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的時候,烏克蘭把通過烏克蘭管道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閘門正式切斷。
當時,烏克蘭官員們得意洋洋,說終于可以結束這條該死的管道了,我們不會再讓他們用著我們的鮮血每年賺取幾十億美元。
當時,烏克蘭的這個決定,引起了匈牙利、匈牙利等國的憤怒,畢竟俄氣占了他們能源來源的相當比例。
雖然他們之前做了很多工作,甚至還跑到歐盟要去告烏克蘭,不過依然還是切斷了。
態度決絕。畢竟對他們來說,掐斷普京的錢袋子,這也是一種偉大的勝利。
只是,當初拒絕的時候有多拒絕,現在重新反復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01
目前,俄羅斯天然氣進入歐洲的管道只剩下土耳其一條。
等于俄國的天然氣,從陸路通過黑海,到土耳其,再折向東南歐,輻射大半個歐洲。
歐洲天然氣的閥門,等于土耳其也掌控了一個,雖然這個之前是掌握在德國人手里的。
而原來通過烏克蘭管道用到俄氣的國家,現在轉而通過土耳其的途徑,再接上了俄氣,價格貴了一些些,但總比老美的“民主”天然氣要便宜的多得多。
實事求是的說,烏克蘭如果不用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那它也就只能使用北歐或者美國等國賣給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其實就是問歐洲其他國家買。
由于天氣寒冷,目前烏克蘭加大了天然氣的進口,至于進口來源,根據其官方2月13日的數據,當天進口的天然氣中,980萬立方米來自匈牙利,1160萬立方米來自斯洛伐克,350萬立方米來自波蘭。
但是這些天然氣的來源主要還是俄國那邊的,根據斯洛伐克官員透露,現在烏克蘭向他們購買天然氣的價格要比以前貴20%以上。
心心念念的去俄化,最后還演變成“加價買俄氣”的黑色喜劇。
據了解,土耳其溪管道在烏克蘭切斷運輸后輸送量暴漲27%,日輸氣量突破5000萬立方米,成為俄氣輸歐新動脈。
歐盟各國一邊高喊制裁口號,一邊瘋狂通過匈牙利、斯洛伐克等“白手套”進口俄氣。
切斷管道讓烏克蘭每年損失8億美元過境費,相當于自斷財路還倒貼醫藥費。
更諷刺的是,斯洛伐克反向輸送俄氣時,烏克蘭還要支付更高昂的過境成本,完美演繹“被人賣了還幫數錢”。
02
歐盟在這場鬧劇中展現了教科書級的雙標藝術。
德國總理舒爾茨一邊譴責俄羅斯“能源訛詐”,一邊默許國內企業通過土耳其溪管道狂買俄氣;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高呼“能源自主”,轉頭就批準道達爾與俄氣簽署十年長約。
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船在烏克蘭切斷管道后蜂擁而至,每船利潤超1億美元。
歐盟嘴上說“擺脫俄氣依賴”,身體卻誠實地證明:制裁俄羅斯=給美國能源商發年終獎。
當斯洛伐克總理菲佐怒斥烏克蘭“引發歐洲能源危機”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立即補刀:“某些國家自己作死還要拖累整個歐盟”。
這場鬧劇絕非偶然,三大勢力在暗中角力:
俄方指控美英指使烏克蘭襲擊土耳其溪管道,試圖強推美國LNG上位。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歐供氣513億立方米,僅比俄羅斯少6%——烏克蘭切斷管道后,這個差距可能瞬間逆轉。
歐盟委員會前腳剛通過第12輪對俄制裁,后腳就悄悄重啟俄氣過境談判。
這種“白天舉火炬,晚上鉆油井”的分裂操作,完美詮釋了什么叫“既要政治正確,又要暖氣不停”。
俄方淡定應對制裁,通過土耳其溪管道實現供氣量逆勢增長。2024年能源出口收入同比增長18%。
03
高盛預測,若俄烏達成和平協議,歐洲氣價可能暴跌56%。
屆時歐盟大概率會秒變臉,哭著求烏克蘭重開管道——畢竟省下的真金白銀比面子值錢。
當基輔當局還在幻想“三年內擺脫俄氣”時,現實已給出殘酷答案:切斷管道后,烏克蘭對俄氣依賴度不降反升,只是支付渠道更復雜、成本更高昂——這波反向操作足以載入地緣政治學反面教材。
土耳其悄然崛起為能源新樞紐,埃爾多安手握土耳其溪管道閥門笑看風云;
美國LNG巨頭趁機抬高長約價格;而歐洲消費者在寒風中終于明白:在能源市場,口號永遠打不過物理定律。
當基輔的政客們還在為切斷管道的“政治勝利”歡呼時,普通市民瓦西里正在算賬:過去三個月,他家取暖費漲了200%,而隔壁波蘭人通過斯洛伐克買到的俄氣,價格比他便宜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