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能夠舉辦奧運會無疑是一件足以令人深感自豪且無比驕傲的盛事。然而,在這份榮耀的背后,實則隱藏著一份又一份數額高昂的賬單等著去應對。
從各國所公布的相關消息來講,歷屆奧運會大體上呈現出虧損的狀況。就拿2016年里約奧運會來說,其虧損數額竟達到了141億之多。東京奧運會更是如此,虧損額度直接飆升至500億!
這難免引人疑惑,奧運會怎么會出現賠錢的情況?而北京奧運會究竟是虧損還是盈利?
【虧損的奧運會】
不少人對奧運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深感疑惑。要知道,奧運會可是舉世矚目的體育盛會,其在全球范圍內的人氣之高,堪稱各類比賽之首。
倘若依照這樣的流量規模來看,要是換作其他諸如足球、籃球,哪怕是電競之類的比賽項目,那理應是賺得盆滿缽滿才是,又怎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其實存在這樣的疑惑是挺正常的,畢竟單從表面狀況來講,奧運會能夠實現盈利的渠道著實是不少的:
舉辦各類比賽時,光是比賽場地的建設這一項,便能夠極大地提升舉辦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如此一來,不僅有力地刺激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創造出了諸多的就業崗位,想必會推動舉辦城市實現快速發展。
另外,數以萬計的運動員、觀眾以及游客紛紛到來,想必也會給當地創造極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像比賽通常都會涉及的門票銷售環節,還有贊助商投放的廣告,以及電視轉播權的售賣等等方面,按理來講,那必然是能夠收獲極為可觀的收入的。
奧運會把這些因素都綜合起來考慮,又怎么可能出現虧本的情況?
實際上經過深入探究便能察覺到,人氣過于旺盛,恰恰是致使奧運會出現虧損的極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就以2014年索契冬奧會為例,其最終成本竟高達510億美元,這般開支數額之龐大,常常超乎人們的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奧運會結束之后,那些比賽場地常常會處于閑置狀態。盡管人們會努力去探尋可重復利用的途徑,然而依舊有不少專門為奧運會而建造的場館,在賽事結束后便沒了可發揮作用之處。
即便如此,維護方面的成本依舊是存在的。就拿雅典來說,其如今陷入破產的狀況,與2004年雅典奧運會場館被荒廢之后所產生的經濟負擔,存在諸多緊密的關聯。
再者,奧運會作為彰顯主辦國尊嚴與體面的賽事,其運營成本無疑是一項極為龐大的開支。像安保、交通、醫療等諸多方面所需的花費,常常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諸如開閉幕式的精心制作、志愿者的系統培訓與妥善管理,以及賽事的有序組織等等方面,均需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才行。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2年舉辦的倫敦奧運會當中,僅安保方面所需的費用開支,便高達10億英鎊。
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這筆款項數額頗為可觀,而且是決然省不得的。不然的話,那原本旨在為國家增光添彩、彰顯國家雄厚實力的重大盛事,極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令人蒙羞的尷尬局面。
與此同時,奧運會的開支數額大得驚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帶來的收益情況卻遠非大眾所想象的那般可觀:
盡管奧運會能夠吸引眾多游客前來,然而這樣一種短期性的經濟刺激舉措,通常是很難維持較長時間的。
研究顯示,奧運會的舉辦或許會將原本計劃到訪的普通游客“擠走”,如此一來,實際所增加的游客數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水平。
與此同時,舉辦奧運會或許會對一些常規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進而抵消掉一部分經濟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奧運會所獲收益并非全部歸主辦方所有,其中大部分轉播及贊助方面的收入都得交付給國際奧委會。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情況,差不多每一屆奧運會都會面臨虧損的局面。
【最慘的冤大頭】
盡管奧運會在多數情況下都會出現虧損狀況,但仍有一小部分主辦方成功實現了盈利,具體如下:
