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詠廬山
吳國發
2025年2月21日
內容提要:作者吳國發曾經于1970年、2009年、2014年三次游覽廬山。回憶三次游覽廬山,聯想古今名人題寫廬山的詩詞,激起我的詩興,遂作《七律·詠廬山》。
關鍵詞:廬山 七律 白鹿書院 東林寺 仙人洞 鄱陽湖 滕王閣
作者吳國發曾經三次游覽廬山。第一次,1970年大學畢業,與我的女友(后來結婚)從北京奔赴工作單位所在地四川省攀枝花市(那時成昆鐵路還沒有通車),繞道游覽廬山;第二次,2009年,我的兒子從加拿大來老家江西省進賢縣探望祖母,然后我與兒子游覽廬山;第三次,2014年,與我的大弟弟和朋友游覽廬山。回憶三次游覽廬山,聯想古今名人題寫廬山的詩詞,激起我的詩興,遂作《七律·詠廬山》。
下圖是作者2014年11月2日游覽廬山時,坐在導師會客室。
七律·詠廬山
吳國發
雄奇匡廬聳大江,浩瀚鄱湖世無雙。
書院祖庭儒釋道;瀑布仙洞松云岡。
巫山黃鶴申城暗;井岡滕王洪都彰。
繁榮北國六千里,昌盛南海萬頃疆。
【注釋】
(1)“匡廬”是廬山的別稱。相傳周威烈王時期,匡俗先生在此山學道求仙。因此,他的居所被稱為“神仙之廬”,山被稱為“匡山”或“匡廬”。
(2)廬山“聳大江”,猶如導師在1959年所寫《登廬山》中所說“一山飛峙大江邊”。
七律·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3)“鄱湖”指鄱陽湖。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4)“書院”指白鹿洞書院,又稱白鹿書院,位于廬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白鹿書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白鹿書院是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與嵩陽書院、岳麓書院、石鼓書院并稱。
(5)“祖庭”指東林祖庭,即東林寺。東林祖庭是佛教“蓮宗祖庭”的發源地。廬山另有西林寺。公元1084年4月24日,蘇軾游覽廬山時,在西林寺賦詩《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廬山的瀑布因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而聞名于世。其實,廬山的瀑布與貴州黃果樹瀑布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仙洞”指仙人洞。仙人洞位于廬山天池山西麓,原名佛手巖。它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后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廬山的仙人洞因導師于1961年9月9日寫作的下列詩篇而聞名于世: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8)“巫山黃鶴申城”指廬山北面長江流域的巫山、黃鶴樓、上海市。“申城”是上海的別稱。
(9)“井岡滕王洪都”指廬山南面的井岡山、滕王閣、南昌市。“洪都”指南昌。唐朝把南昌設立為洪州都督府,簡稱洪都。導師把南昌稱為洪都。1965年12月24日,導師在南昌賦詩:
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云長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10)“北國六千里”,從廬山到東北滿洲里的距離大約6000里(3000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