為名著,甚至都不應廣為流傳,但是,我們如果換個角度看呢,從成年人的角度看。
世界上任何一所著名大學,一般教授的知識,都是告訴你如何增長科學見識和相關能力,而一般不會教你社會生存知識,這就導致很多讀過書,甚至擁有高學歷的人,要接受社會毒打以后,才能在“社會大學”畢業。
甚至有些人被社會毒打之后,也無法順利畢業,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學校里教的東西,是純科學的,它拋開了人情,而真實的社會,又是個必須要講人情的地方,所以有些時候有些人難免就要脫節了。
那么就不能有本書,把這些經驗總結出來,然后讓大家少走點彎路嗎?
古人有句話,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些事注定是不好寫在明面上的,不過你如果細讀《西游記》這本書,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比如孫悟空當年學藝的時候,他是怎么學到的七十二變,是走到正規途徑嗎,不是,是菩提老祖喜歡他,給他開了小灶,現實中也是,有些高端的本領,只有一小撮人,通過小灶才能學會,那么你怎么才能成那一小撮人呢;
比如孫悟空一開始的時候,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圣,誰讓他不爽他就要跟誰動手,棱角分明的寒光四射,但是這給他帶來了什么呢,工作安排不順心,少有反抗,就會被上級領導聯手往死里打,后來呢,齊天大圣知道人情世故,開始變得圓滑了,然后人家最后成了佛教的三十五佛之一,混成佛屆的常委了;
比如孫悟空在取經的過程中,遇到沒有后臺的妖怪,想打死誰就能打死誰,但是要是人家有后臺,孫悟空只能眼看著人家被帶走,這種情況只有神話中才有嗎;
除此之外,這里面還有很多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甚至高端到了一般人很難看懂的地步,因此有人說,《西游記》看似是神話故事,其實是一本講政治隱秘規則的書,他的作者應該不是一個吳承恩,而應該是在體制內浸淫很深的老政客。
誰真正讀懂了《西游記》,誰就能早日從社會大學畢業,甚至還能拿個優秀畢業生,不過這本書的真意,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