舉個例子來說,在1984年舉辦的洛杉磯奧運會,它可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實現盈利的一屆奧運會。
彼時,洛杉磯雖說成功申得奧運會的舉辦權,可無論是政府官員層面,還是地方普通百姓群體,對此事皆是滿心憂慮。在這般情形之下,他們最終做出了將奧運會交由私人承辦的決定。
在當時那個時期,奧運會尚未成為商業賽事,舉辦奧運會往往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虧損情況,虧空數額頗為可觀。也正因如此,愿意承辦奧運會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少。面對這樣的局面,國際奧委會迫不得已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于是決定賦予主辦國家特定的商業自主權限,以期改善這一狀況。
在1984年,有一位名叫彼得·尤伯羅斯的商人施展了一系列巧妙的運作手段,使得當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成功轉變為歷史上首屆實現盈利的奧運會。也正因如此,彼得·尤伯羅斯榮獲了“奧運會商業化之父”的這一稱號。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恰恰是在那一屆奧運會當中,中國運動員許海峰成功斬獲了中國歷史上首枚金牌。
自那之后,各屆奧運會均踏上了商業化的征程。雖說真正能從中獲取豐厚盈利的并不多見,可相較而言,虧損的狀況卻著實減輕了許多。
然而,當時間推移至21世紀后,奧運會的盈虧情況再度變得不容樂觀起來。就拿2016年舉辦的里約奧運會來說吧,它出現了極為嚴重的虧損狀況,虧損數額竟高達141億之多。至于希臘,由于其已經破產,在此便不再贅述與之相關的奧運會盈虧情況了。
巴西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關鍵在于其自身經濟衰退程度頗為嚴重,并且治安狀況極為不佳。在此情形下,門票收入、周邊產品銷售所得以及贊助商投入的資金數額都處于很低的水平,諸多不利因素相互疊加,最終致使出現了如此大規模的虧損局面。
盡管在里約奧運會上遭遇失敗,但日本并未因此而灰心喪氣。在與伊斯坦布爾、馬德里等諸多競爭對手的角逐當中,日本脫穎而出,成功斬獲了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
此次奧運會,日本可是滿懷信心。他們不但打出了“復興奧運”的旗號,還宣稱奧運會能夠助力日本開展災后重建工作,會成為日本經濟得以復蘇的一種象征!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現實情況頗為殘酷。即便日本方面已經極力縮減開支,就連金牌都是從電子廢棄物當中篩選出來的,但其耗費的成本依舊遠遠超出了最初設定的73億美元預算,最終達到了令人咋舌的260億美元之多。
或許出乎除美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意料的是,在2020年之際,新冠疫情于全球范圍內驟然爆發了。
日本此次的境遇可謂慘不忍睹,其舉辦奧運會的情況著實糟糕。先是在奧運場所的維護方面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上,耗費了多達幾十億美元。這還不算完,門票收入以及來自游客方面的收入等,幾乎全都化為泡影,直接無限趨近于零。如此種種致使最終出現了極為驚人的虧損狀況,虧損金額高達500億人民幣,這般情形下,日本真可謂是十足的冤大頭啊,這遭遇也稱得上是史上最為慘淡的情況之一了。
在談及東京奧運會相關情況之后,不少人不禁對2008年于中國舉辦的那場獨一無二的北京奧運會的營收狀況萌生了好奇之心,想知道當時究竟是怎樣一番情形。
【北京奧運會】
在這一時期,我國投入了大量資金,打造出了諸如“國家體育場”以及“國家游泳中心”這類極具標志性的建筑。
在舉辦之時,我國所呈現的奧運會開幕式可謂驚艷了全世界。就21世紀這一階段而言,除了雅典奧運會之外,其他任何一屆奧運會都難以與之相媲美。
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北京奧運會盡管投入極為龐大,然而最終卻達成了盈利的局面,盈利數額約為10億元人民幣(折合約1.44億美元),這一盈利成績足以位列歷史前三甲之中。
中國能夠達成這般堪稱奇跡的成果,其背后的關鍵因素在于全國民眾給予的全力支持以及奧委組細致入微的籌劃安排。在相關賽事舉辦期間,比賽門票全部售罄,這無疑是一個亮眼的成績。也正因如此,中國得以迅速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吸引了大量外資投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過程最初僅僅是超出預算2%而已,這樣的情況在類似的大型活動中是極為少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