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的國際事件,莫過于美俄火速走近,俄烏沖突進入倒計時。對此,《紐約時報》就指出,特朗普已明確表示,他愿意拋棄美國的盟友,而選擇與俄總統普京在一起,這是幾代人以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最令人震驚的轉變之一”,報道稱,特朗普之所以堅持要這么做,最終目的是讓美國“有能力騰出手來對付中國”。就在此前不久,中國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也指出,特朗普正在為與中國“決戰”做準備。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堅持一定要“爭取”俄羅斯,他又能否做到這一點?特朗普之所以要“爭取”俄羅斯,源自一個樸素的邏輯,也即美國是第一強國,中國是第二強國,俄羅斯是第三強國,老二威脅到了老大,老大當然應該拉攏老三一起打壓老二,而不是將老三與老二逼在一起。在特朗普和很多美國精英看來,這么做是“愚蠢”的,為了修正這個“愚蠢”的錯誤,特朗普整整奮斗了近10年。
那么,拜登政府為什么不這么做呢?原因很簡單:1、普京要價太高,拜登政府無法或者不愿滿足他,2021年6月,美俄元首會晤,拜登的確讓普京在美俄之間二選一,但美國拒絕給出足夠的好處;2、俄羅斯本身極具潛力,是僅次于美國的核武大國,是資源超級大國,很難講拉攏(扶植)俄羅斯,打壓中國,就是合算的買賣;3、拜登政府希望通過俄烏沖突打垮俄經濟,迫使普京下臺,換一個愿意合作的上臺。
所以美國“聯俄制華”才跌跌撞撞地走了這么久,而特朗普上臺之后,之所以貌似迅速取得進展,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舍得讓步。在特朗普的首個任期,特朗普就曾通過放棄敘利亞南部,允許俄敘聯軍發起德拉戰役來爭取普京,他甚至打算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但國內建制派的實力太強大了,所以特朗普在首個任期雖然給俄羅斯送出了實質性的禮物,但“聯俄制華”最終功敗垂成。
現在特朗普“王者歸來”,成為美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超級總統”,他要推動“聯俄制華”,誰又攔得???所以,特朗普大筆一揮,切斷對烏軍援,與普京通話,支持俄羅斯重返G7,重構G8,允許俄羅斯割占烏克蘭的土地,不準烏克蘭加入北約,取消對俄制裁……凡此種種,都是特朗普對普京做出的讓步,所以就連美媒都表示,特朗普提出的停戰協議,聽起來就像是克里姆林宮的“愿望清單”。
特朗普之所以“犧牲巨大”,可不單單是為了讓俄羅斯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而是希望俄羅斯能夠倒向美國,倒向西方,攜手打壓中國的崛起,若特朗普成功爭取到俄羅斯,或有可能在與中國的大博弈中“不戰而勝”。原因很簡單,中國是能源和礦產進口大國,若離開了進口能源和礦產,即便中國還能維持基本的民生生活,其經濟發展也將戛然而止,所以對付中國并非一定要靠戰爭,或許通過“封鎖”就能實現。
舉例來說,在成功爭取到俄羅斯的情況下,美國通過外交、立法和軍事力量封鎖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通往非洲、歐洲和中東的航路,立馬就能讓中國失去70%的進口石油和15%的出口貿易以及大量的銅、鈷等進口礦產,這將對中國的傳統工業、戰略產業造成巨大沖擊,造成供應鏈斷裂。有人說,咱們可以找俄羅斯,俄羅斯是資源大國,但此時的俄羅斯已經倒向了美西方,正借此機會對中國“敲骨吸髓”,咱們該怎么辦?
因此如果特朗普真地成功爭取到俄羅斯,并邀請俄羅斯共享“龍肉”,普京會斷然拒絕嗎?恐怕不見得,為了俄羅斯的利益,他可能也會趁火打劫,確保中國不倒的情況下,盡可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吸收中國的內力和產業。而此時的中國將面臨艱難的選擇,要么對美國“認慫”,放棄進一步崛起,要么就是與依然占據優勢的美軍,在遠洋決戰。
不可否認,經過數十年的迅速發展,中國的軍力特別是海軍、空軍有了翻天覆地的發展,有能力打贏第一島鏈之戰、臺海之戰,但與制霸五洋,軍事基地遍布全球的美國海軍相比,遠洋作戰能力依然不足。因此,若特朗普成功爭取到俄羅斯,對于中國是“釜底抽薪”,通過遠洋封鎖,打斷中國崛起,并讓中國的“拒止戰術”失去作用,只能以己之短,攻敵之強,對于中國其實是極其不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